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一、什么是历史? 英语:history 释义: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 (二)过去的事实,过时的事物。 (三)对过去事件的记载,沿革,来历; 大事记。 (四)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二、学历史有什么用? 慰安妇问题 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征招的随军妓女和被强迫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大部分慰安妇来自中国、韩国和朝鲜、日本,也有部分东南亚、荷兰女性。 日本《广辞苑》对“慰安妇”一词的解释为“随军到战地部队,安慰过官兵的女人”。而更多的学者给“慰安妇” 一词作的定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奴役下,大量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妇女惨遭日军的蹂躏。强征中国、朝鲜等地妇女为日军性奴隶,是日本政府和军部直接策划、各地日军具体执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慰安妇问题 由于日军在战败时大量销毁档案,目前要准确计算出慰安妇的总量较为困难,但是,尽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员仍依据现有的资料,对慰安妇的数量作了推断:在亚洲日本的殖民地、占领区和本土,慰安妇的总数在40万人以上,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先后被逼迫为日军的性奴隶,日军慰安所遍及中国20多个省,中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 日本实施的慰安妇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中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建于1938年的上海杨家宅慰安所海南的两位慰安妇受害者:陈金玉、林亚金侵华日军在山西阳泉设立慰安所,这里所谓的“慰安妇”中有朝鲜、日本的妇女 ,有从中国东北抓来的妇女 ,其中有阳泉盂县70多位女性惨遭日军的蹂躏 。2000年7 月 14 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反映盂县日本侵华战争受害女性的专题片《羊泉村记忆》 。上图盂县西潘镇宋庄村民郭喜翠(郭喜翠15岁被抓充当慰安妇,2个月后病重被接回家。不等病愈被抓回,如此共4次,最后疯了。)下图为今年3月14日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韩国妇女(前排)在首尔日本大使馆前举行示威,要求日本承认战争罪行并就慰安妇问题作出道歉。后为声援者上图为今年3月21日台湾慰安妇受害者91岁的吴秀妹、85岁的苏寅娇、82岁的卢满妹(从右往左)在台北的日本交流协会举行抗议2007年3月5日,安倍再次就这一问题公开表态,称美国众议院的听证会并没有发现日本强征慰安妇的证据,他接着在“强征”一词上玩起了“广义和狭义”的文字游戏,一方面断然否定了“狭义上的强征”,称“没有证据显示日本政府有过类似抓捕慰安妇的强掳行为”,一方面又承认有“广义上的强征”,把责任推给征集慰安妇的中介人。日本右翼势力在2007年6月14日还在《华盛顿邮报》刊登整版广告,声称“日本政府和军队没有强征慰安妇”。 在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6月通过促请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议案后,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及保守派强烈不满,一批政客及知识分子前往驻日美国大使馆抗议,要求美国撤回有关议案,抗议人士在信中指出:决议案“是根据有违史实的错误资料”,“日本军方根本不存在慰安妇,她们只是卖淫,赚取日本士兵的金钱”,并强调“这是毫无争论余地的史实”。 慰安妇问题2007年3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又强调:日本政府绝对不会就“慰安妇”问题道歉。 2007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以39票对2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谴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强征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的决议案。决议还要求:日本政府“以清楚、明确的方式正式承认‘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明确驳斥一切针对“慰安妇”问题的疑义和否认言辞;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总统小布什在2007年4月的新闻发布会上问题一:对于“慰安妇”问题,日本首相等是真的不懂历史还是在故意篡改历史?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问题二:在 “慰安妇”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为什么要不顾及“美日同盟”而非得要坚持追究日本政府的责任?学习历史的作用 1.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 (1)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现代国学大师钱穆 ((国史大纲)):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龚自珍:“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学习历史的作用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开放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陶冶情操,具备新世纪中国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学习历史的作用2.借鉴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是人类社会史,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述了历史发展过程,用历史经验、历史知识提高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水平。 西汉·贾谊: “前世之不忘,后世之师也。” 唐太宗: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3.也是一种能力培养: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工整合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作用三、我们这本书讲了什么历史?四、高中历史教材有什么特点?1、历史的时序性2、历史的整体性3、历史的多样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治活动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专制制度1、单元导入——核心问题2、课导入框——重点3、课文正文——主体4、课文辅助——补充延伸历史分期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世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1840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00、300万年前476年——1640年中国世界 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40年——1917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阶段中国世界 1949——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917—— 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形成并曲折发展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重理解分析: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重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历史是为了关注现实;1.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2.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上课一要“耳到”; 三要“手到”,历史课主要是记笔记;记提纲、要点、问题、提示 。二要“眼到” ;四要“口到”; 五要“心到”; 3.会复习——温故知新;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检验学习效果—作业 5.见多识广—课外活动(阅读、讲座、参观访问等)历史课的要求 (一)课前预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把问题和提问人登记在专门的本子上,上课前一天上交给老师,学期没有提出问题的学生将在期末总评中扣5分)(二)上课积极参与:及时提出新的问题并主动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课前3分钟宣讲“历史上的今天”,按照学号顺序,由课代表课前提醒布置落实。 (由老师记录,在期末总评中占10分)文科班学生要求上课记笔记。 (三)课后小结;再次提出本课没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把问题和提问人登记在专门的本子上,上下次课前一天上交给老师,学期没有提出问题的学生将在期末总评中扣5分)(四)作业:一般性作业(由老师和科代表共同负责,在期末总评中占10分),个性化作业(内容:包括绘画、小论文、教学课件、教具小制作等;每个学期不少于四件次,在期末总评中占10分;选择两个参展,选中者额外增加5 —10分。由老师和科代表共同负责)(五)考试(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