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五章 病毒【考点导读·知要求】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繁殖,以及与其他生物,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知识网络·通核心】【自我检测·明漏缺】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冷却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叫 ( )A.接种 B.种植 C.培养 D.接合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4.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5.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营养生殖和分裂生殖 B.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C.孢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6.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7.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分别为 ( )A全部为自养 B.全部为异养 C.细菌大多为异养、真菌为异养 D.真菌大多为自养、细菌为异养8.下列哪一项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备的? ( )A.鞭毛 B.荚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未成形的细胞核9.他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他的名字叫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10.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用酵母菌制作泡菜 B.用醋酸菌酿醋 C.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D.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11.某同学在牛奶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同时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几天后,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没有甲细菌的生长。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 B.这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样的C.甲、乙细菌都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D.甲、乙细菌都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12.下列对细菌和真菌来说,属于必需条件的是 ( )①有机物 ② 适宜的温度 ③充足的阳光 ④水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做泡菜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C、有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 D、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14.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 )15.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澳大利亚科学家,而此种细菌的发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下列关于这种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的分裂速度很快,主要靠分裂方式繁殖16.牛肝菌的食用部分包括菌盖、菌褶和菌柄,合称子实体,这是通过?发育来的。 ( )A.受精卵 B.孢子 C.菌褶 D.种子17.从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 ( )A、共生 B、腐生 C、寄生 D、自养18.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细胞结构 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观察 D.不能独立生活19.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合作互助·共提高】20.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1.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22.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23.真菌与绿色植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营养方式不同 C.呼吸方式不同 D.是否摄取外界物质24.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同学,让其贴上标签。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细胞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C.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D.芽孢可以在环境恶劣下生存并度过不良环境26.夏天,未洗净的衣服上会长毛,而洗净的则不会,原因是 ( )A.未洗净的衣服上有一些有机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真菌会大量繁殖。B.洗净的衣服上细菌和真菌都被洗掉了,所以不会长毛C.未洗净的衣服上有一些有机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细菌会大量繁殖D.洗净的衣服上的霉菌受到洗涤剂的抑制,处于休眠状态不能繁殖27. 右图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B.丙生物营腐生生活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28.右图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是 ( )A.③可用来制糕点和酒B.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②③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29.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能力提升·促发展】30.比较下表中列举的几种生物的结构。(有的打“√”,无的打“×”)比较 动物细胞 绿色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真菌细胞 病毒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 鞭毛 31.右图所示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与C的结构相比,A的细胞内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2)B和D的菌体都是由 构成的(3)四图中,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的是 。(4)A、B、D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落。从菌落的 ,可以大致区分A和B、D。32.右图是有荚膜和鞭毛的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写出细菌各部分的名称:[1] 、[2] 、[3]细胞壁、[4] 、[5] 、[6] 、⑵从形态上看此细菌属于 菌⑶细菌细胞与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无 。⑷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而真菌则是 。⑸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属于 。33.右图表示某种“菌”的生长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C是用来培养这种“菌”的,它的名称叫 。(2)这种“菌”会长出两种菌丝,一种是生长在C中的基内菌丝,另一种是生长在空气中的气生菌丝。请你推测一下,这种“菌”的呼吸需要不需要氧气? (3)B代表图中螺旋状的结构,A代表螺旋状结构上生长着的一个个“东西”。这一个个“东西”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繁殖成新的菌体,那么A相当于真菌的 。(4)这种“菌”的细胞结构相似于细菌,所以它的细胞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 这些基本结构。34.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3)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4)在生态系统中,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营腐生生活。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是营 生活;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叫 。【学后反思·提困惑】参考答案1——29:CADBB ACDBA ACDAB BBACD BBBDC ADCD比 较 动物细胞 绿色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真菌细胞 病 毒细胞壁 × √ √ √ ×细胞膜 √ √ √ √ ×细胞质 √ √ √ √ ×细胞核 √ √ × √ ×叶绿体 × √ × × ×荚 膜 × × √或× × ×鞭 毛 × × √或× × ×30.31.(1)成形的细胞核 (2)菌丝 (3)C (4)形态、大小和颜色32.(1)DNA 细胞膜 荚膜 细胞质 鞭毛 (2)杆 (3)成形的细胞核 (4)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5)异养33.(1)培养基 (2)需要 (3)孢子 (4)细胞壁 细胞核34.(1)A瓶 细菌 (2)B (3)巴氏消毒 (4)分解者 寄生 共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