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后期复习建议一、 关于 2020 年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的相关说明(一)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19.11)“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 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 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二)考试范围与去年相比,本部分适用教材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八下内容调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内容;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国内外重大时事调为 2019年 5 月至 2020 年 4 月国内外重大时事。(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与去年相比,今年道德与心理板块进行了调整,比如删掉了合作竞争、网络,增加了亲情、生命教育;法律部分基本没有变化; 国情国策部分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删掉了我国国家机构、增加了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四)题型示例与参考样卷此部分根据重庆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A、B 卷进行改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考试内容部分将课标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内容。(五)变化原因: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时效性;特殊 时期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初三学生三年来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发挥作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二、复习教学建议认真研读《重庆市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命题(道德与法治学科)指要》。1.落实学科知识,夯实基础中考要考查基础知识,突出基础性。在备考复习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精读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厘清易混易错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以点引线、以线成面,构建知识网络;全面系统复习,不留空白(包括教材中相关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活动),重点落实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2.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包括文字、 图表、数据等。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文字信息体现的考查的要求和指向,避免偏离题意;试题设计的思路,通过审题了解命题者的意图等;阅读文字材料、图表等材料的技巧、方法等。在提取材料的相关信息后,要进一步筛选和整理信息,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综合,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加强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的组成 包括材料的信息、对应材料的教材知识、时事的信息、学生知识库中 知识技能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知识、时事知识、自己知识库的知识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调动运用知识的方法,如依 据设问,有效调用;据关键词,直接调用;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 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等。加强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试题要求考生在作答时能准确描述 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要在问题与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用贴近材料的语言来支持观点;要运用 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要全面阐释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教师要探索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中考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建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 、提供论证与探究问题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取舍、纠偏的机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从而落实论证与探究等能力的培养。3.加强做题规范性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避免题海战术,重复机械刷题,关键是对待训练,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提高训练效率,争取事半功倍。要引导学生要把训练当考题,认真去做;要把错题当法宝,吃透悟透; 要把试题当工具,充分利用。通过规范性训练,熟练掌握解答试题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如果考生不够自信,写答案时,可草拟关键词句,力求答案层次清晰,正确、全面、规范、工整。4.重视近几年重庆中考真题的研练研究中考真题,特别是主观题。主观题,是教学、中考的难点、瓶颈。对于主观题,建议首先将其按模块归类,理清每道题的材料逻辑、问题逻辑、知识逻辑、语言逻辑,分析其考什么,怎么考;其次纵向对比模块内历年主观题所选材料、所设问题、所用知识、所列答案等异同,寻找命题、解题规律;再次,结合重庆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等资料加深对试题所考查关键能力这一中考重要考查内容考查路径的深入、全面的理解;最后,主观题训练—拒绝虚假、表浅化,走向深度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主观题的突破中,教师要进行基于学生的问题式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督促学生重视知识的结构化。5.重视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的复习重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梳理热点,精选热点。可以围绕重大主题如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抗疫” 人民战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及文化交流、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等进行。热点的复习可以融入日常知识专题复习,以“知识带热点”;可以进行热点专题复习,以“热点带知识,提能力、提素养”;另外,班级时事新闻播报、点评,等等也是不错的方式。热点复习须注意:尽量避免大量的、空洞的热点材料与学科知识罗列,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吸收、消化;全面了解热点,形成整体认知,熟悉、理解相关时政语言,作为知识、技能储备等的一部分;避免表浅化、过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6.注意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学之后,可能多种原因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备考当中产生烦 躁、焦虑、失落甚至厌学等负面情绪,如:有些学生居家网上学习 期间不够自律,或者不太适应,学习成绩下降;有些学生一直成绩 就不够理想,对学习欠缺热情,对自己丧失信心等等。老师们要突出对这些学生的人性化关怀或个性化安排,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 康,适时疏导,帮其克服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