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深圳外国语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
座位号: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说明:1.全卷54题,共5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第一卷做在答题卡上,第二卷做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上,做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前,将姓名、试室、考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不得在答题卷上作任何标记。
第一卷(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以下各项,与山顶洞人的生活相符合的是
①那时的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②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火。
③他们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④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东亚地区 B.非洲地区 C.印度河流域 D.西亚地区
4.今天的人们都害怕一种叫木马的病毒,但它却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来源于古西腊的
A.《吉尔迦美什》 B.《荷马史诗》 C.《史记》 D.《汉谟拉比法典》
5.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①炎帝 ②蚩尤 ③黄帝 ④尧帝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6.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国王的产生,文字的发明。 B.神庙的产生,军队的出现
C.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 D.国家的产生,军队的出现
7.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A.玉琮 B.蛋壳黑陶杯 C.金镂玉衣 D.司母戊鼎
8.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商朝 D.周朝
9.以下与《汉谟拉比法典》相符合的有
①产生在古代巴比伦 ②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 ④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 D.①②③④
10.以下城镇,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有
①乌尔城 ②摩亨佐·达罗 ③哈拉帕 ④二里头宫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极盛时期的执政者是
A.米诺斯 B.凯撒 C.屋大维 D.伯利克里
12.在古希腊,就像一座大兵营的城邦是
A.雅典 B.斯巴达 C.迈锡尼 D.克里特岛
13.当我国处在汉朝的大一统时,西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4.以下属于西方文化之根的是
①古希腊文明 ②古罗马文明 ③古巴比伦文明 ④古埃及文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1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与这句谚语不相符合的是
A.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欧洲大陆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割据状态
B.通常情况下,封臣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
C.使当时欧洲的封建主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非常和谐
D.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有义务
16.843年,查里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三分帝国,这三个国家后来发展为
A.法兰西 德意志 英吉利 B.法兰西 意大利 英吉利
C.德意志 意大利 英吉利 D.法兰西 德意志 意大利
17.在欧洲的中世纪,“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主要原因是
A.按照惯例,一个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101天,就取得了自由民的身份
B.城市的手工业发达,每个居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工作
C.城市的经济发达,使每个居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D.城市里没有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封建剥削
18.0——9记数法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
A.阿拉伯人 中国人 B.印度人 阿拉伯人
C.阿拉伯人 印度人 D.中国人 印度人
19.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当时的中国经济最发达,所以要寻求真理,只有到中国去
B.不少阿拉伯人从中国带回了很多真理
C.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
D.阿拉伯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惜到中国去
20.天主教堂的高耸入云是为了显示
A.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威严 B.召唤远方的信徒
C.表现它与皇室的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以下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C.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D.礼乐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2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具有的重大意义有
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②使个体生产成为了可能。
③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 ④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了出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3.秦始皇所实施的泽被后世的措施有
①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②统一文字,并推行全国
③派人开凿了灵渠,连接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④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 B.“七国之乱” C.“推恩令” D.“昭君出塞”
2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的是
A.天山南北 B.西藏地区 C.蒙古地区 D.东北地区
26.自东汉、三国以来,北方人民南迁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①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给南方带来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④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汉武帝
28.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隋唐时期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有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贾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隋朝时期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北京,余杭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涿郡,杭州
30.以下史实中,能反映农牧文化交融的有
①“陈桥兵变” ②“澶渊之盟” ③“靖康之变” ④郾城大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苏湖熟,天下足”成为了流行谚语的时代是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32.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最根本的区别是
A.分工更细 B.规模更大 C.出现了雇佣关系 D.效率更高
33.被称为资产阶级“科学革命的开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C.“知识就是力量” D.万有引力定律
34.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35.经过极其艰苦的航行,一心想去印度,到达的却是另一个地方,正如有人形容的“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这个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郑和 C.麦哲伦 D.达伽马
36.美利坚民族形成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中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37.1787年美国宪法制订,确定了不同于英国的政体,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可以上朔到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38.以下是清朝对少数民族政策的是
①“改土归流” ②设立驻藏大臣 ③金瓶掣签制 ④设立“西域都护府”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9.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沉痛打击的殖民主义者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40.以下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的有
①瓦特的蒸汽机 ②蒸汽机车 ③富尔顿的汽船 ④安装内燃机的汽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今日的工厂大多采取流水线生产,最早采取这种方法的国家和行业是
A.德国 汽车 B.美国 汽车 C.德国 飞机 D.美国 飞机
4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43.今天台湾的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其中的三民主义是指
A.民权 民主 民生 B.民族 民主 民生
C.民族 民主 民权 D.民族 民权 民生
44.法西斯在“二战”中犯下的暴行有
①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②南京大屠杀
③日军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这一诗词的是
A.渡江战役 B.抗美援朝 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46.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与瓦解的标志分别是
A.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苏联瓦解 B.“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瓦解
