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世界近代史(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世界近代史(4份打包)

资源简介

世界近代史(1):走向近代【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步入近代》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所以是初三一轮复习的重点。本单元的阶段特征是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步入近代,主要围绕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展开的。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考点在近三年中考中属于高频考点,通过对历史史料的鉴别理解进行考查,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题型。文艺复兴2017年山西中考选择题11,(2分);2019年山西中考探究题第19第(2)问,2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2017年山西中考材料解析题第18题第(2)问,2分;殖民主义的罪恶2017年山西中考选择题第15题,2分;新航路的开辟2018年山西中考材料解析题第17题第(1)问,2分。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文艺复兴运动 ; 2.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3.三角贸易
学习难点 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历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 出示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神曲》、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的图片,提问: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同学们分析正确,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经济动力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动力,即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  学生观看课件出示图片,回答:反映的主题是步入近代。 帮助学生认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表现。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内容环节: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自主学习:完成学历案的知识梳理中以下五个内容:租地农场和  手工工场:二、文艺复兴三、新航路的开辟 四、三角贸易 五、资本原始积累 订正答案,快速记  忆基础知识。 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的时间独立完成知识清单5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扎实基础,巩固史实。
时空观念、年代尺梳理  阅读走向近代时间轴,解读本单元的阶段特征,同时结合同一时期中国史,树立全球史观。 学生完成年代尺梳理中外历史上重要史实,概括单元主题特征。 学生能说出同时期中外的历史大事件,并能说出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通过中外的时间轴,能把走向近代结合中国史部分内容,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第二课时
立德树人,    落实核心 素养 课堂活动一: 组内纠错,解释思维导图。(要求:每个成员发挥其积极作用) 组内合作: 学生间组内合作,纠正背诵清单内容,并试着解释思维导图的内容。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归纳、历史解释思维导图的能力;
课堂活动二: 小组间成员进行思维导图的历史解释的竞赛展示活动。(要求史论结合) 小组竞赛:每个小组首先推举本组的二号成员来解释思维导图;最后小组一号成员或者其他组成员优化概括补充。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
课堂活动三:通过完成PPT出示的历代中考试题,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二)学生组内合作,分析试题(包括寻找关键字词、考查知识点、组织答题等内容)之后将学生解决不了重点的试题,小组提出,组间合作解决。 阅读材料可知,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不同,进而分析出两者远航影响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远航的过程,可知他们所到达的地区不同;但两者的远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都有王室的支持,都体现了冒险精神等。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按分值作答。 培养学生的阅读、比较历史事件能力。
课后小结  14、15世纪,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  经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世界局势: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这一切都预示着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增强学生的宏观概括能力。
教后反思 亮点:1.知识梳理、年代尺的梳理、思维导图部分设计比较合理,很好的辅助了教学过程,结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2.史料的选择内容广泛,既有文献史料,又有图片史料,通过试题形式的呈现既节省了时间,又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不足:1.小组解释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本意很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平时训练不足,还需要进行培训。2.教学环节还需要再精心设计,教学过渡语言还有待打磨。3.复习课设计应多些趣味,调动学生的兴趣。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走向近代【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同步测试
【2.板书设计】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分小组讨论。
2.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3.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
 图的基本技能。
4.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1.通过填写时间轴重要史实和填写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史实,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3.通过阅读教材,识记《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4.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5.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三角贸易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通过材料解析,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

本单元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因为是初三复习,所以更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进一步的整合,重视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感知和掌握。在这一学情分析下,这一课的复习重点: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答题技巧。在这一学情分析下,这一课的学习将重点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故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基本知识,通过研读丰富的史料来提高阅读素养;通过同步训练来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本节课希望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并能整合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奠定经济基础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走向近代

