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7张PPT)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新课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河中,古诗词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觅知音。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学习目标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的意境。3、反复吟咏,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4、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作者简介常建(708年—?),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有《常建集》,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寺院,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背景资料资料链接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赐大钟及“兴福寺”额,因名“兴福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làichánqìng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预习检查2、读准节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加以赏析译: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早晨的太阳。合作探究首联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古寺”“高林”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颔联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深、清寂、迷人的景色,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译: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树木深处,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僧人住的房舍。弯曲的小路。合作探究“曲径通幽”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译: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颈联紧承颔联,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颈联中“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鸟鸣山幽的美丽画面,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鸟的喜悦之情,实际上是写这样的景色给人带来的喜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悦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这两句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使……欢悦。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指人的世俗之心。合作探究使……空旷。译: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以声衬静,营造出破山寺一个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各种声响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只合作探究“万籁俱寂”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合作探究思考讨论:1、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寿阳曲.烟寺【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诗歌主旨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描绘出了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淡泊情怀。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常建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理解型默写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万籁俱寂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 课堂检测5、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 。6、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 。7、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悦情悦心,读一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宁静。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理解型默写课堂检测送友人李 白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新课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么,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今天我们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来感受其中的送别之情。?学习目标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品读古诗,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朝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péngguōzī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预习检查2、读准节奏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首联交代告别地点,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传神。这两句勾勒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山的静默,水的远去,暗示离别的情景,未见“送别”二字,笔端已包含依依惜别之情。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加以赏析。合作探究清澈的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译: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分别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颔联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合作探究远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译:浮云漂浮不定,就像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正如我们难舍的情谊。 颈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廓背景,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心情。以落日缓缓落下,比喻难舍之情。浮云飘浮不定,比喻游子行踪不定。合作探究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尾联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表达了感伤、惜别的心情。此马嘶叫声。离群的马。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拓展延伸在古诗文中,“孤蓬”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孤蓬”意象拓展延伸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背诵出你能记住的有关“分别”的诗歌。拓展延伸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拓展延伸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课堂小结《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1、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 , 。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 , 。3、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的诗句是: , 。理解型默写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课堂检测4、王勃送友人,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使读者感受其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李白送友人,面对离别来临的时刻,“ , ”(《送友人》),借用动作和声音描画分离的场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5、《送友人》中感叹今朝一别,友人万里远征的句子是: , 。理解型默写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课堂检测苏 轼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新课导入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感受他独特的情怀。学习目标1、复习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2、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领会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感情;3、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4、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写作背景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里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检查预习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piāo miǎoqīxǐng1、读准字音检查预习2、读准节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居之人。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枝叶稀疏的桐树。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合作探究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赏析: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译: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知晓。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合作探究赏析: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合作探究2、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人”“孤鸿”几个词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合作探究3、有人认为下片中的“恨”很关键,为什么? “恨”在作者身上的具体表现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及无人理解的忧愤。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合作探究4、“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合作探究5、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合作探究6、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合作探究7、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合作探究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全词从形象塑造、心境传达两个方面进行赏析。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词人以孤鸿自比,托物写怀,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幽人形象。诗词上阕写景,渲染出寂寞清冷的境界,传达出词人幽居凄凉的心境;下阙以象征手法,传达出词人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独心境。