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
嘉乡中学 曾仁伦
一、教材分析
本科以世界文明的诞生为中心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可以纵向和横向基本维度。纵向发展,主要是指以生产力水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的演进。横向发展,主要是指文明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拓展。本课在学习和认识史前时代的基础上,围绕大河流域孕育并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成就,分别梳理出古代四大文明的脉络和走向。内容大体按照产生四大文明的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各文明产生及其特色、文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等进行编排。
二、教学设想
教师借助课件,采用启发引导,点拨分析和学生阅读讨论,答题与听讲理解相结合的教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大河流域对古代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理解难点:体会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起源,分别梳理出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和走向。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印度河与恒河对印度文明的重要作用,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五、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图片与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堂课我们曾说过,四大文明古国均有一个共同点,那么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四大文明古国都在大河流域。教师接着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大河流域的文明?今天要学的又是哪些大河流域的文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小结,并由此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学 生 活 动:学生回顾旧课,口答问题,听讲领会。
三、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
1.印度河与恒河的自然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看阅课本上的图文,并展示关于古代印度自然条件的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古代印度的河流、气候、土地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并小结,帮助学生明白: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河流流量丰富,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学 生 活 动: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内容,思考、讨论、答题,接着听讲领会,加深理解。
2.古代印度的文明
教师借助课件,采用问答式,帮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早在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当地人们学会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前20世纪中叶来自西北的雅利安人,开始入侵印度河流域,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前6世纪起,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摩揭陀的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但不久印度再次陷入分裂。
学 生 活 动: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边答题,然后看幻灯片,听讲理解。
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长江的自然条件
教师点击课件,向学生展示黄河、长江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欣赏。接着启发学生看书分析黄河、长江的自然条件,并展示思考题:①黄河、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是怎样的?②在黄河长江流域分布哪些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反映怎样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讨论答题。随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展示要点:黄河: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长江:气候温暖,雨量丰富,水网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 生 活 动:学生欣赏黄河、长江的系列图片,思考分析,讨论答题。接着听讲理解。
2.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展示思考题:在长江黄河流域什么时候出现了早期农业?让学生口头回答。接着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①距今五千年,黄河下游一些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迈进文明时代;开始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②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③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3.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
教师展示《中国氏族公社主要遗址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观察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分析讨论为什么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分析,接着教师点评小结,帮助学生明确:我们的祖先依赖和利用黄河、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随后教师展示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相关图片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 生 活 动:学生阅读地图,观察讨论,发表观点。接着听讲理解,观看相关资料,懂得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新课小结: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思考题;让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答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并展示参考答案,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 生 活 动:学生看幻灯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听讲理解。
布置作业:
课后自我测评题,《作业本》上的习题。
学 生 活 动:学生先听讲,后做作业。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第三目、第四目内容,教学设计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宗旨,教师应注意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感受自主学习和探究成功的愉悦。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