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阐述( ) 崩溃( ) 绚丽( ) 襁褓( )束缚( ) 砥砺( ) 挣脱( ) 角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 野蛮 伽锁 相辅相成B.目睹 赋予 岐途 无所畏惧C.萦绕 严峻 厚待 自园其说D.湛蓝 挚爱 秩序 分崩离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昆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云南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D.云南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5.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结束后,某学校团委向中国女排发了一份贺电,其中有三个词语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忙修改。贺电原文:在举世瞩目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儿女,奋勇拼搏,不畏顽敌,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击败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在此,我们谨向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表示恭贺和敬意。6.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1)【标志探究】下图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口号积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都有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出现。请写出最少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3)【文化展示】今年是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2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其中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都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请任选其一介绍它的构成及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节选自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是什么?2.从文中看,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什么?3.“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一句中“其”指什么?4.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观念?5.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沸腾之夜孙大光自从我们进了大使馆的大礼堂后,这里就一直笼罩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之中。国际奥委会投票的程序极为严格、细致,甚至细致得让人感到有点儿烦琐。投票前的“准备活动”很多,有的人有些着急了。屏幕上,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讲完了。按照程序,下面就该投票了。这时,大礼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整个大礼堂里异常安静。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越来越严肃,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大屏幕。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派来参加声援的代表小沈悄悄来到我旁边说:“太紧张了,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投票终于开始了。第一轮投票结束后,负责计票的是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依(他是个大法官,是何振梁多年的好朋友,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他就非常支持我们)。我仔细地看着他的每个动作,他认真核对后,拿起一张纸——第一轮投票结果,站起来,走向主持人,把那张纸送给主持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主持人宣布伊斯坦布尔被淘汰。这是预料之中的。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结束了,我两眼紧盯着姆巴依。他反复进行核对。然后,他拿起一个信封。啊,我的心动了一下。他把一张纸——肯定是第二轮投票的结果,装进信封。啊!他把信封封上了!“我们成功了!”我镇静地、一字一句地脱口而出。多年的申办经验告诉我: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能在第二轮就胜出的只有中国北京!除北京外,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个可能,巴黎不可能!多伦多更没可能!“我们成功了!”虽然我的声音不大,但旁边的人几乎都把眼睛转向了我。我的话使他们无比兴奋、激动。小沈悄悄过来,用力摇着我的胳膊,小声而急切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我们成功了。”我一动没动,两眼直视前方。随即,大家又把目光迅速转向大屏幕——这时,姆巴依站起身来,拿着信封,走向萨马兰奇,把信封交给萨马兰奇。我知道,孕育了十年的“火山”就要爆发了。萨马兰奇带着他那一贯稳重的表情,慢慢地拿过信封,慢慢地拆开信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把这张纸打开,用眼睛看了一眼。然后,这位瘦瘦的、慈祥的西班牙老人开始慢慢地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整个大礼堂沸腾了!整个大使馆沸腾了!无论是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界人员;无论是体育明星、文艺明星,还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相互祝贺、拥抱,喊的、叫的、哭的、笑的、蹦的、跳的、互相拍照的。人们暂时忘记了这是在哪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困难,忘记了一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第一次沸腾了!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像在国内一样沸腾了。大使馆里的每个人,都在尽情释放自己的激动情绪。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激动的空气,到处都是中国国旗,到处都是一片红……莫斯科沸腾了!世界沸腾了!这一刻属于北京!这一刻属于中国!(节选自《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沈与“我”说的话?3.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作者这样表达重复吗?为什么?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同步练习(解析卷)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阐述( ) 崩溃( ) 绚丽( ) 襁褓( ) 束缚( ) 砥砺( ) 挣脱( ) 角色( )【答案】chǎn kuì xuàn qiǎng fù dǐ zhèng ju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此题要注意“阐”应该读三声,“挣” 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四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 野蛮 伽锁 相辅相成B.目睹 赋予 岐途 无所畏惧C.萦绕 严峻 厚待 自园其说D.湛蓝 挚爱 秩序 分崩离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伽”应改为“枷”;B项,“岐”应改为“歧”;C项,“园”应改为“圆”。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答案】C【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赘余、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爱耍嘴皮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彩不对。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昆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云南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D.云南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阶段性”应放在“成果”前;C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或者将“防止”改为“让”。