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中考复习系列】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中考复习系列】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朝代名称 存在时间 创建者 历史地位及重大事件
夏 约前2070~约前1600 禹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商 约前1600-前1046 汤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周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周武王 实行分封制,发展完善礼乐制度
东 周 春秋 约前770~前476年 周平王
战国 约前475~前221年 (秦国)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增强
秦 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赢政 公元前221,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汉 西汉 前202年-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东汉 公元25~220年 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中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 西晋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蜀 吴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隋 581~618年 隋文帝(杨坚) 589年隋统一中国
唐 618~907年 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
五代十国 分裂割据状态
宋 北宋 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与辽、西夏并存(1127,金灭北宋)
南宋 1127~1276年 赵构 与西夏、金并存
元 1271~1369年 元世祖忽必烈 1276元灭南宋,不久,元朝统一中国
明 1368~1644年 朱元璋
清 1636~1911年 皇太极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汉高祖(赵匡胤)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朝庭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采用郡县制(影响略) ①颁布“推恩令” 作用(略) ②建立刺史制度 设立司隶校尉 作用(略) ①沿袭并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作用略)和科举制②善于用人,虚心纳谏③正确认识君民关系 ①控制兵权,建立禁军②控制地方权力:(为防止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③崇文抑武
经济交通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 共同作用(略) 将货币铸造权、盐铁主销权收归中央,作用(略)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军权、财政权、行政权的控制,促进科举制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消极)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加速北宋灭亡
思想文化 人才 “焚书坑儒”-评价(略) 统一文字( 意义) “罢黜百家”,推行儒学教育;影响(略) 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进一步完善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作用略)
边疆治理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出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影响略)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共同目的与共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对现代化建设启示: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
考点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B)
1.元朝⑴建立行省制度⑵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⑶主张以农桑为本,推广棉花生产⑷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航线
2.抵御外来侵略史实:明朝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反抗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1689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3.明清时期民族政策:明朝修筑长城,实行防御政策;清朝用怀柔政策,以德服人
4.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①北方与沙俄(略)②西北新疆治理(略)③西南西藏治理(略)④西南少数民族(云贵)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5.用史实证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上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①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③清朝:平定了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巩固了统一。
西藏:①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②清朝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 册封 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历史定制)1727年(18世纪),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联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台湾:(古代史)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
(近代史)①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日本及附属岛。
②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割让五十年之久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③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占领南京(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人为造成两岸分离。
列举秦汉以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
表一:(本考点的科技、文化成就可以按一定的角度整合,如:朝代时间、医学、农学、四大发明等)
秦汉时期 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数学名著《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③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华佗“麻沸散”、“五禽戏”④史学司马迁《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 ①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人②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③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朝时期 唐朝①《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农业上应用筒车和曲辕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③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宋元时期 ①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②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转盘排字法③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元代黄道婆把黎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棉布取代丝绸和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衣料⑤宋词、元杂剧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时期 ①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世界药物学的重要文献②文化领域“四大名著”③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
表二:列表比较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重大事件
四大发明 传播及对世界影响
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范围的扩大
火药 宋元时期被广泛地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准备了条件。
印刷术 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指南针 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20大题,2分一题40分)
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
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 隋 宋 B. 秦 隋 元 C. 秦 元 明 D. 隋 元 明
2.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按设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台湾府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 ③ 废中书省、设“三司”
②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④ 行省制度、驿站系统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4.文字是彰显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下列有关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
③秦始皇统一文字巩固了国家统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的一项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有助于我们研究以下选项中的( )
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科举制度的沿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农牧文化的交融
6.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 北魏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② 宋朝时党项族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③ 元朝时黄道婆把黎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
④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
D.c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权力集中,增强了北宋军力
8.《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新皇帝开始将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司员。”此处新皇帝推行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9.唐朝、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强盛的朝代。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特点的是( )
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都属于比较开放交融、中西互通的朝代
C.都首创了先进的政治制度管理天下 D.都设立机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0.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的唐朝时期的是( )

11.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1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以佐证的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