思想、文化基础

掠夺财富
开辟市场

世界市场、经济动力

新航路开辟

三角贸易

扩大市场、加强联系

积累财富,市场联系密切


早期殖民扩张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2 / 6






世界近代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2.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单元,上承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下启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制度的确立,最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又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内容十分重要。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梳理教材,知道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知道华盛顿的事迹、《独立宣言》的内容和1787年宪法的原则,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梳理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列表对比,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5.通过列表对比,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献共同思想和意义。
学习重点 《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学习难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来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初三一轮复习。学生通过前面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复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梳理和整合能力,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更侧重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和答题技巧的掌握。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课件展示时间轴 并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文艺复兴的共同影响。 学生观察时间轴,思考、回答问题。 能说出单元重点历史事件以及共同影响,紧扣单元主题。 承前启后,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单元阶段阶段特征,有一定的时空观念。
授课 表格对比 拓展升华 学习任务(一) 课件展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表”。 通过表格对比,拓展知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及启示。 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进行对比, 思考、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完善表格。 通过对比,很明了地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是原因和特点,相同点是根本原因、性质、领导阶级、斗争方式和影响。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二) 课件展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法律文献对比表”,并思考: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填写表格。 思考、回答问题。 综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都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等②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③都促进了人类民主法制的进程。
研读史料论从史出 学习任务(三) 课件展示:材料: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堂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jiàn)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以及“华盛顿和拿破仑的图片”,提问:如何评价华盛顿和拿破仑。 学生研读材料后个别回答。 知道历史史料的多种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从文献史料中找到历史史实,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习任务(四) 课件展示史料和图片,让学生中西对比,进步理解:17—18世纪中西历史发展趋势有何不同?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在清军入关的同时,英国的议会和国王之间在国王征税的权利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冲突。议会民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击败了皇家军队,而且以议会审判,判决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英国的这次革命,开启了新的国家体制。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思考分析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及对文字材料和图片的研读,明确:17-18世纪,欧美国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蒸蒸日上。而此时的中国却强化皇权、闭关锁国,腐朽没落,形成鲜明对比,最终造成了近代的屈辱。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历史知识之间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种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巩固练习落实核心素养 课件展示:例题1, 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课件展示:例题2, 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学生自主答题。 个别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通过例题的练习,使学生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形成新的专题。比如从例题1 可以掌握:英国领先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例题2可以掌握理解17-18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 讲练结合,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课后小结 本单元主要讲述近代以来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史实我们归纳为:一种制度、两位伟人、三次革命、三种体制、五部文献。
教后反思 亮点: 1.注重中外历史对比和运用时间轴学习历史,形成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2.注重用表格形式对知识进行类比和拓展,方便学生识记和理解。 3.注重总结记忆方法。不足:对学生课堂复习后基础知识掌握的监督力度不够,影响复习效果。
课后补充
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 1.(2019·山西)《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 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 ) A. 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2019·山西)“它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它所表现出来的启蒙和解放,对于任何地方、 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民,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具 有极大的益处。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文中的“它”是 (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人权宣言》 3. (2018·山西)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18世纪时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关于二者的表述 ,正确的是 ( ) ①图一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②图二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 ③两个机构中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④两个机构都维护了国家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4. (2018·山西)九年级(3)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 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和事件。下边是小红抽取的一组关键词, 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是 ( ) A. 查理·马特与法兰克王国 B. 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C. 克里孟梭与巴黎和会 D.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2.板书设计】