6.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结束后,某学校团委向中国女排发了一份贺电,其中有三个词语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忙修改。贺电原文:在举世瞩目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儿女,奋勇拼搏,不畏顽敌,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击败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在此,我们谨向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表示恭贺和敬意。【答案】①将“儿女”改为“健儿”。②将“顽敌”改为“强手”。③将“恭贺”改为“祝贺”,或删去“和敬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语言得体就是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第①处应将“儿女”改为“健儿”,作为中学生不能把运动员看作“儿女”,称呼不当;第②处将“顽敌”改为“强手”,比赛的对方,不能看作“顽敌”,感彩不当;③应将“恭贺”改为“祝贺”,因为“恭贺”与后面的“敬意”意义上有重复。6.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1)【标志探究】下图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口号积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都有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出现。请写出最少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3)【文化展示】今年是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2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其中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都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请任选其一介绍它的构成及含义。【答案】(1)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都能在自己的国旗上至少找到一种五环上的颜色。(2)示例:①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②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激励一代人;③2016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一个新世界。(3)示例一:“舞动的北京”由三个部分构成:①会徽最上部分是一个像人形的“京”字中国印,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着浓重的中国韵味;②中间汉语拼音“Beijing”和“2008”字样,表明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和时间;③最下方奥运五环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示例二:“福娃”是五个拟人化的娃娃{男(晶晶、欢欢、迎迎);女(贝贝、妮妮)},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博大精深。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贝贝象征繁荣、晶晶象征欢乐、欢欢象征激情、迎迎象征健康、妮妮象征好运。【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 本题考查学生对徽标含义的理解。根据平时对奥运会的了解可知,奥运五环是由蓝、黑、红、黄、绿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这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大洲一 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2)本题考查奥运口号的积累。平时学习应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口号,如: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口号是“激励- -代人”等。(3)本题考查图文的转换。根据题目要求,从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中任选一样,分析其构成与含义即可。分析徽标等图案的构成,要注意一 定的顺序,如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或是按空间顺序来个绍;然后根据构图的元素及文字提示,分析其内在涵义。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节选自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2.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纯粹的竞技精神是指运动员欣赏自己作出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运动员的自得其乐,而奥林匹克精神是指将运动员内心的快乐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感染人、鼓舞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使世界凝聚在一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的能力。从“我们再回头来看刚才提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以及把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区别开来的特性,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可看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从“他喜欢施加于自己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紧张感,而且因为这种紧张感,即使他不能获胜,也会给人以胜利在望的感觉,但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可看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快感,而美感、荣誉感,只能从精神上获得。2.从文中看,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①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入歧途;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仔细阅读文章,可以整合为:改革教育的愿望,青少年因被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3.“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一句中“其”指什么?【答案】“其”指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可以找出指代的内容的。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然后通读句子,视句意的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结合“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一句前文的内容来分析,“其”指的是“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4.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观念?【答案】从原文看,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运动,应该是一种大众性的运动。因此,顾拜旦提倡的是“面向大众”的观念,这也是今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运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的句子“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这句话说明顾拜旦对前面的说法“只有有限一部分人参加”持否定态度,他的观点是“它必须要面向大众”,使奥林匹克成为全人类的运动。5.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答案】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结尾部分“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来提炼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沸腾之夜孙大光自从我们进了大使馆的大礼堂后,这里就一直笼罩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之中。国际奥委会投票的程序极为严格、细致,甚至细致得让人感到有点儿烦琐。投票前的“准备活动”很多,有的人有些着急了。屏幕上,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讲完了。按照程序,下面就该投票了。