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王选极其重大贡献,以及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2.引导分析王选每次重要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学习王选进行人生抉择的智慧。(重点)3.学习演讲稿的写法,学着撰写演讲稿。(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正音辨形tiē(贴)切 出类拔萃(cuì) 枯zào(燥) 烦suǒ(琐) 丰shuò(硕) 狡biàn(辩) 堕落(duò) 膏药(gāo) 趋势(qū) shǔ(署)名 剥削(bō) 强词夺理(qiǎnɡ)2.词语解释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出类拔萃:意指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招摇撞骗: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强词夺理: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3.走近作者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被誉为“当代的毕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01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整体感知1.介绍有关背景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课文节选了其中一、二、六三个抉择,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深入浅出。既是讲的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性,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2.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写到了作者的几个抉择,并标出相应的段落。【交流点拨】(1)选择计算数学专业(2-6段);(2)投身到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7-8段)(3)大力扶植年轻人(9-16段)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一)文本研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指名读注意正音)回答作者选择三个抉择的原因或条件、影响或结果分别是什么?1.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原因或条件:【交流点拨】(1)看到国家未来非常需要该专业。(2)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影响或结果: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的方向?2.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交流点拨】原因或条件:在已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间的无人的空白区上,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影响或结果:使他豁然开朗,找到了创造力源泉?投身到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3.大力扶植年轻人【交流点拨】原因或条件:是历史规律影响或结果: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二)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是哪一次,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二次——从事软硬件结合的研究;“跨领域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最佳途径。2.作者重点讲述了哪次抉择?这次抉择对作者的一生有什么重要影响?【交流点拨】第四次抉择——直接跨入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以为这次抉择对作者的影响最大,直接决定了其人生定位。3.综观作者的三次抉择,你能发现作者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吗?【交流点拨】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名利观,耐得住寂寞的心境。(三)语言品析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说说下面加点文字在句子中的意思。(1)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以后我觉得我懂的计算机了。【交流点拨】有成功,有失败,但一直辛苦努力的干和学 。(2)有一个字稍微打一个疙瘩,你后头两三句话都听不见了。【交流点拨】没听明白,没有立即反应出中文的意思。(3)说把技术变成商品,在当时那种空气下,看不见前景。【交流点拨】社会环境。(4)我们要把年轻人放在风口浪尖上锻炼。【交流点拨】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四)写法赏析1.内容方面:主题鲜明逻辑严密【交流点拨】真正成功的演讲,首先要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这种思想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而是经过自己头脑思考而来的真知灼见。这点在王选教授的演讲中表现得尤为充分。课文始终围绕“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来写,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2.结构方面: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交流点拨】课文中写了三次抉择,这些抉择看起来互不相干,但读者看来却彼此相连,浑然一体。这是因为每一个选择作者总是让我们看到:所做选择的原因、选择后的实际行动和“选择”对于作者的影响,这些都有内在的联系,作者选取合适的角度把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在“重要”这一前提下作者又分出主次轻重,并用“时间”这根红线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地叙述内容,层层深入地揭示主题。这篇长达万言的演讲以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四)内容主旨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的节选部分,演讲讲述的是王选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文写了其中三个,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谦逊、实事求是、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四、板书设计,结构图解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关于“演讲词”1.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3.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的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5.适当的感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教学反思本文应引导学生以分析作者每次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学习作者进行人生抉择的智慧为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