拓展延伸词中有很多意象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1】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2】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3】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4】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5】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6】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是人烟稀少,荒凉清冷的环境。 诗歌主题 这首诗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抒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课堂检测1、大词人苏轼初到黄州,定居定慧院中,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2、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3、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理解型默写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漏断人初静 缺月挂疏桐 陆 游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卜算子.咏梅新课导入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面对梅花,多少文人墨客文思泉涌,留下了数不清的精美华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和陆游一起赏梅,懂梅,悟梅,去体味梅的风姿与神韵。学习目标1、复习有关陆游的文学常识,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2、鉴赏本词意境之美,理解词中所表达的词人高洁品格。3、学习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及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4、学习梅花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词人。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zhuóyìniǎn检查预习2、读准节奏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孤单冷清。无人过问。遭受。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合作探究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赏析: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译文:梅花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任凭。香气像从前一样。苦苦,极力。凋谢。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合作探究轧碎。赏析: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合作探究1、找出描写梅生存状况的句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寂寞风雨黄昏愁苦烘托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合作探究2、下片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格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孤傲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矢志不渝梅人托物言志合作探究3、下阕中“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4、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表达了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合作探究5、词中“驿站、断桥、黄昏、风雨”这些词语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孤寂凄凉的意境。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或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合作探究7、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花瓣飘落碾作尘泥,也依然保留芬芳在人间,写出梅花的坚贞和高洁,表达作者虽然遭受不公,但仍然坚贞不渝的高尚品质或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情。诗歌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拓展延伸写出与梅有关的古诗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课堂小结这首词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咏梅,上片集中写梅花的生存状况,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也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表现了词人虽终生坎坷却孤高傲世的情怀。课堂检测1、《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 。2、《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高洁、坚贞的句子 , 。3、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4、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的小序中写道:“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那陆游词中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一句,毛泽东则写成: , 。理解型默写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课堂检测理解型默写5、陆游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于是在《卜算子·咏梅》中写下“ , ”,这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6、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正如陆游在诗中所说: , 。(《卜算子?咏梅》陆游)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绘梅花生长的环境恶劣、寂寞无人欣赏的句子是: , 。8、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出梅花在暮雨黄昏中的悲凉的句子: ,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佛刹(chà) 更著(zhuó) 万籁( lài ) 将(jiāng)进酒B.镌(juān)刻 钟磬(qìng) 鸿(hóng)影 无人省(xǐng) C.米芾(fèi ) 孤蓬(péng) 拣(jiǎn)尽 卜(bǒ)算子D.驿(yì)外 疏(shū)桐 北麓(lù) 不肯栖(x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 慢游 曲径 悦鸟性 B.禅院 钟罄 万籁此俱寂C.孤蓬 零落 斑马 碾作尘 D.驿外 寂寞 疏桐 群芳妒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潭影空人心(指人的内心)。 B.此地一(一次)为别。C.谁见幽人(幽居之人)独往来 D.寂寞开无主(没有主人)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B.《送友人》一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6、文学常识填空⑴常建,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_____________构成幽静的境界。⑵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_,唐朝_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⑶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家。与________同是_____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_____,弟_____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⑷陆游,字______,号______。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著名爱国诗人。著有《__________》、《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诗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但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__________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7.根据课文填空⑴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⑵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⑷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⑸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清晨入古寺,________________。⑺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⑻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⑼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⑽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8.根据理解默写⑴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给人人生启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送友人》中写送别地辽阔秀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送友人》中化用典故,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⑼《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⑽《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直接写出作者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综合性学习在“最美教室”评比中,学校要求班级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我选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2.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㈡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㈢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氛围。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做简要赏析。㈣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________的处境,下阕写梅花________的品质。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三、课内外比较阅读㈠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1.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却有所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之意,意境旷达;《送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之情,情思动人。2.诗人在诗歌中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送友人》的尾联进行赏析。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问题。卜算子·咏梅卜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卜毛泽东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把春来报。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两首词梅花的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四、体验中考1、请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补写完整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根据课文填空⑴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⑵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⑷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理解默写⑴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作者贬谪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4分)(2011年山东菏泽中考)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5、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①在万紫干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豫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超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扬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干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⑴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作答。