这时,大礼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整个大礼堂里异常安静。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越来越严肃,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大屏幕。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派来参加声援的代表小沈悄悄来到我旁边说:“太紧张了,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投票终于开始了。第一轮投票结束后,负责计票的是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依(他是个大法官,是何振梁多年的好朋友,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他就非常支持我们)。我仔细地看着他的每个动作,他认真核对后,拿起一张纸——第一轮投票结果,站起来,走向主持人,把那张纸送给主持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主持人宣布伊斯坦布尔被淘汰。这是预料之中的。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结束了,我两眼紧盯着姆巴依。他反复进行核对。然后,他拿起一个信封。啊,我的心动了一下。他把一张纸——肯定是第二轮投票的结果,装进信封。啊!他把信封封上了!“我们成功了!”我镇静地、一字一句地脱口而出。多年的申办经验告诉我: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能在第二轮就胜出的只有中国北京!除北京外,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个可能,巴黎不可能!多伦多更没可能!“我们成功了!”虽然我的声音不大,但旁边的人几乎都把眼睛转向了我。我的话使他们无比兴奋、激动。小沈悄悄过来,用力摇着我的胳膊,小声而急切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我们成功了。”我一动没动,两眼直视前方。随即,大家又把目光迅速转向大屏幕——这时,姆巴依站起身来,拿着信封,走向萨马兰奇,把信封交给萨马兰奇。我知道,孕育了十年的“火山”就要爆发了。萨马兰奇带着他那一贯稳重的表情,慢慢地拿过信封,慢慢地拆开信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把这张纸打开,用眼睛看了一眼。然后,这位瘦瘦的、慈祥的西班牙老人开始慢慢地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整个大礼堂沸腾了!整个大使馆沸腾了!无论是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界人员;无论是体育明星、文艺明星,还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相互祝贺、拥抱,喊的、叫的、哭的、笑的、蹦的、跳的、互相拍照的。人们暂时忘记了这是在哪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困难,忘记了一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第一次沸腾了!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像在国内一样沸腾了。大使馆里的每个人,都在尽情释放自己的激动情绪。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激动的空气,到处都是中国国旗,到处都是一片红……莫斯科沸腾了!世界沸腾了!这一刻属于北京!这一刻属于中国!(节选自《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①写大使馆的大礼堂内紧张、兴奋的气氛,为下文写两轮投票时大家的紧张心情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沸腾做铺垫;②写国际奥委会投票程序的严格、细致,一方面突出了申奥的不易,另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是名副其实的。【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下文和做铺垫的作用。结构上:为下文写两轮投票时大家的紧张心情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沸腾做铺垫。内容上:写国际奥委会投票程序的严格、细致,一方面突出了深奥的不易,另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是名副其实的。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沈与“我”说的话?【答案】以点带面,突出说明在大使馆内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兴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作者写小沈与“我”的对话,从方法上讲,这是以点带面,突出表现了在大使馆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兴奋之情。作答时要联系一下语境。3.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作者这样表达重复吗?为什么?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答案】不重复。作者连用六个“已经”,表明投票结果已经出炉,中国申奥成功已成定局,确信无疑,作者的自信与喜悦溢于言表。【解析】本题考查反复修辞的作用。作者连用六个“已经”,这是词语上的反复。强调投票结果出炉,中国申奥成功已成定局,确信无疑,作者的自信与喜悦溢于言表。所以说这六个“已经”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激动的心情。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排比;以铺排的内容、整齐的句式、高昂的气势,尽情抒发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大礼堂内中国人的激动、喜悦之情和“沸腾”之态。【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本题连用四个“无....还.....这是运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内容丰富、句式整齐、气势高昂,抒发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大礼堂内中国人的激动、喜悦之情和“沸腾”之态。作答此题,首先要点明描写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顾拜旦的相关常识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4.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演讲的语气特点。 5.理解奥林匹克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德和超前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顾拜旦的相关常识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演讲的语气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2008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我们能听出有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在召唤。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它是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一起听听他为奥运会这项伟大的运动会在全世界推广的声音。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他是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会旗 。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自有超越的领域”,并确立了他终生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192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顾拜旦一生著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国教育学》《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体育颂》等著作。2、写作背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创办到1912年举行第5届奥运会前夕,暴露出了不少弊端。仅以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为例,由于英国裁判偏袒本国选手引起其他国家选手,特别是美国选手的不满,致使美国选手弃权罢赛以示抗议。这类事情在顾拜旦看来显然都是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思想的。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他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取消。