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的诞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近代科学的诞生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第二课时 近代科学的诞生(40分钟)
课程标准
列举历史上的有关言论,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特色。
课标解读
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通过“历史上的有关言论”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使学生明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八年级上中的《综合探究二》列举了:孟子、荀子、恩格斯等人的言论,本课又一次引用培根的言论,来进一步阐析这个问题,使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是八年级的课程目标之一。本目标内容是从文化的角度,要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成就及特色,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内容分析
本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课文选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启蒙运动等内容。从时间上看,正是从中世纪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时间跨度也很大,从14世纪到17世纪。而这一时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走出中世纪宗教蒙昧和专制束缚,所以课文用的标题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因此,本节课“近代科学的诞生”选取的内容侧重于与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斗争,是在“冲破思想的牢笼”的主题下进行选材的,教学应该围绕这个主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地关系、牛顿、现代科技成就及作用,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这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展开探究学习。但是,学生对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特点,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还是难以理解的;对于科技的作用,尤其是负面作用,也是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加以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图表,整理近代科学产生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及贡献;比较托勒密、哥白尼、布鲁诺三位科学家的不同宇宙观;分析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
学习从多角度的看待科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读图、比较三位科学家的不同宇宙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从历史材料(包括图片)获取信息;
学生学习运用图表整理历史知识;
学生通过对近代科学产生的作用的讨论,让学生学习从多角度地看待科学的作用,学习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知识就是力量”的讨论,结合其他言论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
学生通过“感悟”,学习和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理解科学精神。
(3)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会辩证的看待科学的作用,理解科学与人文并重。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对历史上有关言论的学习,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既是课标要求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近代科学产生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①展示图片②提问:“神六”上天说明了什么?③转承: 看图思考回答 从学生已知导入
读图学史探索知识 ①呈现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布鲁诺又提出了什么不同的观点?②补充:伽利略——近代实验科学之父;布鲁诺的科学发现事迹③再次呈现图片,提出两位科学家的观点,是否有价值的东西?牛顿的科学贡献④梳理诞生过程⑤渗透学法:图表法 看图思考讨论回答 学习获取信息,探索近代科学诞生的过程
体验过程获得启迪 ①你感悟到什么道理?②用谈话法讲解人地关系 思考谈体会 体验科学家的品质认识人地关系
联系知识探究原因 ① 那么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文概括原因举例说明理解原因 学生理解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因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科学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分组探究讨论发言 分组探究分析作用
总结本课再次体验 你这节课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说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