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课件(学案+29张PPT+1份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课件(学案+29张PPT+1份视频)

资源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1)
邓春晓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③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学习重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一:(CO2的物理性质)
1、 色、态、味:CO2是_____色,______味的_______体;
2、 熔(沸)点:在温度为-182℃时,CO2会变为无色的液体,当温度为-182.9℃时,CO2会变为白色雪状的固体。固体的CO2叫_________,其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溶解性:CO2溶于水的实验【实验6-5】
现象
分析
4、密度: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填大或小),因而在实验室制取CO2的过程中可用_________法收集CO2。
探究活动二 二:(CO2的化学性质)
1、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
【实验6-4】
现象
分析

探究活动三:
2、CO2与水反应【实验6-6】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探究活动四:
3、CO2与石灰水反应 (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
1.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 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将溶液加热又变成___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

2.某无色气体的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 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 体所用的方法 ① 向上排空气法 ② 向下排空气法 ③ 排水法
A、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② ③


[提高训练]

1.敞口久置的石灰水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该“白膜”其实是 。其产生原理是 。

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 科学探究 ]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CO2 通入 H2O 时,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你的方案(步骤、现象、结论)。








案例分析:
根据报道,1999年2月河南省正阳县有位50多岁的农妇突然失踪,家人四处寻找,二天后发现她在自家的地窖中,但已经不幸死亡,但是,公安人员在现场并没有发现他杀的痕迹,原来她是在地窖中取红薯时,由于时间过长不幸死亡的,你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说出其死亡的原因吗?要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等,应该怎样办?






用 途

用 途




PAGE



1



(共29张PPT)
说课稿第 一 课 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CO2物理性质,掌握CO2重要的化学性质,
2 、能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2 、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 ,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学习O2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有所了解。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四种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
1.情境激学法:根据学情分析,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情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实验探究教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始终以实验为导向,指导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观察→思考→结论。
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四、学法指导

由于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了解,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学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观察到和想到的,因此我是利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此难点的。
五、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1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实验探究,获取新知(24分钟)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5分钟)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5分钟)
交流讨论,归纳小结(3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个奇怪的山洞,凡是人牵着狗进去,人安然无恙,而狗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这是专门吃狗的魔鬼在作怪。
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释这个问题。
案情扑朔迷离
死狗洞视频.avi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二)温故知新 (1分钟)
提问:
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
设计意图: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1、让观察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气味、状态;
2、思考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教师活动 :
演示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一瓶二氧化碳实验。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二氧化碳密度是否比空大?
(1)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
(三)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填写学案
(8分钟)
实验现象
分析
.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1、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震荡。(找学生动手实验)
塑料瓶被压扁了
瓶里压强减小,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同时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盖时,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理解。
实验现象
分析
1、CO2是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CO2易溶于水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论:水和二氧化碳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组别 A(醋酸) B(水) C(CO2) D(水和CO2 )
现 象
分 析
操作: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水,再滴入两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往里面吹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当溶液变红时再加热溶液。
现象:溶液由紫色变红;溶液由红又变为紫色。
结论: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碳酸稳定吗?
1、提问:如何检验可乐中气体是二氧化碳?
2、实验:把可乐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观察。
师生活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归纳小结:CO2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 H2CO3
H2CO3==CO2 ↑+H2O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CO2+Ca(OH)2=CaCO3+H2O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及时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设问:回顾课前“屠狗洞之谜”,是否已有答案?
2、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3、播放视频“石灰刷墙的视频,用所学知识解释。

设计意图:在学完CO2性质后,揭开“屠狗洞之谜”,这样不仅前后呼应,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达标训练]

1.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 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将溶液加热又变成___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
2.某无色气体的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 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
体所用的方法 ① 向上排空气法 ② 向下排空气法 ③ 排水法
A、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② ③
[提高训练]

1.敞口久置的石灰水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该“白膜”其实是 。其产
生原理是 。
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
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 科学探究 ]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CO2 通入 H2O 时,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你的方案(步骤、现象、结论)。
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
根据报道,1999年2月河南省正阳县有位50多岁的农妇突然失踪,家人四处寻找,二天后发现她在自家的地窖中,但已经不幸死亡,但是,公安人员在现场并没有发现他杀的痕迹,原来她是在地窖中取红薯时,由于时间过长不幸死亡的,你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说出其死亡的原因吗?要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等,应该怎样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
(六)交流讨论、小结新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所学的知识、探究的方法、等多个角度去回顾、总结。养成“学习一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实践
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有关媒体,多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然后以“二氧化碳分子流浪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将其有关知识尽量多的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课 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H2CO3==CO2 ↑+H2O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Ca(OH)2+CO2==CaCO3 ↓+H2O
( 利用此现象,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
学案.doc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感受非常深刻,我觉得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引导实验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课本上的二氧化碳的4个演示探究实验,针对这4个实验比较难理解,学生很难自主设计的现实情况。
所以直接采取了给出药品和仪器或由学生自带药品和仪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组自主探究。同时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在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对比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课本实验的优缺点,既使学生树立了科学的探究观,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同时体现了生活处处有化学,让化学进入生活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