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认识溶解度曲线。 3.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4. 理解并记住结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认识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固态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一、知识链接:1、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填“一定”或“不一定”)2、现有一瓶饱和的石灰水,若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 。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又可采取的方法是 , 。因此只有指明 和 时,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夏天人们喜欢喝的碳酸饮料、啤酒等,打开瓶盖后,它内部的压强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自主学习: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溶解性能力的大小常用____________来表示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单位是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g(20℃) 一般称为S< 0.01 0.01S<1 1 < S<10 S> 10 5、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 。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 。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6、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 但也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7、气体的溶解度是和 、___________、___ 有关, 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8、溶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得过程叫做结晶。三、合作探究:1、以纵坐标表示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画出物质_________随_______变化的曲线。2、陡升型: ________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如 _;缓升型:_________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如__________;下降型:_________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 __,如_________。3、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溶液;曲线上方的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_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_溶液。曲线的交叉点:表示物质在________时的_______相同。4、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通常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结晶过程可以看出,结晶有两种方法即 结晶和 结晶。四、成果展示:五、成果检测:1.要使KNO3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水 B增加KNO3 C不断振荡搅拌 D升高温度2.25 ℃时50g水最多溶解5gA;60 ℃时,100g水最多溶解10gB,则比较A,B溶解度大小为( )A.不能比较 B. A=B C. A>B D. A3.要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4.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60 ℃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A105g B120g C65g D110g5. 右图时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①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③a点表示的含义是 ④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7、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的升高而 8、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曲线交点的意义: (2)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教学反思 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