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一)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现象⑴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⑵文化现象具有区域性:不同区域,各具特色。2.文化概念⑴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⑵范围: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⑶广义: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⑷狭义: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3.文化特点⑴从文化的产生看(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⑵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看(文化与人的关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⑶从文化的载体看(文化与物质的关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3.文化形式⑴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⑵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二、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⑴微观上: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影响着人的言行,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⑵宏观上: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从性质上看:不同文化的作用不同。⑴进步的、崇高的、健康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⑵落后的、庸俗的、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三、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相互影响:⑴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⑵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四、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1.地位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国际形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3.应对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⑴特定的文化环境。⑵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⑴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⑵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⑴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过程)⑵深远持久的影响。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结果)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⑵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⑴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⑴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⑵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⑶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⑴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⑵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⑴文化是民族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⑵文化是世界的(共性):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⑴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⑵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⑶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双向的。2.文化传播途径:⑴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⑵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⑶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⑷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⑴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⑵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⑶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⑷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⑴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利己)⑵促进外域文化的传播。(利人)⑶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互利)5.推动文化交流的举措:⑴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引进来)。⑵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走出去)。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四)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⑴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⑵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⑶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⑷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3.传统文化的特点:⑴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⑵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⑶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继承性。4.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作用):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⑵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⑴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⑵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⑶对待传统文化,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守旧主义。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⑴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⑵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⑴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⑵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当代信息技术)。⑶思想运动的兴起。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⑷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②教育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创造)。③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