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让纸张更结实 教学设计+反思一、教材分析《让纸张更结实》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百变的纸”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对比不同纸的结实程度,然后再进行“绕纸绳”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在对纸进行简单加工后能让纸张变得更结实。这节课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折纸桥的活动,拓展了“让纸张更结实”的主题。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哪种纸更结实”,主要是从纸提手的应用转向通过挂重物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究哪种纸更结实。活动2“绕纸绳”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纸提手的造型,动手将纸条绕成纸绳来开展实验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张变得更结实。活动3“折纸桥”,教师指导学生用“折”的方式改变平板纸桥的形状,通过实验数据来比较让纸桥承重增加的更多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产品、解决技术应用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纸的基本特征,也通过“折纸花”和“做纸杯”的两个活动,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了解了如何利用纸的不同特征完成纸制品的制作。然而,在学生的认知里,纸是容易撕开的,是柔软的。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一节关于纸“结实程度”的探究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搜集证据,让学生完善对纸的认识,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纸变得更结实,了解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更丰富的用途。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经历三个有层次的实验任务,学习让纸张更结实的方法。③通过教师的指导,参与动手制作等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学习“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养成通过“动手做”得出结论的习惯。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探究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探究实验活动,初步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四、教学目标1.知道用绕纸绳、折纸桥等方法可以让纸张变得更结实。2.认识纸张等简单科技产品的功能。3.能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作品。4.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所制订的科学探究计划。5.能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用绕纸绳、折纸桥等方法可以让纸张变得更结实。教学难点: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作品。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长宽相同的6种纸条(报纸、卡纸、宣纸、作业纸、A4纸、牛皮纸)、钩码、一次性碗、各2条卡纸,报纸,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长宽相同的6种纸条(报纸、卡纸、宣纸、作业纸、A4纸、牛皮纸)、钩码、一次性碗、两条相同的纸条(报纸、宣纸、作业纸)七、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设置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同学们带来好多礼物,可是礼物 太重了,现在老师这个纸袋的提手断了,这个提手也是纸做的,现在想请同学来帮帮忙,选种纸张来做提手。2.介绍纸张???老师现在有卡纸、报纸、宣纸、作业纸、牛皮纸、A4纸,可是要想哪种纸张来做呢,谁能来提提主意。3.生猜测(卡纸、牛皮纸、作业纸……)(二)活动1:哪种纸更结实1.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哪种纸比较结实?(生答:撕、折、拔河……)2.老师选择用不同纸张“拔河”比赛,看看哪种纸张最不容易断,则说明这种纸最结实。3.材料呈现:这里有几种纸裁成长宽相同的纸条(介绍几种纸,帖板书)。这些纸张大小有什么共同点?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介绍实验方法4.学生实验,汇报结果(哪种纸最结实)5.结论:我们现在知道卡纸最结实6.为什么卡纸最结实?卡纸与其他纸有什么不同?7.发现:纸的结实程度可能隔壁厚度有关系。(三)活动2:绕纸绳1.报纸纸条和卡纸“拔河”,现在老师给报纸施个小魔力,再来和卡纸“拔河”2.老师用了什么“魔力”让报纸变得更结实了?3.学生上台摆弄,这位同学们用的这种方法就称为绕纸绳。4.材料呈现:纸条,钩码,自制的“小袋子”,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比较纸绳比纸条更结实?5.介绍实验方法:提绳,放钩码,数数量,作比较观看视频:绕纸绳6.请组长拿出二号实验盒,两人互相合作绕纸绳,其中先用纸条提重物,接着再用纸绳重物,及时记录。7.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师指导:哪种纸条原来挂几个钩码,变成纸绳后能挂几个钩码)8.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各种纸条绕成纸绳后,提起重物更重,所以纸绳比较结实。比如生活中纸袋的提手,饼干的包装绳。(四)活动3:折纸桥PPT图片介绍折纸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纸条的结实程度,找出来最结实的纸,又通过绕纸绳让纸条更结实了。生活中除了绕纸绳可以让纸变结实,也可以通过折纸桥的方式让纸变结实,同学们回去可以尝试用对比方式,求证纸桥是否比较结实。你们会像科学家一样,有更惊喜得发现。八、教学反思立足儿童特点,瞄准学段目标——《让纸张更结实》教学反思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有认知冲突才能看到思维碰撞的火花。导入中,我从孩子生活容易碰到的情景----纸袋的提手断了,帮老师选种纸张来做提手,学生会很热情要帮老师解决问题,可是哪种纸张会更合适呢?激发学生思考哪种纸更结实,进而小组实验探究,寻找证据。第二环节,延续第一节的“拔河”比赛,报纸的纸绳与卡纸“拔河”,结果纸绳赢了,这与第一个活动报纸纸条输了产生冲突,引发是用“怎么样让纸更结实”再次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动手设计。通过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产品、解决技术应用难题,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创新实验材料,提高教学效果低学段的学生手脚还不是很协调。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实验材料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浪费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用一次性碗当“小 袋子”,用来提钩码,能避免在挂钩码时候出现的悬挂困难,容易砸到学生、把纸张钩破等问题,有效较少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的效率,满足学生实验的成就感。而且在突破难点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三、创造积极氛围,锻炼学习意志皮亚杰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权威。所以,在课堂中我用拍手,学生听到指令也拍手的形式,这一规则来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并且要马上坐端正来管理课堂。一年级学生合作意识薄弱,而且注意保持的时间短。生动、具体、有趣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要维持40分钟的教学就要加强对学生意志的锻炼。我在课堂控制中利用榜样法、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提高实验合作的意识和效率,也能培养学生倾听汇报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