滇王之印(汉) 掣签用的金瓶(清) 四川彝族土司印(清)
①君主专制 ②农耕经济的繁盛 ③中央集权 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发展的问题。阅读其部分观点,回答第14~15题。
14.“隋朝已开始公开的选拔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这种“制度”是指( )
A.科举制 B.监察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
15.“他们的武功却使欧亚大陆几乎全在他们的操纵之中,以至东西极端所幸存的地方极为有限。”“他们”所建立的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部分),它反映的学习主题最合理的是 ( )
A.强化专制皇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抵御外来侵略
D.挽救民族危机
17.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③唐太宗——首创三省六部制,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他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这里的他是( )
A.王阳明 B.康有为 C.李贽 D.黄宗羲
1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设立宣政院
③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 ④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齐国成为强国
B 西汉开通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非文化交流
C 清朝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加强了对新疆的治理
D 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非选择题:(共5大题,60分)
21.(12分)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追溯风流人物】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⑴材料一显示了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实施的哪项政治措施?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
材料二: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剥削)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⑵材料二体现出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他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这些思想的?(4分)
【后人评说功过】
材料三:观点1:秦王(秦始皇)不信功臣,不亲士 (?http:?/??/?www.21cnjy.com?)民,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代史学家贾谊
观点:2:“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代思想家李贽
⑶结合所学知识和根据上述观点,评析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分)


22.(12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政治篇: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⑴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的优点。(3分)

【探究二】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⑵右图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3分)

【探究三】思想篇:中国孔子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地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⑶请你说明我国在海外开办的汉语学院以孔子的名字命名的理由。(3分)

【探究四】统一篇: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一些分裂、混乱的时期,但总会走向统一。这些统一的王朝总会采取一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
⑷中国历史上分裂后,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大统一王朝是什么?它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我们浙江当时属于哪一行政区?(3分)

21·世纪·教育·网】

23.(12分)某校九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http:?/??/?www.21cnjy.com?)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⑴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4分)
【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 5 (?http:?/??/?www.21cnjy.com?)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⑶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极其辉煌的成就,其中有许多成就是划时代的,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⑴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至少两角度)。(4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政策的演变。



政策名称 内容
焚书坑儒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
B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C “艺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 ——《陈亮集》

⑵请依据材料二,写出A、B、C三处的朝代或政策名称。(3分)

⑶历代文化政策各异,请在年代尺中任选一例说明其实施的原因及影响。(3分)

25.(14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 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据此回答:
⑴请依次写出我国古代史上自秦以来实现南北“大一统”的朝代(6分)

⑵请分别指出材料颂扬的人物是谁,生活在哪一朝代。(6分,任选三个作答。选4个作答且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加2分)
①“……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
②“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注:种落指少数民族)皆视朕如父母。”
③“从最早的历史记录来看,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④“赐姓(该人物的姓氏由皇帝赐予)毕生最大的功业,莫如光复(驱逐荷兰入侵者)我台湾传为子子孙孙,永世国土。”

⑶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金莲花开20年,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充满生机和活力。请简述港澳回归的意义及这一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BACDD 6-10:ACABB 11-15:CADAB 16-20:BBDAD
非选择题:
21.⑴中央集权制度(2分)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皇帝”一词从此成为2000多年中国王朝朝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⑵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2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分)。
⑶结合史料,评析人物,言之有理 (?http:?/??/?www.21cnjy.com?)均可(在评析时要注意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历史观,结合史料的给4分,没有史料泛泛而谈的或评析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⑴制度:科举制。(1分) 优点: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2分)
⑵秦朝。(1分)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2分)
⑶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孔子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
⑷元朝。 措施:建立行省制度。 行政区:江浙行省。(3分)
23.⑴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2分)措施: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2分)
⑵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同时也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2分)
罢黜百家:有利于思想统一,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但不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2分)(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分)
24.(1)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2分)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有阿拉伯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2分)
(2) A:秦朝; B:独尊儒术; C:崇文抑武。(6分)
(3)例1:焚书坑儒——原因:巩固统治(统一思想);(1分)影响: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2分)
例2:独尊儒术——原因:巩固统治(统一思想);(1分)影响: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正统思想,延续2000多年;但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繁荣。(2分)
例3: 崇文抑武——原因:巩固统治;(1分)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崇,推动了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同时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2分)
例4:文化专制——原因:巩固统治;(12分)影响: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但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扼杀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任选一个即可,共4分)
25.⑴汉(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
⑵①秦始皇 秦朝 ②唐太宗 唐朝 ④郑成功 明末清初 (写明朝或清朝亦可)③土尔扈特部 清朝(6分,任答其中三个,每个2分,若考生答对4个且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则加2分)
⑶①意义:港澳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②启示:“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4分)






设立宣政院 设置台湾府
实行改土归流 实行金瓶掣签制


A 西汉 北宋 明清

焚书坑儒 B C 文化专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