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追求真善美(第二课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追求真善美(第二课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资源简介

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知识点解读
一、科技成就:
1、成就:1964—1966—1967—1970—1973—1975—1983—1997—2003—2007
2、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党的正确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邓小平多次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技和生产力紧密结合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5)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较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
二、“双百”方针
1、含义:
2、经验教训:历史证明,“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相反,“双百”方针被践踏,就易导致“百花凋零”、“万马齐喑”局面的出现,社会科学遭受浩劫。因此,“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使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三、国运兴衰,系与教育
单 元 检 测
1、齐奥克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确切是指:A
2、下列有关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按照生产——技术——科学的顺序发展 ②科学在三者中扮演最积极的角色 ③现代科学是构成现代技术的知识基础 ④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B、学者在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D、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4、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且充分说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灿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线材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线材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之一,这种超导线材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6、“我带了几双眼下还不能生产的呢绒袜子送给我的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说这番话的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李四光 D、袁隆平
7、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氢弹爆炸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神舟”航天研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8、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0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有人对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心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有:
①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②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大跃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有关教育对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B、教育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C、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教育的普及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