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小石潭记柳宗元中考复习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2、掌握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3、实战演练、链接中考。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二、生字词三、重点实词四、重点虚词五、古今异义词六、一词多义七、词类活用八、重点句翻译九、特殊句式十、文章内容理解独学复习任务:1.背诵课文及课下注释。2.识记文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理解课文内容。要求:独立完成,不会的做标记。时间:10分钟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作者游览小石潭并非出于闲情逸致!而是试图寄情山水!摆脱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消解忧愁!小石潭清幽宁静的气氛引发了他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一度沉迷其中!然而他的内心充满着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使暂时获得的快乐和喜悦转瞬即逝,内心的悲凉和苦闷重又翻滚而来!知人论世“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二、生字词篁()冽()坻()屿()嵁()佁()俶()翕()邃()龚()参差()()差互()悄怆()()huánglièchíyǔkānyǐchùxīsuìgōngcēncīcīqiǎochuàng三、重点实词隔篁竹如鸣佩环伐竹取道水尤清冽为坻为屿为嵁青树翠蔓竹林发出的声音开辟格外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映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曲折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或现或隐相互交错能;源头寂静悲伤;深远凄清留,停留离开随从四、重点虚词之心乐之乃记之而去其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它,指上文“如鸣佩环”的水声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物指示代词,那指示代词,那种代词,它的,指溪水的以全石以为底以(为):卷石底以出以:以其境过清以:而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潭西南而望把……(作为)相当“而”,表承接,不译。因为表顺承,不译表并列,不译。表修饰,不译。五、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崔氏二小生闻水声不可久居潭中鱼可百许头隶而从者古义:离开今义:往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古义:停留今义:住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古义:随从今义:奴隶,隶属六、一词多义1、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3、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以......为乐逗乐大约能清澈凄清七、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6、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7、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8、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9、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10、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11、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八、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九、特殊句式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倒装句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十、文章内容理解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小石潭的“奇”(1)潭石奇——异石纷呈 ①“全石以为底”。(最独特之处——石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潭水奇——声悦水澈①“如鸣佩环”,写水声奇美,突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声悦) ②“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水澈)(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折)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多姿)③“不可知其源”。(神秘)(4)潭境奇——清幽凄凉①“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清幽)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凉)2、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用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景物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3、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4、用原文句子填空。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文章评价1、主题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实战演练,链接中考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1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答: 弯曲(或翻卷)呆呆的样子像狗的牙齿一样 离开阳光照到(或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C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实战演练,链接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1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快乐B.影布石上 布:映照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马说》)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ABC乐:以……为乐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