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为国当家 人人有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有关税收的基本知识,是公民了解国家财政收入、树立纳税意识至关重要的一课。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也是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税收对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作用、税收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税收这种常见的经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初步感悟纳税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与我们的联系,懂得一些税收的基本常识,学做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最稳定的形式,了解税目中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理解税收与我们密切相关。(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化的导入与分析,使学生领会纳税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进行纳税的常识与能力培训;通过生活化活动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体会生活与纳税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纳税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树立纳税人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领会纳税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式教学。●教学准备投影机。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有一个远离陆地的孤岛上居住着众多的渔民,他们每天都要出海打鱼。出海的途中有一处礁石,这里多次发生渔船和礁石相撞的事故,给渔民带来很大的损失。渔民都感到很有必要建造一个灯塔为渔民出海导航,避免再次发生撞礁事故。【提问】显然,它一旦建成,对岛上的每一个渔民都会带来好处。那么,采取什么方式建造灯塔呢?有三种选择:由某一个渔民出钱建造、组织渔民共同去干、由政府出面兴建。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哪一种方式是可能的并切实可行呢?为什么?【承转】由于灯塔建成后,没有办法使灯塔提供的好处只让特定的渔船享用,即使有个别渔民不参加灯塔的兴建或不承担任何费用,他照样可以享受灯塔导航的好处。像灯塔这样效用上不具有可分割性、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受益上不具有可阻止性的公共服务,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环境保护、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都是由我们的政府来提供的。(新课教学)【提问】政府建造灯塔需要购买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需要支付灯塔设计者的设计费、建筑工人的工资。政府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那么,政府在市场上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的钱从何而来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形成板书。【板书】(1)国家取得收入的各种形式:税、债等。【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国债;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有关税的信息,那么,什么是税收呢?【板书】(2)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税款,叫做税收。【提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第84页的阅读卡:税收探源,思考:○税收是由谁来征收的?老师能不能向大家收税?○交完税,政府还把钱再返还我们吗?○该缴税的不缴税,行吗?学生回答问题时师生共同归纳:(1)只有政府才有征税权,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都没有征税权。税务局是我国的税收征收机关。(2)和国债不一样,政府通过税收强制人们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政府支配,不直接返还给个人。(3)政府征税是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的,因而具有强制性。不论纳税人是否愿意,都必须依照法律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问】政府可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但仅仅以这种方式取得收入会有什么问题?【归纳】债要偿还,并须加付利息。政府要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果都采用举债的办法筹集资金,只能使政府债台高筑,最后要么政府赖账,要么向居民征收货币或实物来清偿债务。【承转】政府通过税收的形式筹集资金,实质上是人们将自己收人的一部分转移给政府支配,政府不需要把税收直接偿还给纳税人,不会给政府带来还债的压力和负担。同时,税收由国家强制征收,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向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和任何行为征收相应数额的税款,因而可以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板书】(3)税收是国家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教师在(1)上面做小结型板书)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提问】通过税收,政府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提供公共服务,那么政府是以什么名目、形式收这些税呢?【归纳】国家要征收不同类型的税──税目,确定每种税的征收比率──税率,要设立专门的征税机关──税务部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税收家族”。【板书】2.我国的税收(1) 我国的税收项目类 别 税 目商品课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以及城市的维护建设税所得课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资源课税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财产课税 房产税、契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行为课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和证券交易税备注:我国的现行税收制度共设有24个税种,其中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目前尚未立法开征。【提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受益者,每一个人都应当照章纳税。但在税收实际征收中,不是什么税目我们每个人都要交;一个人怎么才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缴税呢?【板书】(2)纳税人【归纳】国家的税收制度还规定了谁是纳税人。无论什么税,都要由人来承担,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每一个税目都对应着一类纳税人。例如: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板书】(3)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表一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工资、薪金 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 个人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承包租赁经营企业、事业单位所得 个人财产转让所得个人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偶然所得个人稿酬所得 国家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提供或转让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所得表二 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元) 税率 速算扣除数不超过500 5% 0500~2000 10 % 252000~5000 15% 1255000~20000 20% 37520000~40000 25% 137540000~60000 30% 337560000~80000 35% 637580000~100000 40% 10375100000以上 45 % 15375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月工资收人入-800元)【提问并计算】○看课本第84页下面的图,说说爷爷、叔叔和阿姨所缴纳的属于什么税种?