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 明朝的建立——风云时势造英雄 朱元璋的立国之本:“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1368年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的建立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qì),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 明朝疆域(1433年) 二、 明朝的政治改革——长虹弯月运文韬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论从史出·结合课文和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朝臣权力、地方分权过大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材料一: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材料二: 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论从史出·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丞相制度弊端 相 权威胁皇 权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演变 秦始皇 相权 创立 唐朝 相权削弱明太祖 相权废除 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 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改制前皇帝丞相、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皇权改制后皇帝吏户礼兵刑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①废丞相,皇帝直接统属六部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吏户兵刑工礼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分散兵权,设置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和调兵权收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②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衙门 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约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起来,每天要批阅的奏疏多达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 设置内阁(顾问、辅助机构) 大臣“票拟” (给出处理意见) 皇帝“批红”(最终决策)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③设内阁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一身冷汗。朱元璋怎样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 锦衣卫的职能: 目的:保护皇帝,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镇压官民。监视官民锦衣卫印绣春刀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 锦衣卫的职能: 目的:保护皇帝,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镇压官民。监视官民明朝前期其他特务机构:东厂(监督百官)厂卫制度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明朝中央官制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2、在地方: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从材料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央(六部)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行省权力分散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互相制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2、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中央(六部)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②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2、在地方:②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明朝地方官制温故知新·科举制度的演变隋炀帝:科举制正式创立。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北 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改革科举制度(1)考试内容:(2)答题观点:(3)答题格式:《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1、摧残人才,束缚思想,阻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2、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关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归纳总结三、明朝经济的发展——风华流芳岁月荣你喜欢吃这些食物吗?明朝的蓬勃经济——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神探包青天》(北宋)《楚乔传》(南北朝)小思考:这些电视剧里演的正确吗?明朝的蓬勃经济——手工业 明代北方货郎收贩棉花图 明代松江府的棉布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广到北方,并涌现一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业中心苏绣青花瓷制瓷业中心明朝的蓬勃经济——商业1、出现了北京、南京等全国性商贸城市。2.出现了有名的会馆、商会、商帮。 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乔家大院晋商故里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徽商故里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 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