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2、识记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能力目标通过对所提供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材料的反复阅读、精心梳理,联系历史和地理知识,能够运用三个基本原则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和谐同学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从我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关心班上少数民族同学、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为维护祖国团结、统一而努力学习。[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教学难点]如何把这一原则落实到学生行动上[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2、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案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展示图片:教师国庆旅游中与少数民族的合照 思考:我国的民族关系为什么如此和谐友好? 教师导入:因为我们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看完图片后思考回答问题 从教师国庆旅游中的合照导入既具有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民族关系的点题 二、新授课(约31分钟) 设疑探究 合作学习 引议释疑 师:为了教与学的需要,我们首先进行了政治兴趣小组的分组 小组内完成导学案的订正(2分钟) 过渡:我们峨山这个地方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首先请同学说说自己民族的一个主要特色或习俗,所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第一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6分钟) 探究一:说说自己民族的一个主要习俗或特色 教师知识点概括: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2、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3、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分组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相互订正导学案,有疑问的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当堂提出 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并跟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然后在教材上标记 学生朗读教材第72页中间虚线方框的内容,理解知识点探究得出第三个结论 通过订正导学案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导学案,起到预习作用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做到书声琅琅 要注意把握时间,把握节奏 梳理知识点,适当让同学们在教材上标注 设疑探究 合作学习 引议释疑 设疑探究 合作学习 引议释疑 过渡: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新型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进入第二篇章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5分钟) 探究二:小组合作争上游 展示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展示小组: 第1组:民族平等 第2组:民族团结 第3组: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2、4、6组对1、3、5组的展示进行点评) 要求:1.展示小组展示要规范认真,最好脱稿展示。不但要展示理论知识,要结合身边的实例来论证你的理论! 2、点评小组要落实基础,系统知识网络,对于展示小组展示的内容和例子敢于拓展质疑。 师:我们已经详细的学习了这三个原则各自的内涵和意义,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三个原则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展示三者关系 过渡:我们班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后你们觉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行动巩固我们的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篇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8分钟) 探究三:你会怎么做? 遇到有学生无视其他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制造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作为学生的你,会怎样做? 师:学生答完后归纳知识点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谈论并进行展示发言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教材上将三个原则的内涵和意义勾画下来 学生思考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生:记在教材上 承上启下 生:回答问题 生:在教材上勾划 合作学习找事例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三个原则,活学活用,加深理解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有效课堂学习 突破难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可能对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理解不到位,教师要作解释,便于学生回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并用已经准备好的事例加以补充 学生回答不出来或答得不详细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 适当引导 三、课堂小结(约1分钟) 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补充总结 思考、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适当补充四、课堂练习(约4分钟) 随堂练习 学生检测 学以致用 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机智的解答误区五、课外作业 高考中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否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学生记录课后作业 情感提升,实现价值观目标,巩固知识,为下一框做好铺垫 灵活应对及处理 板书设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原因 2、是什么 3、怎么做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