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试卷ABc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试卷ABc卷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 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B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黑龙江省
3、我国省级行政区中,省共有( D )
A、34个 B、32个 C、28个 D、23个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 )
A、中央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5、我国濒临三个海或洋的省级行政区是( D )
A、山东省 B、辽宁省 C、福建省 D、台湾省
6、我国完全处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 D )
A、台湾省 B、广东省 C、云南省 D、海南省
7、黄河下海流域面积特别狭窄的原因是( A )
A、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支流难以汇入
B、华北平原气候干旱,无支流汇入
C、河床、堤坝高于地面,支流无法汇入
D、河道两侧山脉夹峙,支流无法汇入
8、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C )
A、12% B、18% C、22% D、28%
9、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少数民族因为人口少,分布地区较窄
B、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
C、东南沿海地区没有少数民族分布
D、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10、我国的地形种类很多,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其中所占面积最小的是…( D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11、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是( C )
A、鱼米之乡 B、牧人的天堂 C、天府之国 D、人间天堂
1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  A )
A、长江上游的特征  B、长江中游的特征
C、黄河上游的特征  D、黄河中游的特征
13、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4、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 A  )
A、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B、地形类型不一
C、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D、气温高低变化不一
15、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有( B  )
A、青、藏  B、青、蜀  C、川、藏  D、川、陇
16、下列省会城市中,位于黄河干流沿岸的是( C )
A、西宁市和西安市 B、兰州市和太原市
C、兰州市和郑州市 D、呼和浩特和银川市
17、我国著名的人口分界线是( A )
A、黑河——腾冲一线 B、黑河——昆明一线
C、哈尔滨——昆明一线 D、北京——腾冲一线
18、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完全正确的是( D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20、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C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D、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二、是判断题(下列表述,您认为正确的请填√,错误的请填X。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北方地区不仅陆路交通发达,水路交通也十分方便。 ( X )
22.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温差大。 (√ )
23.我国西部地区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 ( X )
24.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 X )
25.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西部地区。 ( √ )
三、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0分)
26、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
27、我国海陆兼备,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______亚欧_______大陆;东濒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__太平_____洋。
28、____长江___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
29、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上虞市属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_______气候,你家乡以____平原(南部丘陵) _______地形为主。
30、____黄河___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___含沙____ 量最大的河流。
31、季风气候具有______雨热同期_______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生长极为有利。但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也会给我国带来______水旱_______灾害。
四、读图题(读下列地图,完成相关题目,共20分)
31、读长江水系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每空1分,共7分)
(1)、长江的源头是:__________峰。
(2)、正在兴建的水利枢纽:②
(3)、支流:⑤ ⑥ ,⑦ ;
(4)、湖泊:⑧ ,⑨ ;
答案:(1)、各拉丹冬(2)、②长江三峡 (3)、 ⑤嘉陵江 ⑥乌江 ⑦汉江 (4)、⑧洞庭湖 ⑨鄱阳湖
32、读《中国地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每空1分,共13分)
(1)邻国: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省级行政区:
E、__________;
D、__________;
N、__________;
F、__________。
(3)、海域:
C、___________海;
G、___________海;
H、___________海。
(4)、河流:
I、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
(5)、地形区:M所以的地形区、____________高原。O所在的地形区__________平原。
答案:(1)、邻国:A、蒙古 B、印度
(2)、省级行政区:E、黑龙江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N、四川省F、广西壮族自治区 (3)、海域:C、黄海 G、东海 H、南海
(4)、河流:I、黄河 L、长江
(5)、地形区:M所以的地形区:青藏高原 O所在的地形区:华北平原
五、活动探究题:(本题共20分)
3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以北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1月平均气温低于0度,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以南是亚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平均气温高于0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1)、请问:秦淮线南北的气候差异造成南北方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差异?(8分)
(2)、请问生活在秦淮线南北的人们在居住、饮食和交通等方面有哪些区别?(12分)
答案:(1)、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2) 、民居:北方人住的房子注意防寒,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南方人住的房子很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泄雨水。饮食习惯: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交通工具: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基本没有水运;南方不仅有陆路交通,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PAGE
2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A卷)
一、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2分,共24分)
1、我国海陆兼备,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___亚欧__大陆;东濒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太平____洋。
2、“省”作为我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正式出现在___元朝___朝,那时的省被称为__行中书省(或简称:行省)_。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___ _134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___3___倍。
4、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是_____高原_____和____盆地_____。
5、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_____资源__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_经济_____优势,缩小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6分)
7、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C )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8、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B  )
A.云南省和辽宁省  B.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D.吉林省和海南省
9、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10、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是( B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连山
1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D  )
A.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B.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C.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12、下列地形单元①柴达木盆地 ②东南丘陵 ③黄土高原 ④天山山脉 ⑤长白山脉 ⑥成都平原 其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A )
A、②⑤    B、③④ C、⑤⑥ D、①⑥
13、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的( B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 D )
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境上 B、中国与泰国之间的边境上
C、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边境上 D、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边境上
15、我国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是( C )
A、太行山——长江 B、大别山——淮河
C、秦岭——淮河 D、大别山——海河
16、下列省区轮廓与对应的简称完全正确的是( D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B.新疆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区
C.黑龙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  D.台湾是我国最东边的一个省区
18、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的(  B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9、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少数民族因为人口少,分布地区较窄  B.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
C.东南沿海地区没有少数民族分布  D.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三、连一连(10分)
