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2、让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4、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5、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6、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目的、结果、影响方面的比较。教学难点: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机遇,并且善于把自己的优势转化成发展的机会。三、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相关内容:哥伦布航海的大贡献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有权威研究说: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不应该是哥伦布,而应该是郑和。幻灯片展示:中国的赵秉中教授和英国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经过考证得出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应该是哥伦布,而应该是中国人郑和。师:要明白究竟是谁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我们先要了解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的具体航海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共同来探讨的问题: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二)讲授新课师:要比较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首先我们不禁会想:同是进行远洋航行的两个船队,他们远洋航行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船队规模是怎么样的?他们最后达到了怎样的目标?他们的壮举给国家和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这两位老先生来到我们上课的现场。(郑和和哥伦布的扮演者〈学生〉站起来向大家示意)首先,我们请出郑和老先生来回忆他当年七次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扮演者上台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郑和扮演者:大家好,我是郑和。从1405年开始,我领命于明成祖,率领两万多人,带领两百多艘大小船只,浩浩荡荡,七次远航西洋,到了西洋边上的很多地方。在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里,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且,我带去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非常畅销,但价格也卖得非常便宜。比如:在国内卖十两银子的瓷器,在那里只卖一两银子。我们随船的使节、翻译、医生等,把我们明朝先进的制度、文化、医药知识传播给了那里的人们。我们天朝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给那里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我们的主导下,东南亚各国都能和平友好的交往,每个国家都来朝拜我们,使我明朝威震海内外。但是,七次下西洋,耗资巨大,国库支持不了,后来航海活动被停止了。到后来,皇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人的身影逐渐在海上消失了……师:感谢郑和先生精彩的描述。接着我们请哥伦布先生来回忆他四次远洋的壮举。哥伦布扮演者上台播放视频《哥伦布航海》哥伦布扮演者:Hello,everybody,我是哥伦布。从1492年开始,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我带领我的三艘帆船和八十多个随从,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寻找东方遍地黄金和香料的中国和印度。我们战胜了远洋航行的寂寞和恐惧,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凭着一股探险的精神,终于发现了一块陆地。我对天狂呼:上帝,我终于到印度了!上了岸,我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我把他们称为印第安人。在我的影响下,西欧其它国家也开始了远洋的航行。但是,我们想要的是黄金、市场,所以对善良的印第安人,我们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掠夺了他们的财富、土地等。这样,大量的财富如流水一样流进了我们西欧国家。后来,我们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海上的霸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为我们的辉煌付出了牺牲,为此,我深表感谢。师:感谢两位航海家图文并茂的描述。下面我们根据这两位航海家的回忆,比较一下他们所带领的船队的一些具体情况。看看,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时间早晚 航线长短 规模大小 远航目的 结果与影响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幻灯片展示:1、时间 2、航线3、规模郑和船队: 哥伦布舰队: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人数最多一次1500人,每次出海船只200多艘, 船数最多一次17艘,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长34.5米,宽6米“小”船撞“大”船----结论:中国造船技术高,航海技术高4、远航目的5、结果与影响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时间早晚 航线长短 规模大小 远航目的 结果与影响郑和下西洋 早 长 大 宣扬国威 ……哥伦布航海 晚 短 小 黄金、市场 ……师:从以上我们对两个船队各方面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回答刚刚的问题:最先发现新大陆的应该是谁?郑和还是哥伦布?引导学生讨论方向:是否具备发现美洲的条件(船、科技、理论、人员素质)是否具备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探险精神是否具备航海开拓的持续动力(经济、政治、文化)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从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航海资金来看,郑和是完全有能力发现美洲大陆的。但是,明朝一个以“世界上最富有、先进的国家”自居的心态,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没有必要与其它国家交流、互通有无,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而是宣扬中国的国威与物产的丰富,从这些方面来看,郑和不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幻灯片展示:师:讨论到这里,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中国在那么高的技术面前,在那么好的机会面前,没能抓住“拥有先进技术”这一优势,没有把优势变成发展的机会,抓住这一机会好好发展本国国力,相反却一步步走向封闭、落后。而西欧国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发展本国经济,到现在达到了发达、先进的目标。师:历史的教训是沉重的,同时也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过去了的事,我们无力改变,但现在,中国也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那就是世界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再次崛起的大好机会。而面对这一机遇,中国应该怎么样做?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中国再次崛起的机遇时,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把握机遇,改革开放积极与其它国家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分析国际动态,了解国际形势与趋势(三)小结师:归纳总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通过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我们明白了,就算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国家的话,这些条件一样不能让国家走向发达,先进。所以,面对中国再次面临的机遇,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世界开放格局的发展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机会,积极进取,积极与其它国家交流,取其精华,掌握国际动态,与国际接轨等等,这样才能让机会帮助我们更快实现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伟大理想。(四)作业学习了这一课,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