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政治生活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政治生活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案

资源简介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2、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3、运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听证制度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明确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从态度上认同多种民主决策方式有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上,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育改革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响尤其强烈。今天,我们就通过我国对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一起来感悟民主决策的历程。
(二)讲授新课
民主决策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几种方式的比较
方式 内容 途径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新闻媒体等 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组织专家参加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具有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信息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角度 意义
对决策者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小结:
(1)如何分清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①针对性和事情的重大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针对性非常强,就是针对某一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关在形成决策意见后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针对性不是很强,侧重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②征求民意的时间不同。政府在制定决策之前(此时尚未形成决策草案)征求意见,体现的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政府在制定决策之后将决策草案公之于众并征求民意,体现的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2)如何抓住关键区分四种民主决策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在形成决策草案后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