致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于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作此演说,以重申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3、知识链接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或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就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1%BE%E6%8B%9C%E6%97%A6?)的好友亨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9%A9%AC%E4%B8%81%C2%B7%E8%BF%AA%E4%B8%9C?)·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9%A9%AC%E4%B8%81%C2%B7%E8%BF%AA%E4%B8%9C?)马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9%A9%AC%E4%B8%81%C2%B7%E8%BF%AA%E4%B8%9C?)·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9%A9%AC%E4%B8%81%C2%B7%E8%BF%AA%E4%B8%9C?)迪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9%A9%AC%E4%B8%81%C2%B7%E8%BF%AA%E4%B8%9C?)于1895年提出的,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将上述格言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 奥林匹克会旗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原来是概括各国国旗的颜色,1979年又解释为:“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更进一步的说明是: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天蓝色代表大洋洲,黑色代表非洲。4、读准下列的字音骤雨( ) 襁褓( ) 浩劫( )携手并进( ) 姊妹( ) 嵌入( )绚丽( ) 误入歧途( ) 枷锁( )愚蠢( ) 拙劣( ) 不朽( )祈祷( ) 含苞欲放( ) 分崩离析( ) 行将就木( ) 相辅相成( ) 自圆其说( )5、解释下列的词语并掌握【复兴】 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浩劫】 大灾难。【萦( yíng )绕】 萦回环绕,余音萦绕。【指摘】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推崇】 十分推重。【日益】 一天比一天更加。【暴风骤雨】 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误入歧途】 因受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拙劣】 笨拙而低劣。【一呼百应】 形容响应的人很多。【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自圆其说】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三、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课文,说说作者这次演讲是以什么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包括几层意思?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第1-4自然段):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第二层(第5自然段):阐明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第三层(第6、7自然段):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第四层(第8、9自然段):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第五层(第10自然段):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2.阅读全文,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质:奥林匹克实际上是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把提高人的体质、才智和意志素质结合为一个平衡的整体,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 影响: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3.顾拜旦倡导的近代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促进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四、合作探究1.文章中说的“5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写于1919年4月,“5年前”是指1914年,“在这期间”指到作者演讲时为止的五年,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8)等重大事件。五年来,战火把奥林匹克精神粉碎了,作者在这里纪念恢复,因此具有重大意义。2.下面请同学们阅读2、3段,说说奥林匹克精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文中圈出关键词。第2段:“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可见,人类在大自然中最开始是充满恐惧,“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第3段:但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平和”是姊妹,它们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所以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恐惧—勇气—自信与平和。3.请同学们朗读第4段,圈出关键词,说说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不同。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运动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愉悦感,奥林匹克主义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4.请同学们阅读第5段,说说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满“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5.请同学们阅读第7段,划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句子。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主要体现在:①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仍可促进和平。②虽“不足以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但仍可促进公平。③虽“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 总之,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和平性、公平性和教育性,并为大众所享受,就是完美、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6.课文最后一段说:“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这段话如何理解?(1)时势依然严峻。①奥林匹克运动只是贵族的活动,大众被排除在外;②人们渴望进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③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这些都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2)破晓的黎明。奥林匹克精神已逐渐被青年所崇尚,它必将以现代化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3)“沉甸甸金黄的麦穗” 比喻沉甸甸的收获,作者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五、课堂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浩劫(jié) 湛蓝(zhàn) 狂风骤雨(jù)B.枷锁(jiā) 拙劣(zhuó) 含苞欲放(bāo)C.祈祷(qǐ) 萦绕(yíng) 一呼百应(yìng)D.愚蠢(chǔn) 指摘(zhāi) 携手并进(x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涎生 奠定 挚爱 共聚一堂B.赋于 呆板 目睹 愧不敢当C.声誉 绚丽 束缚 误入岐途D.恢复 呈现 肤浅 自圆其说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4.下列有关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B.顾拜旦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精神能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C.演讲者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的独特见解牵动着听众的心。