诗情画意 -山水画教学例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诗情画意 -山水画教学例谈

资源简介

诗情画意
——山水画教学例谈
[内容摘要] 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基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的是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全面素质的全面人才。笔者在美术教育中以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从跨学科整合出发,改变单纯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寻找美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连结点,结合网络音乐,诗词文学的艺术品质,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融合,将美术教学区别于过去单一的绘画范畴,引导学生同时接受视听两种艺术,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抒情的音乐背景、动情的山水画面,煽情的诗词文学中品味山水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传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美术教育、学科整合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纲要(试行)》中写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我国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已经在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同时,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使信息技术不是仅仅作为辅助教和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并能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使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的改革,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围绕“基于网络的美术课堂教学”,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本文通过案例《诗情画意》试图阐明基于网络进行“中国山水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实现与生共舞、与美交融、与时俱进,让学生在万水千山、诗情画意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背景阐述
(一)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美术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美术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使我们的观念得以转变,从而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以前的美术教学内容成人化,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硬的选择一些学生不能理解的作品来临摹。比如中国画教学中,以前的教材是集中出现在初三年级上学期,先学白描,再学工笔画,然后再学意笔画,从花鸟画延伸到山水画。学生对老师所给的临摹作品,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完全解读,因此也就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不用说要借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画出具有诗意的山水画。
在现行的新课程中,是很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以美术七年级下册“诗情画意”山水画教学为例,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那种“文言文”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技能,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有意图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感受画家所表达的赞美之情,并培养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还是象以前那样只用语言来描述,往往造成形象提供不足,而且美感质量不理想,学生对美的感悟不充分,一堂课下来,老师能给学生的帮助极少。这里我们就要切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全面的交流”,真正使中国画教学从“文言文”走向“白化文”。所以在《诗情画意》山水画教学中,笔者把教学目的不归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将山水画教学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并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析及运用措施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优越特性:具有浩瀚无尽和形式多样的能源;可进行高效灵活的信息整合与组织,智能交互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环境,通过交互和通讯手段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双方交流;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提供同步或异步的信息交流,构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信息探索、信息加工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通过信息自主实践和知识重构创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以下教学措施来实现美术教学任务。
1、多媒体网络机房提供学习的硬性环境
我校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给运用计算机学习美术奠定了基础。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上机学习,获得操作、参与的机会。
2、教学软件提供学习的媒体
根据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软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美术创设各种情境,还能体现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综合美感。
3、教师的设计帮助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辅助者。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有意义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研究课举例及分析
