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克服嫉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克服嫉妒

资源简介

克服嫉妒
课时目的:
1.让学生认识、了解"嫉妒"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危害,从而正确地审视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
2.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心态,使学生从小心胸开阔,快乐成长。
课时重难点:
1.认识“嫉妒”这一不良心理表现。
2.初步形成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培养宽容豁达的心态。
课时准备:
有关“嫉妒”表现的案例:
1.苗月和于卓参加币级数学竞赛,苗月获一等奖,而于卓落选。于卓在班里说:“苗月全凭家教辅导,搞题海战术,有什么了不起!”
2.班里的王洋同学新买了一个漂亮的铅笔盒。晓雨说:“哼,我明天去买更漂亮的!”
3.有关学生获得成绩、进步、受到表扬、拥有爱物的图片各一幅。
课时过程:
一、观看案例 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录像中的小朋友的表现是一种什么心理吗?
二、初步认识“嫉妒”这种不良心理表现
1.说一说录像中的小朋友在别人取得成绩时是怎样想的?怎么说的?
2.教师小结:他们的种种做法就是因为“嫉妒”别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鼓励表扬。)
三、回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可以议论,回想一会儿)
1.自由地进行目我检讨。教师首先检讨自己。如:有一次,我看到别人穿着一件漂亮衣服,我斜了一眼,说:“不合适。”其实那个人穿着挺漂亮。教师参与到反思的课时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和检讨的渴望。
2.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一些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你们的精神真让我感动,只有认识到目己的缺点,才能改正错误,我们才能进步。
四、引导合作探究
找出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即克服嫉妒)
1.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认识到“嫉妒”别人不好,那么怎样正确对待别人,克服“嫉妒”呢?
2.学生分小组围绕这一间题自由展开讨论,充分大胆地表明自己的看法达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目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既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做适时的点拨。
3.全班共同整理讨论的结果。在学生陈述时,教师不断地以微笑、赞许的目光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目信心。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做法、想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做一补充。
4.屏幕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实践如何正确对待别人。选择自己想表达的一幅图片,想一想,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想?怎么做?(对于正确的想法、做法老师和同学要给予肯定)。
五、游戏" 记者采访我
1.教师先做记者,学生当被采访人,带着问题采访某一学生。如:“班长今天语文测试100分,某某新买了一辆自行车……你该怎么办?等话题。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记者采访我”的课时。自己设计问题,可以互相转换角色。
六、延伸课时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家长做一次关于“嫉妒”的调查,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所得、所想记录下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们善于积累知识资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