D.顾拜旦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所以演讲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第二课时1、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了解了奥利匹克运动复兴的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眼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二、合作探究1、学完这篇课文,说说要怎样诵读这篇演讲词。明确:抬头挺胸,精神饱满,注意语气、手势及神态等。2.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有哪些?①准确性。演讲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 如第1自然段,“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崭新角色”把“奥林匹克”当作人来写,准确阐明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今的意义与以往不同。②简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 ③通俗性。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个性化。④语言要生动、形象、感人。 如“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将“勇气”以“花”的形象展示出来,具体形象。⑤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打动听众,富有感召力。 如第4自然段描述奥林匹克主义带给参与者的快乐,“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会是怎样的情景”。最后一段畅想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未来:“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声音: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快慢缓急要适宜语调:抑扬顿挫要适当3.尝试演讲,揣摩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演讲呢?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呢? 明确:这句话赞美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应该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充满自信”四个字要重读。(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明确:“包括”“超越”这几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这个句子还包含了一重转折,也需要重读。(3)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句话将“愉悦”比作泉水般“喷涌”,表现了情感的外露,将“奥林匹克精神”比作“阳光”“音乐”和“珠宝”,营造美好的境界,突出了愉悦的程度之深。排比句式,语言气势强烈。应用愉悦、赞美、强烈的语气朗读这段话。(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朗读呢? 明确: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必将”二字体现了作者的信心,需要重读。“沉甸甸和金黄麦穗”用来形容运动健儿的累累硕果,也需要重读。4.品析下面的句子。(1)、“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反问。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流露出顾拜旦的强烈不满,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大众参与”。(2)、“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信”比作“良药”,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类根除恐惧的巨大效用。将“自信”与“平和”赋予人的情态,“携手并进”写出了二者缺一不可。(3)、“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将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美好前景比作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就、收获比作“金黄麦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号召力。(4)、第④段中,“两者区别”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般的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欣赏自己做出的努力,它是纯粹的竞技精神,只是自得其乐;奥林匹克主义是指将运动员内心的愉悦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合在一起感染人、鼓舞人。通过对比,让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5)、 “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欣赏该语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结尾处运用了象征手法,“破晓的黎明”象征奥林匹克即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天空必将万里无云”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影响全世界。这是作者对冷峻现实的认识,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含蓄地描绘出奥林匹克主义美好、光明的前景。这种对奥林匹克主义美好明天的憧憬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情感。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1)比喻论证。 论证“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这一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勇气”比作“花朵”,把“平和”和“自信”比作“姊妹”;阐述“重振奥运会的途径”时,将“奥林匹克”的恢复比作“再次含苞欲放的花朵”;论述“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时,把“美好的未来”比作“沉甸甸的金黄麦穗”。(2)举例论证。通过“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的事例,论证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运动的区别。三、写作特点1.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 顾拜旦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首先应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简短的演说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运用对比,观点鲜明。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说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奥林匹克精神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又如课文第5自然段,将当时对青少年的错误教育和作者提倡的教育观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复兴体格训练,通过体育竞赛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的重要性、必要性。3.见解独特,语言简练优美。 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阐述。在演说中,作者不断地使用反问、排比等手法,盛赞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给听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当它为灿烂的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等语句,形象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四、文章主旨这篇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五、课堂小结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推荐同学们阅读顾拜旦的《体育颂》。六、课堂检测阅读《体育颂》,回答问题。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不可超过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啊,体育,你就是勇气!肌肉用力的全部含义是勇于搏击。若不为此,敏捷、强健有何用?肌肉发达有何益?我们所说的勇气,不是冒险家押上全部赌注似的蛮干,而是经过慎重的深思熟虑。啊,体育,你就是荣誉!