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结冰与融化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水温降低到0 °C时会结冰,冰在0 °C以上会融化变成水。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知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三种形态。知道水、水蒸气、 冰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科学探究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能基 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教学重点: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进行 分析,得出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规律。课前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大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试管夹、烧瓶架、石棉网、冰、经过冰箱冷冻的酒精、记号笔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展示自然界的结冰现象(冰、雪、雾淞等)图片。谈话:之前,我们认识了气体状态的水,就是水蒸 气。固体状态的水就是冰,我们来看看自然界中有哪些结 冰现象,最好能说出结冰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及景象?提出探究的问题:结冰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二、 活动1 我们来造冰讨论: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水结冰需要寒冷的条件,那寒冷到什么程度水才会结冰?(水到0°C会结冰)师:有办法模拟出水结冰的环境吗?交流方案,确定造冰流程:(1) 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2) 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3) 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酒精液体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实验注意事项:(1) 明确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水温的变化数据、水结冰的过程)(2) 观察记录的间隔时间(可以为1分钟)。(3) 实验的时候,造冰的水可以适当染色,便于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太靠近试管的底部,防 止会被底部先结出的冰冻住,否则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4) 要经常检查温度计是否被冻住了。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水结冰的过程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得出结论: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三、 活动2 观察冰的融化用造冰活动中在试管里造出的冰进行冰融化实验和观察活动。根据学情,提示用酒精灯加热或者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提高冰融化的速度。观察冰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及温度变化数据,并进行记录。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当温度升高到0°C时,冰会融化成水。三、拓展迁移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没有下雨,也没有下雪,地面上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设计第4课结冰与融化水 冰 冰 水(结冰) (融化)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当温度升高到0C时,冰会融化成水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观察导入出示图片:严寒的冬天水管胀裂。思考:水管胀裂与结冰有关系吗?破坏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变化呢?学生交流观点。提问: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吗?二、 活动结冰的力量对探究问题做出假设。学生设计验证实验,小组分享交流方案。实验方案:用塑料杯装半杯水,用记号笔记下当前的水位。放入冰箱让它结冰后,再拿出来比较。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实验方式。用一个透明塑料杯做实验,先用记号笔记下结冰之前的水位,最后再与结冰后的位置进行比较;两个同样的塑料杯装入等量的水,一个杯子放人冰箱让其结冰,一个杯子放置常温下,最后再比较水和冰 体积的不同。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总结: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三、 活动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与相同学生讨论:水、冰、水蒸气三种物质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小组讨论后,进行分享交流。四、 拓展迁移能用思维导图模式表示水、冰、水蒸气三种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板书设计:第4课结冰与融化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水冰水蒸气不同点液态固态气态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是同一种物质(水)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