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九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生活需要法律单元四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疫情期间的裁员视频想一想:视频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讲授新课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探究与分享1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相同之处在于病毒的源头都来自于野生动物,此次疫情爆发后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思考:疫情爆发后,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成为热议话题,这说明了什么?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探究与分享2六周岁报名上小学、主动申报纳税思考一: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思考二: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不是的不赞成(1)法律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民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探究与分享3:小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9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思考:材料中的小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播放一生相伴我们的法律视频探究与分享4 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二:法治的脚步1、法律的产生思考:(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风俗习惯。(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法律的本质及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3、法治的含义、要求、意义是什么?(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规划》提出,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4、法治中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新中国从成立伊始,就开始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播放依法治国的进程视频(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学生阅读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学生观看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总结学生阅读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漫画找出共同的信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伴随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产生和本质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历程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板书课件25张PPT。生活需要法律道德与法治统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播放疫情期间的裁员视频新知导入想一想:视频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新知讲解探究与分享1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相同之处在于病毒的源头都来自于野生动物,此次疫情爆发后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 思考:疫情爆发后,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成为热议话题,这说明了什么?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探究与分享2六周岁报名上小学主动申报纳税思考一: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思考二: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不是的。不赞成(1)法律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民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探究与分享3:小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9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思考:材料中的小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教育受教育依法服兵役劳动劳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纳税播放一生相伴我们的法律视频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命健康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身自由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格尊严权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智力成果权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等财产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劳动权劳动法等探究与分享4 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1、法律的产生二:法治的脚步思考:(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风俗习惯。(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2、法律的本质及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法治的含义、要求、意义是什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规划》提出,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4、法治中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新中国从成立伊始,就开始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播放依法治国的进程(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课堂总结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课堂练习B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 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 A拓展提高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规定权利与义务法律的产生法治的进程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生活需要法律.doc 9.1生活需要法律(计23张PPT).ppt 一生相伴的法律.mp4 依法治国进程.mp4 疫情期间的裁员.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