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提纲

资源简介

工 业 革 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政治保障: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初步确立
了资产阶级统治,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本雄厚: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雄厚资本。
3、市场广阔:英国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市场的需求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4、劳动力充足:圈地运动使英国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技术积累: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生产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
领域: 17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动力 1785年,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工厂生产,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新阶段。
领域: 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交通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领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4、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法国、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5、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工厂和工厂制度的出现,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3、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4、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二者矛盾空前激化。
5.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法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中国新思潮萌发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近代化起步。
第二课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1、背景: ①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②面对社会的巨大不公和残酷的阶级剥削,工人阶级为了生存,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斗争,掀起了工人运动。
2、工人运动 (1)特点:由争取经济权利转向争取政治权利。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①1831-18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40年代) ②1836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期)
1、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2、主要内容: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陋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还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
3、评价: 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个别统治者或开明土豪的支持上,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等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
指出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
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
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3、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4、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法国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社会矛盾激化。
过程:①起义爆发:1871.3.18,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②巴黎公社的成立: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③巴黎公社的措施:建立工人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还让工人自己管理工厂。
结果:资产阶级政府卷土重来对公社发动进攻,巴黎公社失败。
(4)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国际歌》的诞生:词作者鲍狄埃,作曲狄盖特,《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德 国 统 一
德国统一的背景
必要性:政治上的分裂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可能性:普鲁士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
二、德国的统一(铁血政策)
1、武力统一(核心人物:俾斯麦---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
(1)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2)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王朝战争”------对丹麦战争(1864)
普奥战争(1866)
普法战争(1870)
实现统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法国巴黎凡尔赛)
德国统一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
三、德国统一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
消极影响:
德国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一些旧制,保留了君主政体,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德国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同时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一、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
1、美国领土的扩张: 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手段,
到19世纪中期,美国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经济(两种经济制度)
美国独立后,南方大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都发展起来,但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造成了南北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根本原因: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全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废奴运动的兴起:
废奴主义者建立废奴组织,出版鼓吹废奴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组织奴隶逃亡。
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
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初期:北方军队节节败退!
转折: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9)
《宅地法》满足人们对土地的要求,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广大黑人参战热情,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结果: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北方最终获胜的原因: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提高了政府威望;
北方在人口、军队人数、工业力量等超过南方;
林肯的正确领导;
广大人民尤其是黑人踊跃参战,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
北方在战争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具有正义性。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经过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俄国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③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
目的:改变落后面貌,使我国变强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要求俄国人学习西欧的生活方式
影响: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但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
1、原因: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直接)
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改革的内容——废除农奴制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体现了进步性
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体现了掠夺性
5、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积极: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背景
1、19世纪中期处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闭关自守,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农民、中下级武士、资产阶级不满幕府统治,导致幕府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其它列强接踵而来,民族矛盾尖锐。
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倒幕运动的胜利: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推翻幕府统治。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
二、明治维新内容
1868年开始,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殖产兴业)
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军事: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军队。
法律: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三、明治维新影响
1、积极:(1)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2)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但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烈。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一、殖民扩张
1、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16-19世纪三百多年间,欧洲殖民国家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造成美洲劳动力短缺
(2)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影响:
①对非洲: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导致非洲长期的贫困落后。
②对欧洲:奴隶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他们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
工商业,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增加资本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了展)
③对美洲:使美洲种植园主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亚洲众多国家先后遭遇殖民国家的入侵。除了中国外,印度是新航路开辟后遭受殖民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过程: ①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
②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
③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侵占。
影响: ①对印度: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印度市场。印度传统手工
业迅速衰落,手工业者大量失业。印度社会经济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②对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加快了英国走向工业强国的步伐。
二、民族解放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
(1)背景:①西方殖民者残酷剥削、压迫拉丁美洲人民,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寻求自由与独立。
②19世纪初,受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祖国之父”——圣马丁
(3)结果 :到1822年巴西独立时,除古巴等少数地区外,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获得了独立。
(4)意义: 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
鼓舞了其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1857年---1859年)
(1)结果:1859年,在殖民当局的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2)意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三角贸易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西、葡对拉美的殖民掠夺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背景
西欧各国鼓励科学研究
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
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群体
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二、时间: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三、领先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围遍及欧洲北美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
发展势头赶超英国。
四、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五、重要发明: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六、表现: 1831年 英国*法拉第提出地磁感应定律
1、新能源的发明与应用: 1866年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电力、石油 1870年 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1879年 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
19世纪后期,欧洲人设计出内燃机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1876年 美国贝尔设计有线电话
电话、电报 1844年 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9世纪90年代 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3、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1885年 德国 卡尔·本茨(内燃机发明者之一,德国奔驰汽车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发明汽车
汽车、飞机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电力的广泛应用 优点: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影响: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4、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七、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技术
发明成果
和发明人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了
蒸汽机车……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贝尔发明了电话……
工业发展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工业
门类
轻工业:
纺织、冶铁、
采煤、交通运输
重工业: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回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
1、工业化 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变革 这些变化就是工业化
工人数量逐渐超过农民
2、城市化 原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使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降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工厂。
含义: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关系: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
1、、工业化、城市化的利弊
工业化 利:工业化的巨轮推动整个社会前进
弊:资本家无视工人的利益,事故频发;工厂无视消费者的健康…
城市化 利:城市化带来文明
弊:最初的城市发展没有规划,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利弊
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弊:带来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3、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1)我们应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应其发展,
(2)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美化我们的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
三、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1、原因:工业化在改变社会生产的同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表现: 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
妇女地位的提高;
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休闲娱乐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