在阐述了计算机的优势和美术新课程教学特点后,应该发现两者存在的一些相互整合的必要性,笔者在平时的美术教学的各种课型中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设计了“乡土教材——龙游石窟艺术赏析”的演示性课件,“招贴画创作教学课件”,“毕加索作出欣赏课件”,“傲雪梅花——中国花鸟画教学”的交互式课件、 “诗情画意——山水画教学”互动式课件,并进行现代信息、美术教学与音乐、文学相整合的应用尝试。
下面主要以“诗情画意——中国画教学”这堂课为例加以介绍与分析。
《诗情画意》是省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4册中的一课,教学内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在传统的教学中这是技能绘画课型,学生往往是知其形而不知其内涵。而这些初一的学生小学时接触过中国画,但没有很全面地深入了解,少数同学学过中国画的技法;而他们理解绘画作品的精神意图能力高于小学时期,并且他们基本上会简单的文字输入,能上网浏览网页页面和运行程序。据此,笔者尝试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互动教学,本着以人的素质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促使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探索学习,提高自己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基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实现音乐、文学、绘画等学科的有机整合,直观而多层面地反映美育的实施途径。使学生顺利完成欣赏 设问 探究 创新 评价的美育的过程,使美术教学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作业评价方式入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一)诗情画意导新课
作为学生,他对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和物体,感觉都是生活状态的。美术学科需要学生通过眼睛来观察生活的千姿百态,通过感悟,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的缩影,放大生活的乐趣;作为老师,要根据课程需要,让他以体验生活中的美丑,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引导、扩展,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基于美术学科其视觉性特点,特别要讲究审美对象的美感,计算机的高清晰度,鲜亮色彩比起教材的印刷效果,在美的质量上更胜一筹。
在《诗情画意》教学实施中,我在学生有操作电脑、上网浏览的基础上,在机房上这课。学生一进机房,看到屏幕上的背景飘落着风风扬扬的雪花,背景音乐是海浪拍岸的声音,马上就有了良好情绪。然后在欣赏屏幕上缓缓拉过的帧帧精美的祖国名山大川(张家界、黄山、九赛沟等)的摄影图片,并定格在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山水画作品中,在刘敦南作曲的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的背景音乐下聆听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保证学生自然地进入欣赏过程,感受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和艺术表现中的山水画之美感,构建感性认识基础,完成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声、色、动、情并举的前提下用悠美的气氛给学生以艺术的感染,使之心情愉悦,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关山月山水画的气势磅礴,并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对毛泽东词意的到位表现,顺利进入“山水画”的学习中去。
(二)师生共舞奔主题
我们教师经常提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焕发强劲的生命力,在“师生共舞”的基础上突破教学主题。笔者在《诗情画意》一课中的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尝试表现各环节,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通过“虚拟网络”和“网络实体”实施师生互动,与生共舞。
丰富信息,助学生排疑解难
一般美术课审美资料往往限于书本或教师展示,信息量很有限,并且都是上面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下面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而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审美的信息就可大大拓宽。
在《诗情画意》一课中的设疑问难环节,我运用制作的虚拟网络导学方式以及事先查找到的有关网址,帮助学生去寻找资料,相互协作探索,解决教师给出的探索问题:
①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②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当学生在网络老师支持下聆听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宋代马元的《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一种寂寥的意境,听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体会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顺利完成以上任务,这样即看到了有形的图、画、字,又听到了无形的音乐,还感受到一种老师上课所无法创造的意境,实现音乐、文学、绘画等审美艺术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从而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点,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能上。
2、牵线搭桥,引学生自主探究
正是因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所以学生除了通过师生交流进行学习外,又接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互动式、自主式的学习。在前面学生初步了解山水画的特点,以及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后;我让学生运用“诗情画意”虚拟网络的搜索引擎,引导学生进入网上探索阶段,进行查询、筛选、下载、互传等探索活动,老师则是指导个别浏览有困难的学生,巡视并通过网络系统了解学生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运用有关山水认识和诗词摄影图片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山水给自己的感受,比如,黄山景象的摄影配上抒情诗朗诵,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体会李白或其它作者的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给学生以选择审美对象的机会和从中轻松地学到美术的技巧,又有充足的时间体会其中的美及趣味性。由于学生的兴趣、能力不同,学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这样的学习尊重学生对美的主观性体验,也教给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就这样,在网络的牵线搭桥下,实现学生与网络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内动。实现美术课堂的直观、生动、高效和交互性等特性。
