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5分)1.在崇尚法治的社会里,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就要①认真学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利益③法律要求做的事情想做才做④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王某在高中学习期间,经常违反纪律,对师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一天,他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一起,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并将对方打伤,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王某仍不思悔改,在社会上常寻衅滋事,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将他人打伤致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王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青少年的警示有①不能与社会上的人来往②要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③要学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④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你我一小步,社会一大步。下列漫画警示我们要①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习惯②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自控能力③加强道德修养,摈弃行为陋习④看重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 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意识的是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共5分)5.材料分析题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过道打闹、推搡。这天,小张在追打小刚时,将小刚推下楼梯,造成两颗门牙碰掉。小刚的哥哥听后非常气愤,便让小刚带着找到小张,不由分说,拳打脚踢,致使小张当场昏倒,被送往医院,小刚及哥哥被告上法院,受到应有的制裁。(1)小刚维权不成反成被告给我们哪些启示?(2)你认为小刚应通过哪种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达标训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4分)1.A2.C3.A4.B5.D二、非选择题(共6分)6.答案:(1)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采取非法报复。③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等。(2)示例:他可以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通过调解维护合法权益;必要时,他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统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十课项目二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2.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3.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视频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说一说:为什么有些青少你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避免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我们该怎么办?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项目二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导学提纲31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什么是法治意识?为什吗要树立法治意识?4提高道德水平对增强法治意识有何意义?PART1学会依法办事原因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释义】有法律在,但不依法办事,法律再好也没用,跟没有法律一样。PART1学会依法办事这则名言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怎样的启示?原因PART1学会依法办事原因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你会不会“随大流”过马路?为什么?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①学会依法办事,要增强法律意识。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视频2】遵守法律法规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该案例对你学会依法办事有何警示?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己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②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小军:找几个人,把他的店给他砸了,看还敢骗人!小芳:算了吧,就一双鞋,大不了再买一双。小国:可以拿着发票和鞋子找商店更换或退款。小莉: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来解决。小强在一专卖店买了一双运动鞋,没穿三天鞋子竟然开胶了,小强十分气愤。以下是小强四位好友的建议: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如何选择?请说说你的理由。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PART1学会依法办事做法③学会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ART2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内涵PART2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内涵PART2树立法治意识(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内涵PART2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内涵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视频3】共同树立法治意识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如何才能体现法律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①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视频4】宪法日推进普法宣传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我国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③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PART2树立法治意识与道德的关系《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PART2树立法治意识与道德的关系【视频5】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PART2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1)《旅游法》有明文规定,为什么旅游中还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2)消除这些不文明现象,除了运用法治手段,你认为还应采取什么措施?PART2树立法治意识与道德的关系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小组内交流本节课收获,然后班内展示。(1)认识方面:……(2)能力方面:……(3)知识方面:……自我反思PART3学海拾贝PART3学海拾贝网络构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节课,是全书的落脚点。引导学生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作为现代公民,理应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使青少年尊重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思考:说一说:为什么有些青少你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避免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强,不会依法办事。那么未成年应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今天的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及自学提纲:※怎样做到依法办事?※什么是法治意识?※为什吗要树立法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对增强法治意识有何意义?(二)讲授新课PART1学会依法办事【活动0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材料:名言鉴赏。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释义】有法律在,但不依法办事,法律再好也没用,跟没有法律一样。问题思考:这则名言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分享。教师总结: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活动02】学会依法办事的做法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问题思考:你会不会“随大流”过马路?为什么?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拨:①学会依法办事,要增强法律意识。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多媒体播放:【视频2】遵守法律法规。问题思考:该案例对你学会依法办事有何警示?学生交流、分享。多媒体展示:拓展材料。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己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教师总结:②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小强在一专卖店买了一双运动鞋,没穿三天鞋子竟然开胶了,小强十分气愤。以下是小强四位好友的建议:问题探究: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如何选择?请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点拨: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教师总结:③学会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ART2树立法治意识【活动03】法治意识的内涵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探究问题:(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活动04】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多媒体播放:【视频3】共同树立法治意识。问题探究:如何才能体现法律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交流与分享。教师点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教师总结:①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多媒体播放:【视频4】宪法日推进普法宣传。探究问题:我国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探究材料(一)《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探究材料(二):播放视频【视频5】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探究问题:(1)《旅游法》有明文规定,为什么旅游中还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2)消除这些不文明现象,除了运用法治手段,你认为还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PART3学海拾贝小组内交流本节课收获,然后班内展示。(1)认识方面:(2)能力方面:(3)知识方面: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并强化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点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总结: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6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10.2《我们与法律同行》.doc 【教学课件】10.2《我们与法律同行》.ppt 【视频01】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wmv 【视频02】遵守法律法规构建文明和谐网络.wmv 【视频03】共同树立法治意识.wmv 【视频04】宪法日推进全民普法.wmv 【视频05】关注旅游不文明现象.wmv 【达标训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