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史前时代文明产生最早的人类:约360万年前 东非大裂谷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进步(观点: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打制石器、木器 → 磨制石器 → 冶炼金属(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 约6000年前火的使用:人类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约20万年前 人工取火)农业革命标志着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食物采集者→食品生产者(原始农业、畜牧业)农业生产 → 原始农业村落出现 → 城市出现(文明前奏9000年前西亚)(BC4000年)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等新事物的出现地域:北纬20°—40 °之间的农耕地带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北非 尼罗河古巴比伦:西亚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南亚 印度河、恒河古代中国:东亚 黄河、长江农耕文明:特点地域:发源于大河流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政治: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金字塔形的阶级和等级制为主非洲文明:古埃及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地域: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特点:世界史上最早的统一国家(约公元前3100),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文明成就:金字塔(用途)、象形文字亚洲文明:古巴比伦时间:公元前18世纪地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原始居民:苏美尔人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制定者:汉谟拉比目的:强化统治地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亚洲文明:古印度时间:公元前2500年地域:印度河、恒河外来居民:雅利安人特点:文化成就:种姓制度:按血统、肤色分四等,从高到低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中叶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众生平等数学:10个数字符号、十进位法、0欧洲文明源头: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两个中心的变化)地域:地中海东部代表斯巴达:军事专制奴隶制,尚武雅典民主制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利机构)公民法庭、五百人议事会选举方式:抽签形式公民权利: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文化成就文学:《荷马史诗》《伊索语言》戏剧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历史:西方“史学之父” 希罗多德《历史》自然科学、哲学: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拉士多德建筑:雅典卫城欧洲文明源头:希腊罗马文明罗马文明时间:约公元前8世纪地点:罗马(意大利)政权机构创立基督教最高官职:两名执政官,其权利相等,由选举产生 贵族国家决策机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保民官:从平民中选出,职责是维护平民利益,制止贵族专横(罗马人的创举,也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创举)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经典:《圣经》扩张:公元前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罗马人的小澡盆”)基督教文明时间:公元4世纪末人物:日耳曼人发展概况:政治:教阶体制,正式形成基督教会,封君封臣制,骑士制度经济:教皇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9世纪,西欧的封建制11世纪,城市重新兴起文化:大学诞生 意大利罗马帝国分裂蛮族王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843年4世纪末领主和农奴——两大对立阶级封建庄园——自给自足亚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地域:阿拉伯半岛特点创立伊斯兰教传播时间:7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朝圣地:麦加信徒称为:穆斯林新兴阿拉伯国家首都:麦地那完成统一:631年 地跨欧、亚、非三洲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建筑:清真寺宣礼塔天文学:浑天仪、地球仪、量角器数学:改进和传播“阿拉伯数字”文化成就融合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工业文明——前奏新航路开辟主因:对黄金的渴求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日益流行、罗盘针的传入、造船技术的进步等。最早探索的人:葡萄牙人——迪亚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概况 麦哲伦进行首次环球航行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西海岸结果(影响):开始了殖民掠夺——转化为资本、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前奏文艺复兴原因:封建教会思想束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时间:14世纪概况 地点:意大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代表人物 文学:但丁 《神曲》艺术 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扩展:16世纪 整个欧洲意义:树立了人的自尊、自信,肯定了人对今生幸福生活的追求,弘扬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意识,把人从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摧毁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国家。方式:革命英国时间:1640—1688年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1640年11月,国会的重新召开人物:克伦威尔 、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结果:确立君主立宪制(即君主的权利受法律的限制)、1689年《权利法案》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1783年由来:英国13个殖民地,由英国任命总督治理原因:英国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序幕)人物:华盛顿、大陆军建国: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杰佛逊、富兰克林起草《独立宣言》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果: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1787年宪法(与孟德斯鸠观点结合)、美国第一部;1789年 华盛顿——第一个总统。性质:既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法国时间:1789——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开始: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1789年8月《人权宣言》代表人物:罗伯斯比尔结果: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实现。启蒙运动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科学”,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目迷信,对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的不合理性猛烈抨击。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性质:继文艺复兴后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为法国大革命锻造了思想武器第一次科学革命时间:16—17世纪背景: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使人们不再迷信古代权威和教会,开始探索新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将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代表 来,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布鲁诺、伽利略牛顿:发现力学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推上高潮。