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八——综合(1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八——综合(12)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八——
综合(12)

1.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日始,吾辈等之非清朝人矣! ——孙中山
(1)孙中山曾对革命志士们说这一句话最早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2分)
材料二: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4分)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三:






(3)这两部文献有何相同之处?(2分)

材料四: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五: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曾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国也是他在华侨中发动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美国政制及其实践,是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创举。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存在。
——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
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的发展是否具有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请对此问题发表你的看法。(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严密)



















2.《海国图志》被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茅海建称为“有新思想闪烁”的奇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据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4分)
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海国图志》成书以后,就如同在汪洋大海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根本没有在这个古老的国家激起风浪。魏启敏提到“这本书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骂声一片,甚至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清政府眼里这是一部大逆不道的书籍。该书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出乎魏源和所有中国人意料的是,这本书在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个显例。《海国图志》输入日本的时候,正是日本面临着和中国相同命运的关键时刻。日本维新志士利用《海国图志》提出改革主张和“开国论”思想。在1868年发起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掀起了彻底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的康庄大道,一跃成为可以战胜中国和俄国的亚洲霸主。而产生了《海国图志》的中国,则在盲目的自大和排外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变革的机遇,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
——据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英杰对《海国图志》的评价视角并对此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流畅)(8分)















3.(10分)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提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日本改革的认识。(3分)
(2)例举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掠夺”的一例史实。并以此史实为例,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角度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7分)







4.“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指19世纪中叶)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21世纪教育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提出的历史背景。(3分)
(2)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按照此方法,对下表中的两个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7分)
观点一 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观点二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八——
综合(12)

1.【答案】
(1)同盟会成立之日(提到与同盟会有关字词或时间即可,2分)
(2)相似: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选总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宪法;主动辞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等。(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4点即可)
(3)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2分)
(4)示例:我认为具有意义。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它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独立后美国颁布1787年联邦宪法,建立了共和体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孙中山受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由此可见,美国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20世纪初的中国可谓意义重大。

2.【答案】
(1)主要内容:中国必须变法革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2 分) 主要目的: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抵御西方,挽救民族危亡。(2 分)
(2)答案示例:
视角(观点):《海国图志》对中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或《海国图志》成为成为“墙内开 花墙外香”的一个显例。或《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也可。)(2分)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1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设问无关。 0分
水平2 仅从一个角度回答;或简单照抄材料。 1-2分
水平3 从中国和日本两个角度答题,但逻辑不严密;或只答影响没有深入分析。 3-4分
水平4 从中国和日本两个角度答题,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5-6分
论证: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这是非常先进的,但没有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势力过于强大,过于保守,知识分子和统治者又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反对向西方学习等原因,所以这本书没有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面临同样民族危机的日本,《海国图志》为正在寻找出路的日本提供了了解西方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他们利用《海国图志》提出了改革主张和开国论思想,并发起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霸主。由于日本封建势力相对弱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又有一批思想开阔的维新志士主动学习等原因,所以这本书对日本影响深远。










3.【答案】
(1)日本改革不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日本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日本强大后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3分)
(2)中日甲午战争。(1分)
本题对学生要求较高。建议采用分层评价。
水平一:只从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或促进民族觉醒,加快中国近代化步伐回答的,没有具体联系史实,或单纯从某一个角度回答甲午战争对中国民族觉醒,近代化进程影响的,最多给2分
水平二:从两个角度回答甲午战争对中国民族觉醒,近代化进程影响的,能结合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的。最多给4分
水平三:从三个角度回答甲午战争对中国民族觉醒,近代化进程影响的,能结合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的。最多给6分
答案示例: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同时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经济上: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思想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更加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






4.【答案】
(1)背景: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2分)
(2)方法: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或背景)下进行评价。(1分)
评价:清初闭关锁国政策:该观点只看到了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二是为了防范和抵御侵略者在中国沿海地区的种种不法行为行径。(3分)“一五”计划:该观点只看到“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却忽略了当时中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社会背景;没有看到“一五”计划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作用。(3分)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