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不抱怨,我快乐 【活动背景分析】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和不满,或者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抱怨是容易的,但对解决事件本身毫无作用,还会传递负能量。作为小学生,我班学生也时常抱怨:作业太多、父母要求太严、课外特长班太累、老师严厉,等等。这些负能量的表达有时是认识出现了问题,有时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表达,不管怎样,都给自己、他人、集体带来了消极影响。【设计理念】一位心理专家说:“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抱怨”现象,我试图通过本节心理健康课,带领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让他们真正懂得抱怨不如改变,改变喜欢抱怨的习惯,从而学会更积极的学习,快乐生活。【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明白抱怨的危害——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传播消极思想。2.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抱怨带来的消极体验和负面的作用,从而懂得“抱怨不如改变”的道理。3.使学生在遇到要抱怨的情境时,会控制情绪,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快乐生活。【活动准备】1.情景卡、百宝箱(装有表情的不透明的盒子),福袋、病历卡、处方卡。2.学生准备:多色水彩笔,记号笔。【活动流程】(一)热身游戏:照镜子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第一名同学从百宝箱里抓出一枚表情,并向后传递,下一个组员必须做出一模一样的表情,并且继续向后传递下去。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组员,说出是什么表情。教师随机采访抓到不同表情的组,请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情,学生分享感受:当同学给我传递微笑的表情时,我觉得很开心;但是,当有同学传递苦恼或者愤怒的表情时,我心里非常难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目的是激活团体气氛,提高关注力,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性,同时,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二)抱怨那么多1、看几张图片,想象图片中的人在想什么,说什么 他们都是在表达不满,这就是抱怨,我们今天聊的话题。2、在想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发现我也经常抱怨。抱怨自己没有白皙的皮肤,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抱怨孩子不听话,等等等等。3、你有没有这样抱怨的事情?或听到别人抱怨?讲一讲。4、刚才大家讲的这些事,有没有因为抱怨而改变?出示:事件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有所改变。【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抱怨情绪,认识到抱怨会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三)撩起抱怨的面纱1、既然抱怨不能改变什么,为什么我们还会抱怨呢?学生交流。举例:今天真倒霉,骑自行车时摔倒了,膝盖磕破了,疼死了!(博取同情,寻求关注)我记忆力差,这么长的课文肯定背不过。(博取同情,寻找借口借此避免去做自己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同桌考得这么好,我却考得这么差,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推卸责任,为失误找借口,而不是为成功找方法。)2、小结:生气时抱怨——发泄情绪困难、挫折时抱怨——博取同情,寻找借口,推卸责任。3.体验游戏活动:左手氢气球,右手铅球。请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做游戏。游戏导语:这个游戏需要在安静和闭眼的情况下进行。深呼吸,现在请将你的双手伸直平放在胸前,尽量伸直,掌心朝上,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请同学们跟着我的话语在脑海中静静地想象。在你的左右手掌各放一个体积相同的球,左手是氢气球,右手是铅球。左手的氢气球在慢慢膨胀着,变得越来越轻;右手上的铅球也在慢慢膨胀着,变得越来越重,你快要托不住它了。好,你们做得真棒。现在睁开眼睛,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手掌,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游戏结果:许多学生左手和右手的高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许多同学的左手和右手高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受到了暗示的结果。抱怨给我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们就不会快乐。抱怨还会影响人际关系。抱怨就让自己逃避,不去积极地努力。总而言之,抱怨会让我们远离快乐、远离希望,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设计意图】通过事例明白抱怨是我们发泄情绪,推卸责任的方式,并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抱怨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及它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四)学会不抱怨1、抱怨诊疗所,生活中总有一些让我们抱怨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抱怨诊疗所”,当一回小小心理医师,解决一些同学们的抱怨“病症”。环节一:播放视频教室里的情景剧:情景1:数学考试后,李明因未达到父母规定的分数向同桌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情景2:王源向学习委员抱怨作业太多,没完成。情景3:于浩因上楼梯跑被扣分,向好友抱怨学校的规章制度。环节二:小组讨论:为视频里的同学出出主意,怎样做到不抱怨,填写“病历卡片”。环节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环节四:师总结方法:(1)转换说话语气,我们尝试着来做以下语言转换训练:示例:讨厌死了,老天爷又下雨了! —— 真好,可以用上我漂亮的雨伞了。我怎么又胖又矮,真是自卑死了! —— 我身体健康,而且我温柔又善良。老师又布置任务给我了! —— 这是锻炼,这是信任。考试失败了! —— 失败是成功之母。(2)转换心态,改变行动:如在抱怨作业多时,不妨积极想办法,高效地完成。(3)学会转移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如听音乐、跑步,积极暗示等。(4)用陈述事实代替抱怨,表达你的期许,让沟通更高效。(举例:值日组长看到组员扫地不干净,如果说:你怎么干的活呀,扫得这么不干净!这就是抱怨。可以这样来表达期许:先陈述事实,这儿还有垃圾,再表达期许,你再扫一遍肯定就扫干净了。)环节五:播放 “马云不抱怨才有今天”视频。让学生体会人生总是有许多的不公平,要学会接受,抱怨不如改变。【设计意图】通过抱怨诊疗所,帮助学生习得不抱怨的方法,在面对抱怨的情境时该如何解决。(五)体验情境,正确面对。教师把设计的装有抱怨情境卡和处方卡的福袋发放给每个小组,请他们根据这个情境的表达,选出代替这种抱怨,解决问题的处方,进行展示。(配乐,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展示交流,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巩固刚才习得的方法。(六)活动总结同学们,抱怨是一种负性的思考和具有杀伤力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想要幸福地生活,就要改变抱怨的习惯,成长为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给周围传递正能量的人,乐观向上。 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出发!《向快乐出发》的歌曲声中结束本课。【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分享,结束本节课的同时,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意犹未尽。【活动反思】“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如今,抱怨已不是某个人的发泄渠道,而成为一种“全民情绪”。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不抱怨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活动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首先让学生反思自己日常抱怨的情景,看到生活中抱怨那么多。接着通过游戏和体验让学生明白抱怨的危害。最后通过抱怨诊疗所和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会怎样做到不抱怨。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