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把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李正华 周王庙中学引言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尊重学生个性,提高身体锻炼能力。围绕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这个中心,提出了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如何把握《体育课程标准》、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切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把握《体育课程标准》1.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2.理解课程目标体系1、 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运动兴趣与热情、个体差异。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热情与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2 、理解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从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在水平阶段内要求达到的目标,不管你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就行。这就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选择空间,从而摆脱了以往受教学大纲的约束。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有权改动教材内容,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有趣味、有锻炼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欢乐的海洋中学习。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1、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结构感知认知运用提升教师组织、引导、帮助观察任务定向分组体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师生交流整合优化合作交流强化练习运用自如自评互评学生:教学程序:2、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2.1 感知阶段——任务定向、整体感知2.2 认知阶段——自主探究、粗略掌握2.3 运用阶段——整合优化、交流运用2.4 提升阶段——运用自如、自评互评2.1 感知阶段——任务定向、整体感知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或教师的完整示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任务”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边看边练,自创情境,分组实践。使学生对新的技术动作感知鲜明、完整。总之,感知阶段侧重于技术动作的形象感知。2.2 认知阶段——自主探究、粗略掌握在这一阶段,教师先围绕本单元的技术动作,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协作,互帮互教互学,共同参与,粗略掌握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再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精讲、纠正,从而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总之,认知阶段侧重于技术动作的粗略掌握和合作能力的培养。2.3 运用阶段——整合优化、交流运用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技术动作的整合优化,击破重点、难点。具体做法:根据单元的技术动作和应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设计情境,分组合作练习,各小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共同提高,强化练习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规律去发展技术和技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课后让学生写好体会、总结,及时反馈,为下一次课奠定基础。总之,运用阶段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整合优化、初步定型和合作能力的提升。2.4 提升阶段——运用自如、自评互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技术动作已运用自如,达到了自动化。针对单元第一课时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查,引导学生复习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方式完成单元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利用《学生体质标准》或自定目标进行验收,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同时也包括过程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升阶段侧重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自如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盲从。4、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实例4 .1快速跑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快速跑——步频、步幅与跑速的关系预计课时:4课时单元目标:发展速度、灵敏、肌肉力量素质;理解快速跑跑速与步频步幅的关系,并根据自己需要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方法,能安全进行快速跑练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练习,并通过练习体会快速跑乐趣与同学间友谊、集体的力量。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单元改变以往技术课教学教师教,学生练的方式,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尝试和探索,然后教师引导形成正确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探索的结果,不是机械的重复模仿结果。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讨论、互教互学等学习形式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单元设计: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课时内容 快速跑游戏 步频、步幅与跑速关系 发展步频、步幅的方法 快速跑技术能力评价课时目标 从快速跑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正确技术重要性,引发学习兴趣并结合快速跑图解制订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间互相观察、探索研究知道步频、步幅与跑速关系并了解自己技术特点 根据自己需要向学校体育明星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方法并知道如何正确追星 个人和小组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各种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目标挑战学习策略 ●安全进行快速跑练习注意事项●体验快速跑游戏乐趣 ●小组合作探究 ●了解自己技术,明确努力方向 ●寻找自由发展空间 ●开发体育人才资源 ●独立思考互相帮助 ●展示自己的优势 ●提高评价意识 ●鼓励他人进步课外资源 收集短跑明星资料,了解他们技术特点;与教师学校短跑明星进一步探讨快速跑技术;课后练习循序渐进原则。4 .2八年级篮球教学单元教学内容:篮球课型: 复习课预计课时:5—6课时单元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部分发展过程,进行篮球运动时的卫生要求等有关知识;(2)通过游戏、比赛等活动形式来发展和提高学生场上的移动奔跑能力,同时技术、战术也得到提高;(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游戏和比赛意识,逐步学会怎样打篮球的方法,并且以此为锲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转变健康观念;(4)能正确分析个人与集体的运动素质,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5)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线,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加以引导、提醒、点拨;(6)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做到教中有学,学中会教,教中有玩,玩中寄学;让学生在比赛、游戏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精神;学生能主动为形成良好学风班集体而努力。