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师 备 课 笔 记授课老师:吴亚萍 星期五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一课时)课题标准: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以后,对现实社会追求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站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到猿人的历程。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云南元谋人。“‘北京人’的足迹”----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猜人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北京人能完全直立行走产,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但是,北京人还兼有猜和人的两重性。山顶洞人是猜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最终形成了。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始终是以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课本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2)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古猜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是由于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同样,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得以生存的条件也离不开当时的自然环境。(3)突出了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勾勒出人类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猜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结合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资料课题 第一课 人猿相辑别(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重点 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顺序难点 简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能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新课引入 同学们看前言部分,你能说一说这些图片资料吗? 左上为发现于法国的一幅岩画,距今约17000年。上面为一匹马,因为它如此酷似东方艺术中的马,所以人称“中国马”。右下为考古学家D.C.约翰森和同事在非洲东部进行考古发掘的情景。1974年,他们率领的小组在坦桑尼亚发现了300多万年前的人类早期化石,他们将她命名为“露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岩画与左下火烧过的木棒、右上的骨针等远古人类遗存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考古学家的发掘、研究则向我们揭示出史前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的起源,西方有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从此就有了人类。我国传说是女祸造了人。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可以畅谈教学新课教学新课 [站立起来的祖先] 1.直立行走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学生想象: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两手攀着树枝行走、跳跃、嬉戏……采摘树上的果实充饥等等。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在你的了解中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P:4倒数第二行: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地区形成一条南北大裂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降水减少,原来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起来。启发学生想象古猿下地发生的变化。(请你谈谈古猿下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可结合图1-2让学生模仿图中四种形态,体验每一种形态的四肢受力与活动、视野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裂谷东部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教参P12~13)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 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重要一步,有重大意义。 学生归纳:1、手的形成;2、发音器官发生很大变化;3、促进脑的发育。教师明确指出,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一、 从猿到人1、 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 ——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总结: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2、 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旧石器时代是使用打制石器而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3、中国境内最早的 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温暖、湿润、植物繁茂补充说明: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的关系。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北京人、山顶洞人二、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时间、地点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同一地点,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1、头像对比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2、石器(打制) 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3、火 (保存火种——人工取火)再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情景,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4、针 (“山顶洞人”用于缝制衣服)5、组织方式 (群居——氏族)通过一些幻灯片帮助理解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年由直立行走——手、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业 1、作业本2、自主学习本3、填图册教后感PAGE1第1页2005年09月02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