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顺市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安顺市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学 校: 普定县鸡场坡镇鸡场中学 任课教师: 彭 文 静 任课班级:七年级(2)、(3)班 任课学科: 数 学 2019年 2月25日 订一、上学期成绩统计班级 成绩 项目 七(2) 七(3) 平均分 及格率 标准差 标准分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主要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要求: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重难点及措施 一、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 二、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三、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12、做好培“优”助“困”计划及措施。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3)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两个班总109人中只有20人左右的数学及格,其中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还是较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平,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还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即在教学中注重继续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继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教学进度计划与实施周 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作业布置 作文(实 验)次数 实施 情况 备注 次数 题数 1 开学前准备及第一章的5.1--5.2. 1-12 1 5 2 全校军训3 5.2—5.3 13-22 2 9 4 5.4及本章小结复习 28-38 2 5 5 第五章复习测评 1 5 6 6.1--6.2 40-52 7 6.3及本章小结复习 53-62 2 8 8 第六章复习测评 2 10 9 7.1—7.2.2 64-76 1 5 10 7.2.3及本章小结复习 77-86 2 8 11 ? 半期考试12 8.1—8.2 88-98 2 10 13 8.3及本章小结复习 99-112 2 10 14 第八章复习测评 1 5 15 9.1—9.2 114-125 2 10 16 9.2、9.3及本章小结复习??? 115-133 1 5 17 第九章复习测评 1 10 18 10.1--10.2 135-152 1 10 19 10.3及本章小结复习? 153-161 20 期末考试 四、培“优”助“困”计划为了改变七年级(2)、(3)这两个班目前成绩不好的现状,我特地制定以下培“优”助“困”计划。 培“优”助“困”目标 培优目标: 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和促进这部分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取使他们在增进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两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每次辅导都精心准备,做到有的放矢。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并且让他们帮助一些后进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助困目标: 1、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堂上多鼓励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施课堂分层教学,让学困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上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从思想上克服他们的浮躁情绪,教育他们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常与他们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定时收查他们的作业,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优”助“困”措施 由于我班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 1、通过平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数学老师我挑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帮教学困生。与此同时,挑选数学课代表,由每个数学课代表带一个学困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 2、平时也要注重对数学课代表及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习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学习时间为每周三下午辅导辅导七(2)班的学困生、周四七(3)班辅导学困生。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周课时数 学校审查意见 2019年2月25日 五、本学期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成 绩 统 计 班级 成绩 项目 平均分 及格率 标准差 标准分 质量分析及教学反思 学校评价意见 - 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