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工业革命: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地点:英国概况:棉纺织部门 机器动力 瓦特发明新型蒸汽机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珍妮纺纱机: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发明新型蒸汽机: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重要发明 蒸汽革命 蒸汽时代蒸汽机车:1825年 史蒂芬孙(英国)蒸汽轮船:1807年 富尔顿(美国)影响: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厂;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人们日常生活变化;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结构变化。产生的新问题: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变化,产生无产阶级:受苦→斗争→理论产生人物:马克思、恩格斯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重要事件 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权意义:《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工人阶级革命的新纪元资产阶级改革(19世纪中叶)内因(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因:同西方列强争夺土耳其的战争中遭到残败,签订屈辱的和约时间:1861年方式:改革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废除农奴制作用:俄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俄国资产阶级改革(19世纪中叶)内因:为改变现状,推翻幕府统治外因: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面临沦为西方殖民地的严重威胁时间:1868年方式:改革人物:明治天皇内容:采取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明治维新”作用:成为当时亚洲惟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资产阶级改革(19世纪中叶)背景: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各邦突飞猛进中心人物:俾斯麦(“铁血宰相”)方式:统一战争时间:1864——1871年结果:普鲁士统一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意义:德意志政治、经济实力跃进式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大国德国开始:19世纪殖民掠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建立广大殖民地英国:19世纪中叶已成为“世界工厂”——瓜分世界的急先锋;19世纪70年代后期,号称“日概况 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及东西两半球)19世纪70年代,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土地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列强建立起对全球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影响(双重性):文明与野蛮的交织列强瓜分世界19世纪的科学与文化时间:19世纪主题:科学发现——被誉为“科学的世纪”焦耳: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牛顿力学建立以来物理学取得的最大成就电磁学理论体系形成达尔文:提出系统的进化论—《物种起源》,掀起一场生物学的划时代革命,彻底发现 打破了上帝“创世纪”的神话施莱登、施旺:创立细胞学说,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的联系更加紧密时间: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发电机、电力、新能源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英国人科克和慧斯通研制出第一台电报机成就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无线电报码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德国人本茨发明三轮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间:1914—1918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重新瓜分殖民地、民族矛盾等战争双方 同盟国:德、意、奥匈协约国:英、法、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点)1917年战局变化 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退出战争结果: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影响:给人类带来灾难、延缓人类文明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1、德国领土减小2、波兰复国欧洲领土在战前战后的变化 3、奥匈帝国分裂4、产生一些新兴国家5、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战后的局势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领导人:列宁、斯大林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时间:1929—1933标志:纽约股市崩溃持续时间长特点 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希特勒、墨索里尼、广田宏毅)对外侵略扩张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日本:中国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原因其他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协调帝国主义旧有矛盾,也孕育着新的冲突,使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达到极点(德国)2、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标志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同盟;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战争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瓜达卡纳尔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同盟瓦解;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概况结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影响: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几乎毁于一旦性质:战争初期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后期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影响: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几乎毁于一旦性质:战争初期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后期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 ①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 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世界历史小结:1、 两种类型的文明起源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2、 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3、两种资产阶级政权确立方式与两种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两种方式——革命与改革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4、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S,蒸汽机,英国,棉纺织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电力,美国德国,社会的巨大变革5、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德奥与英法俄,坦克与飞机,科技是双刃剑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德意日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同盟6、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7、四大航线迪 亚 士——葡萄牙,好望角哥 伦 布——西班牙,美洲达.伽马——葡萄牙,印度麦 哲 伦——西班牙,环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