专题03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虽然课不多,但是本单元在世界史中的比重特别重要,因为它标志着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以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阶段,同时,本课又与中国的联系紧密,而工业革命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又传入中国对指导中国日后的革命以及新中国建设也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特别对待。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演进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4.通过阅读教材,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5.通过史料阅读,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6.自己动手,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以此说出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解和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演进过程、成就、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知道《共产党宣言》及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2)绘制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然说从课本角度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理解能力是特别高的,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演进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都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想要交代的逻辑顺序,加之世界史学生了解的知识没有中国历史多,所以在理解起来可能会出现比较困难的景象。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适当的引导并结合学案设计中探究部分和习题的结合,使学生对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案,教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我们在上课前,先听一首歌曲。(播放《国际歌》),如果有会唱的同学可以看着PPT上的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好的,那么紧接着我们再来一起唱一下《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后,老师会提出两个思考题……好的首先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思考《国际歌》是谁谱的曲子,谁写的歌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呢?第二个问题,这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上和情感上共同有什么感情呢?那么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一起复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吧…… 学生聆听《国际歌》学生起立一起高唱国歌 同学们思考 通过该环节的设置,能够首先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通过对国际歌的思考能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一定会思考本节课不是学习工业革命么?那么工业革命又与国际歌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起到了铺垫作用。
教学内容环节 一、【自学案】 首先,在复习之前,大家先来了解一下,从中考的角度,希望同学们了解到什么内容(教师阅读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其次,同学们看一下PPT,我们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怎么做?同时完成什么内容呢?(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给同学们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自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当然这个自学案可能会有一点点的“难”,所以如果同学们觉得困难的话,可以以四个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来完成这一环节。 请小组代表(3个学生)来公布你的答案和认识(5—8分钟) (教师针对【自学】中有问题的题目进行讲解) 同学们开始一起观看学习目标和认真聆听中考标准 学生开始完成学案中自学案的内容 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行学习的答案 通过对该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直观的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的放矢的结合中考的考纲来复习本课知识。 并且以学习目标来简单明了的使学生直观了解“该怎么做”“做些什么”。同时也是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一个关键环节,以此为指引更好的落实这一教学探究过程。 通过此环节的设置,能够了解工业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分别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全局把握本单元的主旨。
二、【探究案】 刚才通过【自学】我们了解到了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本单元合起来整体的逻辑顺序,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还有一项任务,那便是:史料实证,历史学习离不开史料的研习。所以接下来,我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结合【探究】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问题。讨论结束,请小组派出代表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你们组的讨论结果(2到3人)(5—8分钟)(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 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通过本小专题的训练,能够贯彻史料实证的理论,并且能够贯彻学科素养,同时,通过史料,能够落实在学习目标中,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贯彻“陈芳芳名师工作室”的“史料实证与教学评一致性”的主张。
三、【巩固案】 (教师小结并升华),通过对于本堂课的讲授,我们了解本单元的主要线索。那么其实同学们都知道,反抗无国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通过对巴黎公社的学习,以及我们在中国近代史中所看到的无数仁人志士的壮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了解到了当时人们为了“信仰”,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看出了当时反抗的壮烈。所以同学们,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能够记得这些仁人志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那么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共同来完成第三部分【巩固】的相关练习题(3分钟左右),了解一下这一单元在历年中考中是怎么出题的呢? (下课……) 学生随着教师,一同聆听教师总结 同学们鼓掌 学生开始做题,并与教师一同对照答案 通过教师的小节,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探寻出中华儿女共同的根。 通过对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对接中考,了解本单元在中考中的命题趋势和所占比重。通过播放歌曲,再次通过歌曲来升华爱国情怀。
课后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讲授,首先落实了基础知识:即(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解和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演进过程、成就、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知道《共产党宣言》及意义。其次使得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落实了本节课的整体脉络,并且有的放矢地针对不会的同学进行讲述,整体构建了思维模型。第三,通过小组的展示交流,并针对学习目标,能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第四,通过设置的【探究案】,能够使得学生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并且很好的贯彻了“史料实证”的理论。第五,通过对中考题的讲解,使得学生大致了解了本单元在中考中的大致的考法。第六,最后对情感态度的升华,起到了对学生的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落实。所以整体上说,本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一节探究课。设计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等方方面的落实的很到位,考察全面。
教后反思 优点:1.通过本节课,使得学生能够按照学习目标,了解课本,并且贯彻了相应的知识点。2.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构建了本单元的框架,而脱离了“死记硬背”的一直以来历史的刻板印象,符合中考对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要求3.大量的史料使得学生能够很好通过史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不应该站在某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4.通过习题的训练能够使得本节课当堂落实基础知识,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大致了解历年中考的整体趋势。5.很好的贯彻了“史料实证和教学评一致性”的指导思想 不足:1.由于本节课开始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到了后面时间有些紧促。 2.对于板书设计的不够巧妙,可以在细致推敲一些。 3.在最后中考试题的讲解中,下次应该加上一些教师自主对这一章节的把握,同时贴近学生的学情而自主命制的试题。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 对于思维导图的问题,“程度好的”同学明白了,但是很多程度不是十分太扎实的同学就没有跟上,所以提出能够在慢一点讲授思维导图这一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课下有条件的话,对个别学生集中进行辅导。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完成配套练习册《滚动迁移》相关部分练习题,并对照标准答案,进行修改批注,将不会的问题交给课代表,自习课进行统一解答
【2.板书设计】