⑵仿照第⑤段化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⑶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⑷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⑸请默写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佛刹(chà) 更著(zhuó) 万籁( lài ) 将(jiāng)进酒B.镌(juān)刻 钟磬(qìng) 鸿(hóng)影 无人省(xǐng) C.米芾(fèi ) 孤蓬(péng) 拣(jiǎn)尽 卜(bǒ)算子D.驿(yì)外 疏(shū)桐 北麓(lù) 不肯栖(xī)答案:B(A.“将”应为“qiāng”C.“芾”应为“fú”;“卜”应为“bǔ”D.“栖”应为“q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 慢游 曲径 悦鸟性 B.禅院 钟罄 万籁此俱寂C.孤蓬 零落 斑马 碾作尘 D.驿外 寂寞 疏桐 群芳妒 答案:D(A.“慢”应为“漫”B.“罄”应为“磬”C.“斑”应为“班”)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潭影空人心(指人的内心)。 B.此地一(一次)为别。C.谁见幽人(幽居之人)独往来 D.寂寞开无主(没有主人) 答案:C(A.指人的世俗之心;B.助词,加强语气;D.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答案:A(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B.《送友人》一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答案:A(项中鸟语花香有误,与古寺肃穆幽深的特点不符)6、文学常识填空⑴常建,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_____________构成幽静的境界。⑵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_,唐朝_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⑶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家。与________同是_____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_____,弟_____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⑷陆游,字______,号______。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著名爱国诗人。著有《__________》、《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诗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但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__________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答案:⑴唐 山林寺观 光和影⑵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⑶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辛弃疾 豪放 苏洵 苏辙⑷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 爱国主义7.根据课文填空⑴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⑵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⑷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⑸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清晨入古寺,________________。⑺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⑻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⑼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⑽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⑵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⑶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⑷食之不能尽其材⑸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⑹初日照高林⑺万籁此都寂⑻孤蓬万里征⑼缥缈孤鸿影。⑽更著风和雨8.根据理解默写⑴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给人人生启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送友人》中写送别地辽阔秀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送友人》中化用典故,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⑼《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⑽《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直接写出作者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⑶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⑷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⑸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⑽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⑾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⑿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0. 综合性学习在“最美教室”评比中,学校要求班级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我选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甲图不适合挂在教室里) 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3.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曲折的小路两边,竹林茂密修长,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扶疏,高低掩映,景致又浓又深。2.诗歌描写的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使作者消除了私心杂念,心如止水,空明纯净,寄托了自己避世的情怀,向往佛门清净的倾向。(意对即可)㈡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2.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㈢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氛围。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做简要赏析。答案:1.疏桐、孤鸿 凄清孤寂。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㈣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________的处境,下阕写梅花________的品质。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答案:1、艰难、恶劣 高洁坚贞 (意思对即可)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三、课内外比较阅读㈠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1.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却有所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之意,意境旷达;《送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之情,情思动人。2.诗人在诗歌中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送友人》的尾联进行赏析。答案:1.示例:宽慰 惜别 2.示例:在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诗人通过描写挥别的动作和马儿鸣叫的场景来表达对将要离别的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属于间接抒情。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问题。卜算子·咏梅卜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卜毛泽东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把春来报。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两首词梅花的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1.⑴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2.毛主席写的是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而陆游写的是梅花的寂寞高洁和孤芳自赏。毛主席借写梅花表达了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而陆游借写梅花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四、体验中考1、请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补写完整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2、根据课文填空⑴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⑵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⑷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青山横北郭⑵心忧炭贱愿天寒⑶无意苦争春⑷暗香浮动月黄昏。3、根据理解默写⑴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作者贬谪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⑵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4分)(2011年山东菏泽中考)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答案: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5、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①在万紫干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豫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超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扬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干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⑴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作答。⑵仿照第⑤段化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⑶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⑷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⑸请默写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答案】⑴①颜色缤纷多彩;②气质超凡脱俗;③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敛;④枝干姿态优美。⑵例:她曾得到王安石的称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⑷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卜算子·咏梅》陆游朗读.mp4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x 课文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mp3 课文朗读-卜算子·咏梅.mp3 课文朗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mp3 课文朗读-送友人.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