20、将下列地名与其美称连接起来。
答案:
21、将下列省区的简称和省会城市连接起来。
答案:
四、读一读,练一练(21分)
22、读下面这幅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地势特点怎样?(2分)
(2)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2分)
(3)图中所显示的第一、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分别是什么地形区?海平面又是什么海的海平面?(4分)
答案: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3)一级、青藏高原 二级、黄土高原 三级、华北平原 黄海
23、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请结合课本,对东西部具体的差异作一些比较,完成
下面的表格:(本题共13分)
答案 :略
五、想一想,写一写:(19分)
24.暑假里小敏和他的爸爸乘火车从上虞出发,在杭州稍作逗留,游玩了一些名胜古迹,然后北上去乌鲁木齐游玩,发现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村镇连接不断;在兰州,房屋的数量大大减少;过了青海进入新疆境内发现要走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几户人家,有些地方方圆百里不见人烟,且很少有植被,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也差异很大。请你回答:
(1)小敏沿途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杭甬线、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线、
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线。(2分)
(2)小敏看到的现象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这一特点的地理界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简单说说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吗?(4分)
(3)小敏发现那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差异很大,我们以______________为主食,兰州人们以______________为主食,我们的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这一特点的地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你能帮小敏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吗?(2分)
答案:(1)沪杭线、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
  (2)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符合题意即可
  (3)米饭、面食、注意通风、防水等、有取暖设备等;秦岭─淮河;从气候差异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10分)
(1)我国东、中、西部主要指标一览表
指标(1995年)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占全国(%) 16 27 57
人口占全国(%) 41.3 35.8 22.9
GDP全国(%) 58.2 27.6 14.2
人均GDP(元) 807(上海2096) 442(湖北499) 355(贵州216)
(2)为了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推进社会全面发展,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西部开发“铺路搭桥”,东部地区也积极为爵部大开发做贡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
(1)分析上表说明东、西部有何差异?(3分)
(2)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著名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3)你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3分)
答案:(1)说明了东部地区面积所占比例小,人口却很多,经济发达,GDP所占比重大,人均 GDP高。西部却相反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
(3)有利于全国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巩固国防;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PAGE
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 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C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2、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B )
A、云南省和辽宁省 B、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D、吉林省和海南省
3、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4、我国全部位于非季风区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5、我国拥有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C )
A、内蒙古自治区 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6、我国的两大岛屿和两大半岛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 )
A、海南岛、台湾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B、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岛、海南岛
C、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南岛、台湾岛
D、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7、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互不相邻的是( B )
A、河南、河北 B、山东、山西
C、广东、广西 D、湖南、湖北
8、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 A )
A、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B、地形类型不一
C、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D、气温高低变化不一
9、我国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B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0、下列长江的支流,位于长江上游的是…( A )
A、乌江 B、湘江 C、赣江 D、汉江
1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一般是指( D )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高原 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D )
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3、长江发源于( B )
A、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B、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峰
C、西藏自治区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D、西藏自治区的各拉丹东雪峰
14、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15、我国人民币纸币上都印有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币值及发行机关的名称,请问共有(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6、分布在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B )
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盆地
17、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D )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水资源短缺
C、气候干旱 D、土地肥沃
18、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D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9、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D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20、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A )
A、青海和四川 B、青海和西藏
C、西藏和四川 D、河南和湖北
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0分)
21、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了便于管理,全国的行政区基本上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 、 县(自治县、市) 、 乡(镇) 三级。
22、季风气候具有 雨热同期 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生长极为有利。
23、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 资源 优势转化为 经济 优势,缩小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
24、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正在实施的著名工程有 南水北调 、 西气东输 和 西电东送 等。
2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浙江省属__亚热带季风___气候;山东省属_____温带季风____气候。
三、读图题(读下列地图,完成相关题目,共20分)
26、读下列《中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每空1分,共15分)
(1)、邻国: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岛屿:E__________,F__________。
(4)、海域:G__________,H__________。
(5)、海峡:I__________,J__________。
(6)、大洋:K__________,L__________。
(7)、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
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
位,与______洲的面积大体相等。
答案:
(1)、邻国:A、俄罗斯 B、印度 (2)、隔海相望的国家:C、韩国 D、日本
(3)、岛屿:E、台湾岛 F、海南岛 (4)、海域:G、渤海 H、南海
(5)、海峡:I、台湾海峡 J、马六甲海峡 (6)、大洋:K、太平洋 L、印度洋
(7)、960、三、欧
27、读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回答:(5分)
(1)、黄河“地上河”河段主要分布在哪几个省区?
(2)、“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河南、山东
(2)、答题要点: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导致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相关问题:
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人口密度为392.0人/平方公里,中部地区(8个省)为241.4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为52.5人/平方公里,与此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置,依次为108.6万平方公里、158.5万平方公里和692.7万平方公里。
(1)、计算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6分)
(2)、写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2分)
(3)、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东密西疏的状况有何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
(1)、东部451.2 人/平方千米 中部265.0人/平方千米 西部52.0人/平方千米
(2)、黑河——腾冲
(3)、我国东密西疏的状况更明显了。原因:略。
五、活动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答题要点: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濒太平洋,沿海有许多良港,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从纬度位置来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