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中考数学知识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0中考数学知识总结

资源简介

2020中考 人教版 初中数学 知识总结

对科学记数法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1、大数的科学记数法;2、小数的科学记数法;无论是哪种考查形式,其关键点是要确定将原数表示成为a×10n时a、n的值.列表如下:
原数 a的取值 n的取值

原数的绝对值≥10
原数的绝对值<1 1≤a<10
n为正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n为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零)


正数、0、负数比较大小 正数>0>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一组有正数、0、负数的数字里,求最大(小)的数 最大的数直接在正数里面选;最小的数直接在负数里面选,然后再比较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的大小
平方比较法 > ? a>b≥0


实数的运算题中,常涉及到以下的运算,在解答此类题时,应先计算每一小项的值,再进行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 法则 举例
零次幂 任何非零实数的零次幂都为1,即a0=1(a≠0) 20=1,(-)0=1, (2-π)0=1
负整数 指数幂 任何非零有理数的负整数指数幂是它的指数次幂的倒数.即a-p=(a≠0,p为正整数) 2-1=,()-2=4, (-)-3=-27
-1的奇 偶次幂 奇数次幂为-1,偶数次幂为1 (-1)2015=-1, (-1)2016=1
平方 正、负数的平方都为正数 (-3)2=32=9
算术 平方根 若b2=a,则b= ==2
立方根 若b3=a,则b= ==2
去绝对 值符号 1. |a|= 2. 若a为两数之差,需先比较两数大小,必须保证|a|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为非负数 |-4|=4 |-2|=2-


名称 公式表示(m,n,p都是整数)
同底数幂的乘法 am·an=am+n
同底数幂的除法 am÷an=am-n(a≠0)
幂的乘方 (am)n=amn
积的乘方 (am·bn)p=(am)p·(bn)p=amp·bnp


内容 举例
方法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ma+mb+mc=m(a+b+c)
a2-b2=(a+b)(a-b)
a2±2ab+b2=(a±b)2


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如:-=-
乘除
·=
÷=·=(b≠0,c≠0,d≠0), 如:÷=·=
乘方 ()n=(n为正整数)


二次根式估值时,一般先对其平方,找出与平方后所得数字相邻的两个开得尽方的整数,然后再对这两个整数进行开方,就可以确定这个二次根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例如,估算在哪两个整数之间时,先对平方即为7,找出与7相邻的两个开得尽方的整数4和9,因为4<7<9,所以<<,即2<<3.

一般形式:ax2+bx+c=0(a≠0)
求根公式:x=


不等式组
(其中a 同大取大 x≥b
同小取小 x≤a
大小、小
大中间找 a≤x≤b
大大、小小
找不到 无解


表达式 取值范围
分式型(y=) 分母不为0,即: x≠0
根式型(y=) 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x≥0
分式+根式型 (y=)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②分母不为0;即:x>0




图象性质
k>0 k<0
正比例 函数 y=kx (k≠0)
一次函数 y=kx+b (k≠0)
b>0 b<0 b>0 b<0

图象经 过一、二、 三象限 图象经 过一、三、 四象限 图象经 过一、二、 四象限 图象经 过二、三、 四象限
性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及k的几何意义

反比 例函 数的 图象 性质
表达式 y=(k≠0,k为常数)
k k>0 k<0
图象
所在象限 第一、三象限 (x、y同号) 第二、四象限 (x、y异号)
增减性 在每一象限内, 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在每一象限内, y随x的增大 而增大
k的 几何 意义 S△AOP= S矩形OAPB=|k| S△APP1=2|k| (P1为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关系式 一般式y=ax2+bx+c (a≠0) 顶点式y=a(x-h)2+k (a≠0)
图象形状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顶点坐标 (-,) (h,k)
对称轴 x=- x=h
图象
a>0 a<0

增 减 性
a>0 对称轴左侧,即x<-或x-或x>h,y随x增大而增大 (当x的值越靠近对称轴,y值越小)
a<0 对称轴左侧,即x<-或x-或x>h,y随x增大而减小 (当x的值越靠近对称轴,y值越大)
最大 值或 最小 值
a>0 当x=-时, y最小值= 当x=h时,y最小值=k
a<0 当x=-时, y最大值= 当x=h时,y最大值=k



移动方向 平移前的解析式 平移后的解析式 规律
向左平移m个单位 y=a(x-h)2+k y=a(x-h+m)2+k 左加
向右平移m个单位 y=a(x-h)2+k y=a(x-h-m)2+k 右减
向上平移m个单位 y=a(x-h)2+k y=a(x-h)2+k+m 上加
向下平移m个单位 y=a(x-h)2+k y=a(x-h)2+k-m 下减

15. 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情况
情况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
已知顶点 y=a(x-h)2+k
已知三个点的坐标 y=ax2+bx+c
已知与x轴的两个交点 或一个交点和对称轴 y=a(x-x1)(x-x2)


三角 形全 等的 证明 思路
已知两边

已知两角

17.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思路及几种基本图形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思路
有平行截线——用平行线的性质,找等角
有一对等角,2种思路
有两边对应成比例,3种思路
直角三角形,2种思路
等腰三角形,3种思路
几 种 基 本 图 形