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有人要耍弄见不得人的诡计,以此达到欺骗同伴的目的。他内心深处却受着耻辱的绞缢。有朝一日被人识破,就会落得名声扫地。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1.概括选文内容。 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2.这四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正义、勇气、荣誉、乐趣。3.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体育是绝对公平的,公正、真实记录你的成绩,任何人都不能投机取巧,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能通过艰苦的训练而获得的体力去沉着应战,勇于超越的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正义。4.选文每段的开头都有“啊,体育,你就是……”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段与段之间构成排比,增强了语气语势,富有感染力;每段表达的内容更明确,更易于把握。5. 把第四段放在一、二段之间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乐趣是人类精神渴望的目标。这个句子只能放在开头或结尾,放在一、二句之间使文章层次不清。6.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指耍弄诡计欺骗同伴的人。 结局是内心受到绞缢,名声扫地。七、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第1 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彩瞬间新课导入“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2008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我们能听出有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在召唤。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它是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一起听听他为奥运会这项伟大的运动会在全世界推广的声音。学习目标1.了解顾拜旦的相关常识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4.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演讲的语气特点。 5.理解奥林匹克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德和超前的思想。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第1 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第一课时作者简介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他是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会旗 。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自有超越的领域”,并确立了他终生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192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顾拜旦一生著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国教育学》《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体育颂》等著作。点击播放顾拜旦.mp4写作背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创办到1912年举行第5届奥运会前夕,暴露出了不少弊端。仅以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为例,由于英国裁判偏袒本国选手引起其他国家选手,特别是美国选手的不满,致使美国选手弃权罢赛以示抗议。这类事情在顾拜旦看来显然都是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思想的。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他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取消。致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于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作此演说,以重申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知识链接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或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就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点击播放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mp4知识链接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的好友亨利·马丁·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将上述格言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 知识链接奥林匹克会旗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原来是概括各国国旗的颜色,1979年又解释为:“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更进一步的说明是: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天蓝色代表大洋洲,黑色代表非洲。预习检查骤雨( ) 襁褓( ) 浩劫( )携手并进( ) 姊妹( ) 嵌入( )绚丽( ) 误入歧途( ) 枷锁( )愚蠢( ) 拙劣( ) 不朽( )祈祷( ) 含苞欲放( ) 分崩离析( ) 行将就木( ) 相辅相成( ) 自圆其说( )qiǎng bǎojiéxiézǐqiànxuànjiā zhuō qíchǔnzhòuxiǔqí dǎobāoxíngfǔbēngyuán1、读准下列的字音预习检查【复兴】 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浩劫】 大灾难。【萦( yíng )绕】【指摘】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推崇】 十分推重。【日益】 一天比一天更加。【暴风骤雨】 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萦回环绕,余音萦绕。2、解释下列的词语并掌握预习检查【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误入歧途】 因受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拙劣】 笨拙而低劣。【一呼百应】 形容响应的人很多。【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自圆其说】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课文,说说作者这次演讲是以什么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包括几层意思?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第1-4自然段):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第二层(第5自然段):阐明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第三层(第6、7自然段):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第四层(第8、9自然段):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第五层(第10自然段):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整体感知2.阅读全文,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实质:奥林匹克实际上是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把提高人的体质、才智和意志素质结合为一个平衡的整体,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 影响: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整体感知3.顾拜旦倡导的近代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促进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合作探究1.文章中说的“5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写于1919年4月,“5年前”是指1914年,“在这期间”指到作者演讲时为止的五年,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8)等重大事件。五年来,战火把奥林匹克精神粉碎了,作者在这里纪念恢复,因此具有重大意义。