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小鼓响咚咚花城版 一年级下新知导入猜谜语: 一个大肚皮,生来怪脾气,不打不作声,越打越欢喜。鼓新知导入鼓的结构 鼓皮鼓身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的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新知导入听听做做|||强 弱 弱 | 强 弱 弱 ||X X X | X X X ||歌曲欣赏你能把歌曲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吗?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歌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教师范唱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速度:中速情绪:童趣地?我 的 小 响 咚 咚我 说 话 儿 它 都 懂我 说 响 三 声我 的 小 咚 咚 咚新知讲解以桌面为鼓面敲边和老师一起读歌词吧!哎 哟 小 这 不 行妹 妹 睡 在 小 床 中我 说 别 响 了 说 声 懂 懂 懂 ?新知讲解以桌面为鼓面敲边和老师一起读歌词吧!新知讲解加上强弱规律再来读歌词吧!新知讲解跟着老师伴奏哼唱旋律新知讲解自己试着填词来唱一唱新知讲解根据歌词的内容说说,哪一段应唱得强些,哪一段应唱得弱些?神气的小鼓 f(强)听话的小鼓 P(弱)新知讲解跟着老师有感情的演唱,并模仿老师的手势动作,试着通过动作来记忆歌词。新知讲解小组创编歌表演,组内成员除“妹妹”、“小鼓”和“哥哥”外都来唱歌词,三位主人公边唱边表演。新知讲解分组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新知讲解跟着伴奏音频,边敲击打击乐器边演唱我是小小演唱家:新知讲解在1、2、3三个音中,哪个最低,哪个最高,哪个在中间?312新知讲解地上画有do、re、mi、sol、la五个格子。老师先按此顺序完整地弹一遍,然后任意弹出某音。同学们听到老师弹出的音,即跳到相应的格子中。玩游戏“跳格子”新知讲解看卡片上的音,打出手号。复习手号看老师打出的手号,唱出音名。31265拓展学习我的 小 猫 | 喵喵 叫- |我说 话 儿 | 他都 懂- |我说 小. 猫 | 叫三 声- |我的 小 猫 | 喵喵 喵 - |我的 ( ) | ( ) 叫- |我说 话 儿 | 他都 懂- |我说 ( ) | 叫三 声- |我的 ( ) | ( )|创编歌词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编进歌里面,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演出来。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小鼓响咚咚》,还运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我们要向小鼓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回家用小板凳代替小鼓,边敲节奏边唱这首歌曲给爸爸妈妈,并且告诉爸爸妈妈宝宝要像歌曲中的小鼓一样懂事听话,做一个好孩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5节《小鼓咚咚响》教学设计课 时:1课时课 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在《小鼓响咚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感受歌曲,再去挖掘歌曲的音乐要素,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推行愉快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律动、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特点的歌曲,歌曲通过描述一个知错能改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是音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次有机结合。歌曲由 4 个方整结构的乐句组成(每两小节一个乐句),乐句的起承转合特点非常明显,明亮的大调调性加上如钟摆一般流畅的三拍子,使得这首歌生动活泼,充满了童趣。《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富有想象力。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从懵懂的幼儿转变为懂得基本规则与纪律的一年级小学生,课堂常规的基本习惯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养成。孩子们对好听的声音已有基本概念,音准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较为安静的聆听音乐,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初步接触、了解力度记号“强”与“弱”,能简单明白它们的意义与作用,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较为清晰地表现这一音乐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小鼓响咚咚》 第二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处理歌曲。 过程与方法: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强弱变化,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强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并教育孩子们怎么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重点 根据歌词的含义,运用强弱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感,利用多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 一个大肚皮,生来怪脾气,不打不作声,越打越欢喜。 鼓的结构: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的;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 教师要注意从力度上敲出“强弱弱”的效果。 学生猜谜语:鼓听老师介绍鼓的结构,试着记一记,说一说。 3、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敲鼓,并感受和模仿。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了解鼓这种打击乐器,积累乐器相关知识。 3、复习巩固三拍子的节奏感。讲授新课 歌曲学唱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小鼓咚咚响》视频。歌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师带着感情范唱歌曲: 速度:中速 情绪:童趣地 教师指导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指导学生按照强弱规律读歌词。 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旋律,可以采用教唱法。歌词学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填词唱。 歌曲分析:歌曲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表现的是神气的小鼓,所以力度要强(f);第二段歌词表现的是听话的小鼓,所以力度要唱得弱(p)。 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根据歌词大意用手势和动作带着学生一起唱歌曲。 歌表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都根据歌词创编歌表演,教师抽小组到前面表演并给予点评和鼓励。 给歌曲伴奏:教师给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小鼓组、碰铃组和手板组,指导各组按照节奏谱练习并配合表演。11、教师指挥完整的表演歌曲 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 :你能把歌曲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吗?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学生欣赏老师的范唱并回答: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3、学生先拍拍子以节奏形式读歌词,然后以桌面为鼓面敲边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4、学生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读歌词。 5、学生跟着师的琴声唱歌谱。 6、试着按着刚刚练习的节奏和旋律把歌词带入填词唱。7、根据歌词的内容说说,哪一段应唱得强些,哪一段应唱得弱些? 跟着老师有感情的演唱,并模仿老师的手势动作。小组创编歌表演,组内成员除“妹妹”、“小鼓”和“哥哥”外都来唱歌词,三位主人公边唱边表演。学生按小组看自己声部的节奏谱练习,熟练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奏。 跟着伴奏音频,边敲击打击乐器边演唱 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体会歌曲的内涵。 再次欣赏歌曲加深印象,体会歌曲的要素 。 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歌词,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意识。歌曲旋律准确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着通过动作来记忆歌词。 9、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集体协作能力。11、检验学唱成果。复习1、2、3、5、6五个音 教师唱1、2、3的音高然后告诉学生:1音最低,3音最高,2音在中间。玩游戏“跳格子”:地上画有do、re、mi、sol、la五个格子。老师先按此顺序完整地弹一遍,然后任意弹出某音。 复习手号:教师先后出示音高和手号来复习检验学生对手号的掌握情况。 1、在1、2、3三个音中,哪个最低,哪个最高,哪个在中间? 2、学生听到老师弹出的音,即跳到相应的格子中。 3、看卡片上的音,打出手号。看老师打出的手号,唱出音名。 回顾音的高低。巩固音的高低,检查学生对音高的掌握。3、多种形式复习,起到巩固和加深记忆的作用。拓展延伸 创编歌词: 把其他小动物编进歌里面,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演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鼓响咚咚》,老师希望你们也向小鼓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年级下册第15课第2课时《小鼓咚咚响》.ppt 一年级下册第15课第2课时《小鼓咚咚响》(教案).doc 伴奏.mp3 范唱.mp3 范唱视频.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