C.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北约东扩 D.“杜鲁门主义”出台 北约东扩
47.以下事件,发生在1953——1957年的有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④大跃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8.以下行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认为是“革命行动”的是
①烧毁山东孔庙中的“万世师表”匾 ②“大字报”满天飞
③大开“批斗会” ④研究原子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9.“一国两制”最早付诸实现的地区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深圳
50.以下是“冷战”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有
①轰炸南联盟 ②第二次海湾战争 ③“9. 11”事件 ④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第二卷(5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4大题,其中51题11分,52题13分,53题13分,54题13分,共50分)
51.材料一: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败了中国,第二年,中日双方签订了条约,规定: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等。
材料二: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条约是由于什么原因签订的?(2分)
(2)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所显示的图片共同表明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2分)
(4)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胜利?(3分)
(5)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过去,面向未来,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不仅不反思过去的错误,反而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了避免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类似的侵华事件的发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2分)
52.材料一:根据党中央的号召,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这种生产责任制最初为安徽风阳小岗村的18个农户所采用,因而被成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材料四:“赞成票162;反对票0;弃权票1。”“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就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2006年的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此举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都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改造除了农业外还有哪些部门?这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发生在我国的哪一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什么负面作用?(3分)
(3)材料三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什么?(2分)
(4)以这个“伟大创造”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2分)
(5)材料四指出:取消农业税“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都有重大的意义”。请你任选一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
53.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董仲舒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的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所以,他主张凡是与孔子思想不相符合的诸家学说都应该加以禁绝。
材料三: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一些先进大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材料四:他们认为,儒家学说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因此,他们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请从材料一“他们”中任选一家,列出其代表人物和观点。(2分)
(2)用最简练的话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分)
(3)材料三最后发展为什么运动?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材料四中的“他们”主要包括哪些人?(不少于3个) (3分)
(5)思想运动历来就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以上四则材料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特别是材料二和材料四,对待同样的学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却都有积极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思想呢?请你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实例。(2分)
54.材料一: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率先进入了封建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材料二:17世纪英国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之后,通过了一系列法令限制了王权,从而较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发展为“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1917年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很快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在我国由奴隶文明向封建文明的过渡中,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统治地位,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变法。此外,请你再举出两个例子。(2分)
(2)材料一“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请你至少举出三个事例证明之。(3分)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押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1分)
(4)英国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年通过的什么法令?(2分)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体?后来哪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用了这一政体?(2分)
(6)十月革命的领袖是谁?(1分)
(7)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可以直接影响该国经济与社会的发达与否。根据材料所示和你的所学知识,说说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2分)
初三历社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BC 6—10 CBADD 11—15 DBAAC 16—20 DABCA
21—25 BAACA 26—30 DBCCC 31—35 CCACA 36—40 BBDDA
41—45 BBDDA 46—50 ACAAD
二、材料分析题
51.(2分)(1)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2分)(2)A.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
(2分)(3)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分)(4)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D.世界各国人民和华侨的大力支持。
(2分)(5)A.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努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B.增强我国的国防,使自己更加强大;
C.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D.与国际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力量结成统一战线。
52.(4分)(1)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3分)(2)1958年。
A.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4)改革开放
(2分)(5)A.农业: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B.农村:可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
C.农民: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注:以上三个任选一个就可)
53.(2分)(1)儒家的孔子:
A.“仁”的思想;
B.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C.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注:任选一个就可)
(3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3分)(3)文艺复兴运动。
使欧洲从宗教神学的愚昧下解放了出来,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3分)(4)李大钊,鲁迅,胡适
(2分)(5)A.当前大力提倡的“八荣八耻”很多就反映了儒家的思想;
B.中国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以宣扬传统文化;
C.上海孟母堂的设立等。 (注:任选两个即可)
54.(2分)(1)A.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3分)(2)A.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B.造纸术的发明及推广;
C.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1分)(3)查里一世 (2分)(4)1689年的《权利法案》
(2分)(5)君主立宪的政体。日本 (1分)(6)列宁
(2分)(7)A.近代史的实践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我国行不通;
B.从苏联的实践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是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制度;
C.我国的现代历史已经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PAGE
九年级历社联考·第5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