合作探究2.下面请同学们阅读2、3段,说说奥林匹克精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文中圈出关键词。第2段:“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可见,人类在大自然中最开始是充满恐惧,“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第3段:但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平和”是姊妹,它们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所以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恐惧—勇气—自信与平和。合作探究3.请同学们朗读第4段,圈出关键词,说说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不同。 第4段: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到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合作探究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运动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愉悦感,奥林匹克主义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合作探究4.请同学们阅读第5段,说说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 根本出发点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满“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合作探究5.请同学们阅读第7段,划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句子。 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合作探究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主要体现在:①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仍可促进和平。②虽“不足以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但仍可促进公平。③虽“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 总之,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和平性、公平性和教育性,并为大众所享受,就是完美、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合作探究6.课文最后一段说:“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这段话如何理解?(1)时势依然严峻。①奥林匹克运动只是贵族的活动,大众被排除在外;②人们渴望进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③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这些都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2)破晓的黎明。奥林匹克精神已逐渐被青年所崇尚,它必将以现代化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3)“沉甸甸金黄的麦穗” 比喻沉甸甸的收获,作者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课堂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浩劫(jié) 湛蓝(zhàn) 狂风骤雨(jù)B.枷锁(jiā) 拙劣(zhuó) 含苞欲放(bāo)C.祈祷(qǐ) 萦绕(yíng) 一呼百应(yìng)D.愚蠢(chǔn) 指摘(zhāi) 携手并进(xié)【解析】:A.骤—zhòu。B.拙—zhuō。C.祈—qí。D课堂检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涎生 奠定 挚爱 共聚一堂B.赋于 呆板 目睹 愧不敢当C.声誉 绚丽 束缚 误入岐途D.恢复 呈现 肤浅 自圆其说【解析】:A项涎—诞;B项于—予;C项岐—歧。D课堂检测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解析】:C项“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爱耍嘴皮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彩不对。C 课堂检测4.下列有关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B.顾拜旦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精神能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C.演讲者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的独特见解牵动着听众的心。D.顾拜旦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所以演讲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解析】:由文中语句“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可知B项表述有误。B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第1 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了解了奥利匹克运动复兴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眼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演讲训练①准确性。演讲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 如第1自然段,“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崭新角色”把“奥林匹克”当作人来写,准确阐明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今的意义与以往不同。②简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 ③通俗性。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个性化。合作探究1.学完这篇课文,说说要怎样诵读这篇演讲词。抬头挺胸,精神饱满,注意语气、手势及神态等。2.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有哪些?④语言要生动、形象、感人。 如“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将“勇气”以“花”的形象展示出来,具体形象。⑤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打动听众,富有感召力。 如第4自然段描述奥林匹克主义带给参与者的快乐,“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会是怎样的情景”。最后一段畅想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未来:“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合作探究声音: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快慢缓急要适宜语调:抑扬顿挫要适当合作探究 3.尝试演讲,揣摩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演讲呢?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呢? 明确:这句话赞美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应该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充满自信”四个字要重读。合作探究(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明确:“包括”“超越”这几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这个句子还包含了一重转折,也需要重读。合作探究(3)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句话将“愉悦”比作泉水般“喷涌”,表现了情感的外露,将“奥林匹克精神”比作“阳光”“音乐”和“珠宝”,营造美好的境界,突出了愉悦的程度之深。排比句式,语言气势强烈。应用愉悦、赞美、强烈的语气朗读这段话。合作探究长句中注意换气停顿。(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朗读呢? 明确: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必将”二字体现了作者的信心,需要重读。“沉甸甸和金黄麦穗”用来形容运动健儿的累累硕果,也需要重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品析下面的句子。(1)、“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反问。