课时 1 2~3 4~5 6课时内容 1、制定目标,任务分工2、基本站立姿势、球性练习3、原地运球 1、行进间运球2、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1、双手胸前传接球2、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综合练习课时目标 通过观看录像制定单元目标;学生能学会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时的卫生习惯养成;学会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相互协作,能主动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建立自信心。 能领会技术动作;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自觉、主动地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练,充分调动思维;练习中小组内相互团结、帮助,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技术;提高灵敏和反应能力,建立自信。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注意力集中,善于动脑;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指正,共同探究提高,且乐于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培养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能合理运用所学技术动作,在比赛实践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自评互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从面提高学生欣赏比赛的能力。学习策略 1.球性练习(规定动作与自创、探究动作) 2.“照镜子”练习基本姿势、原地运球 1.球操(分组练习,组长带领)2.原地左、右手高、低姿势运球3.行进间运球(按合作小组自由练习、比赛)4.传接球(看谁传的准、传的多) 1.绕场运球2.传接球3.运球+比赛传接球4 .投篮(先分层教学,后按小组合作探索练习)5.比赛 1.综合比赛(擂台赛、表演对抗赛)2.选“星”游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 .3 丰富多彩的障碍组合(课时实例)教学内容:1、障碍跑练习2、自主选项合作练习课的构思教学程序本课的构思本节课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校本资源等进行设计,采用游戏、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相应的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更好地发展学生跑、跳、跨、滚等能力。通过障碍接力、自主选项练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进取和创新意识等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机会,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教学程序1.从事障碍跑对身体的益处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2.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热身运动,学生既达到热身目的,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3.利用各种器材创设障碍情境、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闯关”使学生身临其境,超越自我,同时为以下活动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4.学生自创障碍跑图形进行接力比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等竞争意识。5.自主选择项目练习,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探索。充分参与活动,展示自我,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5、实施结果分析5 .1对实施结果的横向对比分析表一 对体育课态度程度调查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对照班(148) 15 10.1% 67 45.3% 63 42.6% 3 2%实验班(102) 32 31.4% 54 52.9% 15 14.7% 1 1%从表一可以看出作为学校体育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对体育教学态度程度的反映是检查和评价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单元整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受到来自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表二 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教学效果对比调 查内 容 实 验 班 对 照 班人 数 比 例 人 数 比 例1、在体育课中总是尽情和充分的运动了吗 94 92.2% 100 67.6%2、有令人难忘的体验吗 66 64.7% 62 41.9%3、学会一些新的技战术 84 82.4% 139 93.9%4、能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充分练习 92 90.2% 81 54.7%5、在体育课中能和同学们互相帮助和互相学习 97 95.1% 77 52%6、认真投入积极锻炼 98 96.1% 95 64.2%7、课余主动去查阅相关体育资料 43 42.2% 19 12.8%表二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评价课的教学效果。从体育教学的“成果”,学生的“动机”、“学习方法”和“学生的互助”四个维度入手,经过一年的单元整体教学与对照班的比较发现,单元整体教学班的学习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态发展趋势。特别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下、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充分练习、发展自己的个性擅长,在教学中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尊敬他人。社会意识形态向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主动去探索体育知识,学会了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方法,为终身体锻炼打下良好基础。5 .2对实验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表三 实验班前后对照主要变化特征实 验 前 实 验 后1.基本上没有相互交流 1.大量的相互交流2.课外基本上没有从事体育活动 2.课外能进行体育活动3.每次课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播知识 3.主动寻求体育知识,寻找锻炼身体的方法4.基本没有得到同伴的帮助和指导 4.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5.基础好的同学投入积极练习 5.全体成员都积极投入表三是实验班在接受单元整体教学一年前后学生的主要变化特征。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并且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由被动转向成主动探索,主动追求体育文化知识。三、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1、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2、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3、满足了学生尊重的需要;4、符合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示范法”的要求;5、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6、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