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走上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人权的足迹1、人权的发展历程:(1)、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2)、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次把“天赋人权”写入了国家宪法。(3)、1948年,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2、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人权的实现,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马丁 路德 金是美国著名的民权领袖,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说明实现人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人权,还任重道远。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 20世纪初的中国,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2、 20世纪后,中国的人权经历了哪三次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获得了民族独立;(3)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权得以根本改变。3、 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新中国成立,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国际威望得到提高。4、中国百年争取人权曲折历程得出的结论是: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5、中国的人权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主人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也是国家从专制走上民主的历程。2、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什么?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它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4、各级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各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它们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5、人民代表具有以下的职责:①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向政府机关反映情况②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③参与领导人的选举任免④参与对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⑤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定等。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7、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或问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广大人民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国家的决策、管理以及对政府的监督。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的公仆1、人民的好公仆一般是指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2、广义上国家机关的总和称为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政府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即为民执政。3、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表现在:(1)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2)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3)加速经济的发展,举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4、政府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 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会等)政府的权力要受到制约和监督5、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三、守望公共家园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①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政治权利(民主权利):选举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申诉权、控告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权)③人身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不得非法拘禁、逮捕和搜身;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人格尊严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④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退休金、取得国家赔偿权、补偿权等)。⑤文化教育权:受教育权;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权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2、 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是参与国家管理的最重要的民主权利.(注:以上权利一般以选择题或材料题的形式出现,所以一定要理解)3、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形式有哪些?(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2)通过新闻媒体(3)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拨打电话或 发电子邮件反映情况(4)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有什么意义?公民主动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第三课《在法治的国家中》以法律为准绳1、法治社会里最主要的特征有哪些?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意义)?(1)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3)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5、宪法的地位:在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其它法律的基础,所有的法律都必须依照宪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7、人治与法治的最大区别: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8、人治社会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二、我是中国公民1、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是我国公民。2、现代社会的公民之所以与“臣民”“子民”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公民依法享有的任何一项权利都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所以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尊严1、我国公民,在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同时,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法律的基本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含三层意思:①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③所有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4、法律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到保护,体现了法律对公民平等权利的维护。5、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6、针对弱势群体专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哪些?《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弱势群体?①我们要尊重他们权利;②我们要关注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忽视、歧视他们。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