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流露出顾拜旦的强烈不满,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大众参与”。合作探究(2)、“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信”比作“良药”,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类根除恐惧的巨大效用。将“自信”与“平和”赋予人的情态,“携手并进”写出了二者缺一不可。4.品析下面的句子。合作探究(3)、“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将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美好前景比作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就、收获比作“金黄麦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号召力。4.品析下面的句子。合作探究(4)、第④段中,“两者区别”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般的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欣赏自己做出的努力,它是纯粹的竞技精神,只是自得其乐;奥林匹克主义是指将运动员内心的愉悦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合在一起感染人、鼓舞人。通过对比,让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合作探究(5)、 “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欣赏该语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合作探究(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结尾处运用了象征手法,“破晓的黎明”象征奥林匹克即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天空必将万里无云”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影响全世界。这是作者对冷峻现实的认识,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含蓄地描绘出奥林匹克主义美好、光明的前景。这种对奥林匹克主义美好明天的憧憬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情感。合作探究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1)比喻论证。 论证“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这一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勇气”比作“花朵”,把“平和”和“自信”比作“姊妹”;阐述“重振奥运会的途径”时,将“奥林匹克”的恢复比作“再次含苞欲放的花朵”;论述“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时,把“美好的未来”比作“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合作探究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2)举例论证。通过“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的事例,论证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运动的区别。拓展延伸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竞技精神,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为了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谈一谈你的看法。 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于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运用这种体育精神,崇尚这种人生观,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超越自我,把更高的要求当作是对自己新的挑战,激发自身斗志,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梦想。 写作特点1.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 顾拜旦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首先应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简短的演说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运用对比,观点鲜明。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说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奥林匹克精神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又如课文第5自然段,将当时对青少年的错误教育和作者提倡的教育观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复兴体格训练,通过体育竞赛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的重要性、必要性。写作特点3.见解独特,语言简练优美。 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阐述。在演说中,作者不断地使用反问、排比等手法,盛赞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给听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当它为灿烂的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等语句,形象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主旨这篇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课堂小结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推荐同学们阅读顾拜旦的《体育颂》。点击播放体育颂视频.mp4课堂检测阅读《体育颂》,回答问题。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不可超过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啊,体育,你就是勇气!肌肉用力的全部含义是勇于搏击。若不为此,敏捷、强健有何用?肌肉发达有何益?我们所说的勇气,不是冒险家押上全部赌注似的蛮干,而是经过慎重的深思熟虑。啊,体育,你就是荣誉!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有人要耍弄见不得人的诡计,以此达到欺骗同伴的目的。他内心深处却受着耻辱的绞缢。有朝一日被人识破,就会落得名声扫地。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课堂检测1.概括选文内容。2.这四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3.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正义、勇气、荣誉、乐趣。体育是绝对公平的,公正、真实记录你的成绩,任何人都不能投机取巧,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能通过艰苦的训练而获得的体力去沉着应战,勇于超越的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正义。课堂检测4.选文每段的开头都有“啊,体育,你就是……”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把第四段放在一、二段之间行不行,为什么?6.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结局如何?不行,因为乐趣是人类精神渴望的目标。这个句子只能放在开头或结尾,放在一、二句之间使文章层次不清。指耍弄诡计欺骗同伴的人。结局是内心受到绞缢,名声扫地。段与段之间构成排比,增强了语气语势,富有感染力;每段表达的内容更明确,更易于把握。板书设计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回顾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发展情况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平和、自信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指出奥林匹克的另一特点——大众参与表明对奥林匹克未来的憧憬倡导奥林匹克精神复兴25周年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学设计.doc 体育颂视频.mp4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mp4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doc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朗读.mp3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pptx 顾拜旦.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