2 / 6












世界近代史专题(4)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2、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3、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解读,渗透时空观念,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危害。 2.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比较得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均促进了社会进步。通过史料研读,落实时空观念,得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 3.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美国内战的主要内容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研读,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完成表格的填写,知道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功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5.通过阅读教材,史料研读,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并能通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对比中国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教材分析 世界近代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所以是初三一轮复习的重点。本单元的的线索明确,一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课时 1课时
学习重点 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近代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因为是初三复习,所以更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进一步的整合,重视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掌握,重视答题技巧的掌握。在这一学情分析下,这一课的学习将重点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故此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基本知识,通过研读丰富的史料来提高阅读素养;通过习题来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本节课希望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并能整合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史料分析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清单 完成《滚动迁移》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温故互查单元主体知识。 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知识清单内容,并能合作纠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意识。
课中: 激趣导入 PPT出示时间轴,对比同时期的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大事,明白世界正处在怎样的社会,而中国却怎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同时期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期,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断扩展,而中国却仍在封建社会徘徊,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 树立时空观念,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环节一: 落实知识点(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课堂活动一:完成考点一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体会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抢答,形成竞争。体会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他们都是民族英雄。2.反对殖民统治,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
课堂活动二: 小组成员解读思维导图,整理中外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落后的原因及如何改变其落后的面貌?(要求史论结合) 组内成员互相叙述思维导图,经过讨得出结论。 亚非拉国家落后的很大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努力方向: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等。

教学内容环节二: 落实知识点(二)俄国改革 课堂活动三:完成考点二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得出俄国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学生抢答,形成竞争。得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学会用比较法来分析问题。 共同影响: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 教会学生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课堂活动四:通过完成PPT出示的考点二下的1.2.题,让学生会利用基础知识来解题。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一)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二)学生组内合作,分析试题(包括寻找关键字词、考查知识点、组织答案答题等内容)之后将学生解决不了重点的试题,小组提出,组间合作解决。 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课堂活动五:完成考点三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 学生抢答,形成竞争 夯实基础知识。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环节三: 落实知识点(三)美国内战 课堂活动六:通过完成PPT出示的考点二下的1.2.题,让学生会利用基础知识来解题。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二)学生组内合作,分析试题(包括寻找关键字词、考查知识点、组织答案答题等内容)之后将学生解决不了重点的试题,小组提出,组间合作解决。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责任意识。
课堂活动七:完成考点三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生抢答,形成竞争。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着,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次要作用.2.评价人物应该站在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3. 应该客观公正地、一分为二的去评价历史人物。 4.评价人更应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之一的唯物史观。
教学内容环节四: 落实知识点(四)日本明治维新 课堂活动八:完成考点四两个表格的内容,夯实基础。 学生抢答,形成竞争。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
课堂活动九:通过完成PPT出示的考点四下的1.2.题,让学生会利用基础知识来解题。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一)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二)学生组内合作,分析试题(包括寻找关键字词、考查知识点、组织答案答题等内容)之后将学生解决不了重点的试题,小组提出,组间合作解决。 再次夯实基础,激活学生复习积极性。
课后小结 世界近代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共两条线索,一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9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掠夺,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代表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给殖民者以沉重地打击。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19世纪中期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明治维新就是这一系列改革和革命的典型代表。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树立整体观念。
教后反思 亮点: 1.基础知识清单的设计比较合理,重点突出,并且能很好的辅助教学过程,结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2.史料的选择内容广泛,既有文献史料,又有图片史料,通过试题形式的呈现既节省了时间,又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不足:1.教学环节还需要再精心设计,教学过渡语言还有待打磨。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