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指导-1.1真题在线(一)(微课视频+课件: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指导-1.1真题在线(一)(微课视频+课件: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指导
[慕联教育专题课程]
课程编号:ZS1608010201FLXX0101XYP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子墨

真题在线(一)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定义
要求: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形式: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
特点: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寻找信息
二、解释原因
三、思考文本的内容
图表
数据
文字
自己的
知识积累
联系
阅读文本
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
怎么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能有效控制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反应,
并通过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使知识能以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标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1.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2.探访:难堪的风景
3.调查:隐形的杀手
4.建议:处罚下猛药
(2015年浙江嘉兴中考试题)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报》)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10.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2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
1、激发读者的兴趣。
2、引出话题。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
答案: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车窗抛物”这一话题。
11.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4分)
试题分析:
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就是时间及时,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就是由于是刚刚发生的。
探访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而本文发表时间是3月24日,仅一天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真实性,不能虚构,经过采访,真实案例等表明真实性,这是新闻的灵魂。
答案:
新闻中探访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而本文发表时间是3月24日,仅一天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访经过是真实的,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
二是新闻中还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
三是新闻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
12.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3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通过阅读文段,筛选出原因即可。
答案:
①人们对“车窗抛物”这种陋习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车窗抛物”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陋习,还具有危害性.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②一部分人的文明素养不高,心存侥幸,知法犯法。
③现有法律或条例处罚力度较轻。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2、真题在线
1、知识点梳理
亲爱的同学,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