(1)图表记忆法
 角度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α
cosα
tanα 1
(2)图形记忆法
如图①、图②所示

sin30°=cos60°=;sin60°=cos30°=;
sin45°=cos45°=;tan30°=;tan45°=1;tan60°=
(3)规律记忆法
30°、45°、60°角的正弦值的分母都是2,分子依次为1、、;30°、45°、60°角的余弦值是60°、45°、30°角的正弦值

19.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常考类型及解题方法

常 考 类 型
1. 仰角、 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2. 坡度 (坡比)、 坡角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 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叫做坡角;i=tanα=
3. 方向角 一般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 (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如图,A点位于O点的北偏东30°方向,B点位于O点的南偏东60°方向,C点位于O点的北偏西45°方向


平行四边形
性 质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AD∥BC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AB=CD,AD=BC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DAB=∠BCD, ∠ABC=∠ADC
对角线互相平分:AO=CO,DO=BO
面积:S=底×高
判 定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 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


矩形
性 质
四个角都是直角: ∠ABC=∠BCD=∠CDA=∠DAB=90°
对角线相等:AC=BD
面积:S=a×b(a,b为长、宽)
判 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有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菱形 (m,n分别为对角 线长)
性 质
四边都相等:AB=BC=CD=A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AC⊥BD,AC平分B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AC平分∠DAB与∠BCD,BD平分∠ABC与∠ADC
面积:S=m·n(m,n为对角线长)
判 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AB=BC=CD=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正方形
性 质
四边都相等:AB=BC=CD=AD
四个角都是直角:∠ABC=∠BCD=∠CDA=∠DAB=90°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AC⊥BD,AC平分BD,AC=B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AC平分∠DAB与∠BCD,BD平分∠ABC与∠ADC
面积:S =a2(a为边长)

判 定
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定 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A=∠D=∠BOC
推 论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ACB=90°?AB是⊙O的直径
垂径定理 及其推论
定 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推 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应 用 半径、弦心距、弦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OC2=OE2+CE2,常在圆中求线段应用




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 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PC⊥OC
判定 定理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PC是⊙O的切线
切线 判定 方法
1. 若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则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2. 连接圆心和直线与圆的交点得半径,再证明它们垂直,即“连半径证垂直”
3. 当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时,首先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再证明这条垂线段的长等于半径,即“作垂直证相等”


图形 扇形求弧长 扇形求面积
公式 l= S扇形==l·r

28. 五种常见的尺规作图及拓展类型
1.五种基本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 线段 步骤:1. 作射线OP; 2. 在OP上截取OA=a.OA即为所求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步骤:1. 在∠α上以O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交∠α的两边于点P、Q; 2. 作射线O′A; 3. 以O′为圆心,OP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M; 4. 以点M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N; 5. 过点N作射线O′B,∠BO′A即为所求角
3.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步骤: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在线段AB两侧分别画弧,交于两点; 2.连接两弧交点,并延长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作角的平分线 步骤:1. 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点N、M; 2. 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MN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P; 3. 作射线OP,OP即为所求角平分线
5.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步骤:1. 以点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向点O两侧作弧,交直线于A、B两点; 2. 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向直线两侧作弧,交点分别为M、N; 3. 过点M、N作直线,则直线MN即为所求垂线

2. 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及正六边形
作圆的内 接正方形 1.过圆心O作任意一条⊙O的直径,记为AC; 2.作AC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同基本尺规作图的3),分别交⊙O于点B、D; 3.连接AB、BC、CD、DA,则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的正方形
作圆的内接 正六边形
作法一: 1.过圆心O作任意一条⊙O的直径,记为AD; 2.分别以点A、D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于点B、F、C、E; 3.连接AB、BC、CD、DE、EF、FA,则六边形ABCDEF即为所求作的正六边形
作法二: 1.在⊙O上任取一点M,连接OM; 2.再在⊙O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圆心,OM长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B,以点B为圆心,OM长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C,以此类推,分别作出点D、E、F; 3.连接AB、BC、CD、DE、EF、FA,则六边形ABCDEF即为所求作的正六边形

作法三: 1.过圆心O作任意一条⊙O的直径,记为AD; 2.分别作OA、OD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同基本尺规作图的3),分别交⊙O于点B、F、C、E; 3.连接AB、BC、CD、DE、EF、FA,则六边形ABCDEF即为所求作的正六边形


常见几何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几种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球体


②几种常见组合体的三视图(注:主视图与俯视图长相等,主视图与左视图高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组合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概念 特性


算术平
均数 对于n个数x1,x2,…,xn,其平均数x=(x1+x2+…+xn)
加权平
均数 x=(x1 f1+x2 f2+…+xk fk),其中f1,f2,…,fk分别表示x1,x2,…,xk出现的次数,n=f1+f2+…+fk
大小
与每
个数
据有

中位数 若x1<x2<…<xn,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是处于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当n为奇数时,中位数是处于中间的数 唯一
众数 若f1, f2,…, fk分别表示x1,x2,…,xk出现的次数,众数为f1, f2,…, fk中最大的那个对应的x值 不唯一
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

方差 s2=[(x1-x)2+(x2-x)2+…+(xn-x)2]
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