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化学图像类专题图表类试题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具体物质的性质和量的变化规律等复杂、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清晰简明地体现化学知识的本质,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手段。一、方法指引看坐标,即横、纵坐标的含义。看起点,即自变量为0时,图像的起点位置。看趋势,指自变量增大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看拐点,指趋势发生改变的点(如反应起始点或终点)二、图像类型pH值变化图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3.金属、酸、碱、盐相关反应的图像(1)金属与酸生成氢气的图像(2)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图像将金属加入两种盐的溶液中时,若金属与两种金属的盐均能发生置换反应,金属先与活动性更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注意:分析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图像,常出现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图像分析,一定要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分析出现什么反应,理清不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反应生成气体质量多少、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反应后溶质质量变化的关系。(3)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图像向两种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溶液,应遵循优先反应原则(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再发生其他反应) 注意:分析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图像,会出现将一种溶液滴加到某混合溶液中的图像分析,一定要明确溶液中有哪些参加反应的离子,弄清楚产生沉淀或生成气体的节点。与制备氧气相关的图像注意:在图像分析题中,看清纵坐标表示的量,注意图线是否应该从原点开始,以免触雷。溶解度曲线图像(1)此部分的难点是对溶解度曲线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清楚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线、面的含义。内容 意义 图例?点 曲线上的点:该点表示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 ? ? 两曲线的交点(P点):①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线 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越大。如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面 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如M点对于a来说,为不饱和溶液,对于b来说则为饱和溶液。 (2)由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确定结晶方法趋势 结晶方法 图例陡升型 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如物质A) ? ? ? ?缓升型 ?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如物质B) 下降型 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如物质C) 注意:①陡升型的物质中混有少量缓升型的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如物质A中有少量B)②缓升型的物质中混有少量陡升型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如物质B中有少量A)练习题1、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D ?)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B.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C.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C?)A.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电解水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B ?)A.一定温度下向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制O2C.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D.向某温度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3、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碳酸氢铵在40 ℃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__(填“>”或“<”)B。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 _(填“A”或“B”)。(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以下几组实验:实验 序号 反应 温度/℃ 反应时间 /min NaHCO3 产率/% a 30 60 86.8b 30 120 xc 35 60 89.4d 35 120 92.5e 40 60 85.3f 40 120 85.6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_。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是__。A.85.8 B.86.8 C.92.1 D.93.1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__。答案:①_探究相同反应温度时,反应时间对NaHCO3产率的影响__②_C__③在40_℃时,NH4HCO3易分解,影响产率_4、向盛有100 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____克。答案:(1)设与硫酸镁反应消耗NaOH的质量为x2NaOH+MgSO4===Mg(OH)2↓+Na2SO480? 58x? 8.7 g= x=12 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0%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2)29.4解析:(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说明NaOH溶液在和硫酸反应,稀硫酸和镁粉反应后有剩余。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是8.7 g,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40 g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进而求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根据80 g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设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y。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80 g×30%??y= y=29.4 g5、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A?) 6、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D ?)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8、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