3、你来我往,燃师生创作激情。
虽然说在新课标中美术绘画不是很强调技法,但我们美术老师仍然要在趣味性的同时讲解技法技巧。在《诗情画意》的尝试表现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演示、讲解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通过①课件展示画山水画的步骤;②教师作画过程的真实再现。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再让个别学生上台尝试和全体尝试,在背景音乐丁善德作曲的交响乐《长征(第三乐章)》的衬托下,使学生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参照优秀国画家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尝试自己作画。老师则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突破,在本环节中要遵守从易到难的原则,先以山水画的传统树、石画法为起点,然后学习云及瀑布的画法,最后可尝试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三)与时俱进说评价
一般美术课作业评价是通过展评、选评的方式集体进行的,评价对象比较集中。在《诗情画意》的评价延伸环节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给出每个同学的评价,利用人机交互,每个学生都可以打开任何一个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和任何一个同学进行交流,这种评价方式是开放式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的评价积极性远远高于一般课堂,人人都有机会面对自己有感触的作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美术评价的角度说,这培养了学生对美的一种思维,提高了对美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得以建构较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从教育发展观的角度说,这是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美术教学中,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所以在设计的评价建议表中也不是生硬的分数或好坏之分,使学生评之有理,评之有据。作为教师,要注意聆听观看学生的相互评价,多作鼓励性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真正理解“与时俱进”在我们教学工作中的内涵。
附:《诗情画意》教学流程图及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体现
(一)诗情画意导新课
步骤 教学网络及多媒体呈现的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理念体现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画面背景:风风扬扬的雪花飘落主画面:祖国的名山大川(黄山、张家界、黄果树瀑布)的摄影图片,马元、刘松年、傅抱石、董寿平、关山月的山水画作品缓缓拉过,最后定格在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画外音:毛泽东的《泌园春·雪》背景音乐:气势磅礴、惊涛拍岸的音乐 欣赏屏幕上所拉过的山川河流的照片,山水画作品,感受自然界的山水与艺术表现中的山水,构建感性认识基础。 以创设情境导入: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 多媒体情境导入,保证学生顺利进入欣赏过程,完成情感体验。
(二)与生共舞奔主题
步骤 教学网络及多媒体呈现的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理念体现
丰富信息排疑解难 网络探究课:“诗情画意”的教学网络窗口。*相关网络提示:网址:(1)(2)(5)(12)(13) 阅读老师给出的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相互协作探索解决两个问题。①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②现代山水画相比古代山水画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虚拟网络导学方式,实现音乐、文学、绘画等审美艺术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牵线搭桥自由探究 ①古代山水布局简约,线条遵硬、水墨苍劲给欣赏者提供一种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现代山水画用笔洗练,着重气韵,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突出主题。②现代山水画着色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古代山水画着色淡雅,多留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环境氛围。变化的原因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擅变升华。*相关网址提示:网址:(7)(11)(4)(9) 运用“诗情画意”虚拟网络的搜索引擎,利用老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网上探索阶段,进行查询、筛选、下载、互传等探索活动,借助山水画的欣赏和尝试,体会情与景高度融合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指导个别浏览有困难的学生,巡视并通过网络系统了解学生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已撑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有关三山五岳和诗词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山水给自己的感受。 网络牵线搭桥,实现学生与网络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内动。实现美术课堂的直观、生动、高效和交互性等特征。
你来我往师生共舞 教师演示 运用实物投影仪来演示作画过程 学生通过大屏幕来了解如何运用中国传统画形式来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根据唐诗表达的意境,一起讨论如何用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表达 演示、讲解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重点讲解传统树、石画法和云、瀑布的画法,为学生的自创作打基础。 多媒体直观教学,真实再现教师作画过程,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创作激情。