○观察老师给出的资料,看这种征税税率体现了什么特点?○假定爷爷获得了328.16元的利息,叔叔获得了5000元的稿费,阿姨每月有1500元工资,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算一算他们分别该缴多少税款?表三稿酬所得纳税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800元→适用于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下2.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1-20%)→适用于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3.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20%×(1-30%)利息所得纳税公式 应纳税额=利息所得额×20%【归纳】(计算略)“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得此税除了筹集财政收入外,还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所以也被称为劫富济贫的税种。【板书】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活动】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代表政府和纳税人。代表纳税人的学生,模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的角色,归纳一下都向政府缴付了什么税款?对政府有什么要求?模拟政府活动的学生,总结一下自己为纳税人提供了什么公共服务?对纳税人有什么希望?学生活动后,共同完成下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小结形成板书:【板书】(1)我们的生活消费离不开税收(2)社会产品的消费者总支付【归纳】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税收的好处,也无时无刻不在负担着纳税的义务。我们美好生活的保障依靠税收,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也依靠税收。我们就是自己美好生活的当家人,为了强大的国家和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板书】(3)树立纳税人的责任感【课堂讨论与调查】1.我的儿童画获得的50元报酬就要扣去10元税款,剩的钱不够买喜欢的玩具,我感到A.很不高兴 B.能不缴税就好了C.这是应该的 D.很自豪,我第一次为社会贡献了我的力量2.我崇拜的明星因为逃税、偷税被拘留了,我认为A.逃税、偷税是一种致富手段,无可非议B.那是因为她偷税逃税的手段不够高明C.她那么有钱还偷税逃税,真不道德D.太让我失望了,她的行为和小偷没什么分别3.爸爸的公司因为有人举报偷税受了处罚,这个月爸爸的收入减少了A.那个举报者真可恶B.建议爸爸查查是谁举报的,把他开除C.不缴税会受到惩罚,爸爸要吸取教训D.如果是我,也会举报,尽管那样会惹爸爸生气备注:选A记-1分,B记-2分,C记1分,D记2分。得分小于-4分:以自己利益为行为准则,极度缺乏纳税意识,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得分在-2分左右:缺乏纳税意识;得分在3分左右:有一定的纳税意识;得分在5分左右:有很强的纳税责任感。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不能仅从眼前的利益考虑缴纳税款负担;纳税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纳税人责任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主动缴纳税款、自觉监督税款征收与利用;有时监督举报工作会因为涉及了某些人的不当利益受非议,我们要敢于斗争和坚持。(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国家最重要的收入形式──税收;懂得了一个道理──税收对保障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明确了一个义务──依法纳税。教学提纲三、我们都是当家人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国家取得收入的各种形式:税、债等 (2)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税款,叫做税收 (3)税收是国家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2.我国的税收(1)我国的税收项目 (2)纳税人 (3)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生活消费离不开税收 (2)社会产品的消费者总支付 (3)树立纳税人的责任感问题研讨本课所涉及的税收问题是每个公民将来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国家是典型的“税收国家”,现代公民是名副其实的“纳税人”。对个人而言,诚如西方社会那句妇孺皆知的谚语:人的一生只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对国家而言,税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被誉为喂养政府的母乳。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取丰富的材料、富于说理的逻辑,有效地编织起国家与税收、公民与税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纳税人意识,意识到自己的纳税义务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培养起社会生活中当家人的责任感。在教学中,切入点是国家与税收的关系,承转点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与个人、家庭生活的关系,落脚点是学生作为公民的纳税意识。有机地把握切入点、承转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顺利地实现落脚点。在切入点上和承转点的联结上,教学分析的理性思路:政府的基本义务就是为广大纳税人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其中最起码的公共服务就是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公民以纳税形式转让自己的财富,以维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税收实际上是纳税人以国家提供公共物品为代价而自愿担当的公共债务。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的疑惑和学习障碍,一是我国目前的纳税环境,二是完成纳税义务必须出让自己的现实利益。当前逃税、偷税、漏税现象有日益增多之势,这既折射出人性的自利性等阴暗面,也显露出税收制度的缺失和税收法律的缺憾。对此,可以承转到需要加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觉悟。“我纳税,我光荣”,这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纳税口号。在时下中国,纳税的光荣感主要在于纳税人为国家作贡献和尽义务。实现这一义务,意味着自己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对此需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自己享受到的各种服务付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些逃税、偷税的人和行为,是在盗窃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实质上看,就是一种无耻的偷盗行为。●背景资料美国人挣钱一半交了税美国税法规定,所有美国公民、绿卡持有人、在美国境内投资办企业者,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美国实行的是自行申报制度,每年的4月15日是申报截止日,在此之前,纳税人填好统一印制的表格交到税务局。不管你的年收入是多少,是否低于起征点都必须报税。美国税率之高举世有名,美国全部个人收入的46%要交给税务局,而且是“自行申报”。税收占其国民总收入的38%左右,可谓名符其实的税收大国。在所有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占了半壁江山,在2000年税收总额中占45.6%。而公司所得税只占10.l%,关税占1.3%。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年收入起征额,2000年规定的起征点分别是:单身4400美元,户主6450美元,已婚共同申报7350美元,已婚分别申报3675美元。逃税的现象自然也有,但数量很少且风险极高。美国税务局采用抽查制度,隐瞒部分收入没有申报的话,没查到你算你走运,一旦查到,立刻面临倾家荡产之重罚,并且将得不到银行信用,还有牢狱之灾。在美国,税务人员的权力之大无出其右,甚至远超警察和法官。据媒体介绍,为了收缴偷漏欠的税款,税务人员可以随时拿走你的东西。如果怀疑你谎报了收入,他们还可任意在你的住宅、办公室等处安装窃听器,窃听你谈话的内容,拆检你的信件,甚至冲进你的私人住宅。据说,在美国每年由税务人员下令强行搬走私人物品的事件数以万计。(文/张海洋,摘编自《环球时报》2001年11月2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