尝试体验 1、背景音乐:播放表现瀑布、流水的音乐。2、关山月、陆俨少、宋新江、刘松平、马远等名家自代表作口,每幅作品下都附有诗词。*相关网址提示:网址:(4)(3)(6) 1、借助传统山、树、云、水的画法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画意境的处理方法。2、参照优秀国画作品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3、在学画树、石、云、水基础上,进行交谈,讨论,进一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尝试作画。 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网络音乐的衬托,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使中国传统艺术更趋完美,陶治学生情操。
(三)与时俱进促评价。
步骤 教学网络及多媒体呈现的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理念体现
评价延伸与时俱进 1、多媒体展示平台。2、网络的自我评价建议。评价建议表构思有什么特点用笔是否大胆水墨、色彩的表现效果背景音乐:琵琶名曲 《春江花月夜》★相关网址提示网址:(3)、(6)、(8)、(10)、(11) 1、将自己作品作一展示,并相互评价。2、通过评价建议栏填好表格。3、网上观看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1、聆听学生的相互评价。2、观看网上的评价建议表,作出鼓励性的有针对性的评价。3、总结延伸:①建立中国画的发问网址。②对于共同性问题可借助网页集中回答。③网上有众多的画家、画作等着大家去欣赏。 采用多媒体展示和网上自评和互评形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践得失
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从幻灯的运用到电视、录像的普及,再到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都给教育增添了无限生命力,使教育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所体现出的直观、生动、高效和交互等特性,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和发展学生主动性、创作力。但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深深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所牵制,非常希望能将网络优势才于美术教学课堂中。随着校园网络的实施,网络教学成为现实,在多次实践教学中深有感触,虽然网络教学将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象征,但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只是简单地使用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还应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变革,需要从理论原理和实践操作上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来加以回应。本课案中我以美术课堂教学与信息网络的交叉点切入,以美术课堂的欣赏、尝试教学为依托,进行初中美术课“网络五步教学模式”的专题探索。
通过本模式的多次实践,多有得失。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下,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基本达到:使学生能运用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应该注意的地方是:教学虚拟网络的设计要具备清晰的导航系统,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准备知识、相关拓展、学习论坛、评价建议等通过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一个畅通的平台,各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紧扣且引人入胜,否则会出现松散的局面。而且教师能在网络上做好监督、巡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网络教室缺少学生创作实践的地理空间,在网络教室的电脑如果是平台式的,像有些地方一样上面有玻璃台板就容易操作了,这是硬件处理上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2005 . 合订本
《中国校外美术教育》2006. (1.2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合订本
《美术》七的级教学参考
《美术课程标准》
文学: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李白:《望庐山瀑布》
王 维:《临洞庭》、《汉江临眺》 苏轼:《题西林壁》
李玉田:《论诗意与中国山水画的联系》
摄影:赵辉(黄果树瀑布图片) 袁廉民(黄山风景摄时图片)
林久洪(桂林山水图片)
绘画: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马逸《寒江独钓》 宋新江《黄山云涛》
张伟明《泰山神韵》 张大千《松壑正泉》
张伯驹《游春图》 于志兴《雪照黄山》
牛克诚《静谷鸣泉图》 刘 朴《秋声》
背景音乐:
(1)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 刘教南曲
(2)管弦乐《春节序曲》 李焕之曲
(3)《山林之歌七篇一乐章》 马思聪曲
(4)交响曲《长征(第三乐章)》 丁善德曲
(5)《纳西一奇(第三乐章)》 朱践耳曲
(6)《水上音乐(第十三段)》 英·亨德尔曲
(7)“春天”交响曲(第二乐章) 德·舒曼曲
网络支持:
(1)http://www./gs.asp ( http: / / www. / gs.asp )
(2)http://www./zhishi/huihua/nansongsh.hem ( http: / / www. / zhishi / huihua / nansongsh.hem )
(3)http://www.newart21cn.com/hiby/hihyo40.htm ( http: / / www.newart21cn.com / hiby / hihyo40.htm )
(4)http://art.online./artist/gsy ( http: / / art.online. / artist / gsy )
(5)http://www.china./chinese/feature/182087.htm ( http: / / www.china. / chinese / feature / 182087.htm )
(6)http:/// ( http: / / / )
(7)http://www./scape/huangshanPIC.htm/ ( http: / / www. / scape / huangshanPIC.htm / )
(8)http://www.guilinhotel.info/photo/search.asp ( http: / / www.guilinhotel.info / photo / search.asp )
(9)http://www./gb/picture/scenic/xuejing/start.htm ( http: / / www. / gb / picture / scenic / xuejing / start.htm )
(10)http://www./poeery/yijing/jiang/200ng/20wangaei.doc ( http: / / www. / poeery / yijing / jiang / 200ng / 20wangaei.doc )
(11)http:///art/gh ( http: / / / art / gh )
作者资料
标题:《诗情画意品山水》
姓名:包美珍 单位:龙游县第三中学
地址:龙游县第三中学美术室 邮编:324400
电话:0570-8900019
教师
学生
提供任务
创设情景
进入情景
选择课题
引发思考
指导点拔
评价延伸
尝试练习
网络资源平台
组间协作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