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共43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共43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社会与国家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这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一、夏朝
新知讲解
约公元前2070年前,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夏王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新知讲解
起止时间:


重要君主:

夏朝的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前后
禹(开国之君)、启、
桀(亡国暴君)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疆域
1.夏朝的建立与统治
新知讲解
炎帝
黄帝




禅让制

世袭制
制度:
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思考一下,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新知讲解
禅让制
世袭制
(才德推举)
(父死子继)
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新知讲解
都城:
夏朝的都城以宗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散布着许多农业村落和一些作坊。考古学家在河南偃(Yan) 师二里头发现了大型宫殿遗址,这里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这座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新知讲解
2.夏朝的灭亡
夏桀的残暴
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个国君是桀。桀残暴无度,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反抗。商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二、商朝
新知讲解
1.商朝的建立和统治
起止时间:

重要君主:

都城: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开国之君)
纣(亡国暴君)
亳、殷
新知讲解
2.商朝的青铜文明
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青铜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四羊方尊
新知讲解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新知讲解

食器
酒器
乳钉纹铜方鼎
青铜鼎
青铜甗[yǎn]
青铜豆
酗[xù]亚方尊
青铜方斝[jiǎ]
青铜角
青铜提梁卣[yǒu]
新知讲解


青铜矛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yuè]
云雷纹矛
青铜戈
盛水器


农具



新知讲解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青铜器的意义:
新知讲解
2.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王室贵族遇上大小事情,都要用占卜确定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称为“卜辞”。
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新知讲解
你能猜出这些文字吗?(十二生肖)












甲骨文
新知讲解
比较一下,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有什么共同点?
①都是象形文字;
②都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
③都能记录语言,有相对固定的音、形、义;
④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新知讲解
思考一下,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历史进程,使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真实的反应了商朝的社会风貌,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新知讲解
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严酷的刑法。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新知讲解
商纣王的暴政
3.商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①奢侈享乐——建立酒池肉林

②疯狂掠夺——建立鹿台

③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新知讲解
灭亡标志: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新知讲解
武王伐纣
三、周朝
新知讲解
1.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起止时间:

重要君主:

都城: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开国之君)
周幽王(亡国之君)
镐(今陕西西安)
新知讲解
2.周朝的统治措施
(1)建立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法
 军队和武器均已出现,军事战争频繁。刑法的严酷性和非人性化色彩。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2)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分封制的对象:
兄弟和少量的功臣
新知讲解
天 子
诸 侯
卿大夫

平 民
奴 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分封制示意图
新知讲解
分封制
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天 子
诸 侯
(国家最高统治者)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诸侯的权利:土地和民众。
诸侯的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新知讲解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是由宗法制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分封制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和公平竞争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
现代社会--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新知讲解
含义: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周天子的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地位:是分封制的基础。
(3)宗法制
新知讲解

目的:

作用:
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
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4)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新知讲解

思考一下:孔子为什么会很生气呢?
孔子非常重视周代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重视尊卑等级、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利:起到了维护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弊: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自家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8排64人进行演奏,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
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新知讲解
商朝和西周的疆域远比夏朝时广阔,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商朝的都城占地30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城中设有市场,商业繁荣。西周全国人口超过300万,城市、道路交通和邮驿系统更为发达。
新知讲解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周朝的灭亡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 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材料二中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的是谁?西周定都哪里?
合作探究
材料三 西周前期,因为一系列新制度的实施,国家空前强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某些制度也变了质,成为西周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西周前期为巩固统治实施了哪些制度?哪一制度导致了西周的逐渐衰落?该制度在实施之初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该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反而成为西周后期衰落的原因?
合作探究
(1)桀,纣。周武王。镐京。
(2)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或巩固了西周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对周边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不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斗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探究结果:
合作探究
(3)结合材料,你认为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共同原因:统治者残暴,任意刑杀,失去民心。
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勤政爱民。(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可以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基本状况。
(提示:可从建国时间、开国君主、亡国君主、文化成就、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小结
朝代 建国
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文化成就 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
夏朝 约公元
前2070年 禹 桀 世袭制、
大型宫殿 国家初创
商朝 约公元
前1600年 汤 纣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罚 文字成熟、
青铜铸造业
繁荣
西周 公元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
礼乐制度 制度形成体系
课堂练习
1.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新出现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种姓制
B
2.某地出土一些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图案,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属于甲骨文,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属于的朝代是(??? )

A.?夏朝???????????????????????B.?商朝???????????
C.?春秋????????????????????????D.?战国
B
课堂练习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反映了西周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B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并能列举夏、商、周三代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 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概况,认识夏、商、周三代的代表性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西周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及其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材料式导入)“……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你能找出,这段文字里介绍的中华文明是哪三个早期国家吗?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这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二、新课学习
(一)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前,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夏王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多媒体课件播放大禹
1.夏朝的建立与统治
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前后
重要君主:禹(开国之君)、启、桀(亡国暴君)
夏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多媒体课件播放夏朝疆域
制度: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思考一下,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禅让制: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世袭制: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
都城:夏朝的都城以宗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散布着许多农业村落和一些作坊。考古学家在河南偃(Yan) 师二里头发现了大型宫殿遗址,这里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这座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 多媒体课件播放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2.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个国君是桀。桀残暴无度,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反抗。商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 多媒体课件播放夏桀的残暴

(2) 商朝
1.商朝的建立和统治
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重要君主:汤(开国之君)纣(亡国暴君)
都城:亳、殷
>>> 多媒体课件播放商朝疆域
2.商朝的青铜文明
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青铜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 多媒体课件播放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 多媒体课件播放司母戊鼎等一系列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2.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王室贵族遇上大小事情,都要用占卜确定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称为“卜辞”。
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 多媒体课件播放甲骨文
比较一下,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有什么共同点?
①都是象形文字;
②都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
③都能记录语言,有相对固定的音、形、义;
④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思考一下,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历史进程,使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真实的反应了商朝的社会风貌,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严酷的刑法。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 多媒体课件播放甲骨文记录的商朝刑法
3.商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商纣王的暴政
①奢侈享乐——建立酒池肉林
②疯狂掠夺——建立鹿台
③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灭亡标志: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 多媒体课件播放牧野之战形势图

(3) 周朝
1.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重要君主:周武王(开国之君)周幽王(亡国之君)
都城:镐(今陕西西安)
>>> 多媒体课件播放周朝疆域
2.周朝的统治措施
(1)建立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法
军队和武器均已出现,军事战争频繁。刑法的严酷性和非人性化色彩。
目的: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2)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分封制的对象:兄弟和少量的功臣
>>> 多媒体课件播放分封制示意图
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诸侯的权利:土地和民众。
诸侯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是由宗法制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分封制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和公平竞争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 现代社会--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3)宗法制
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周天子的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含义: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地位:是分封制的基础。
(4)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目的: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
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思考: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自家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8排64人进行演奏,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
思考一下:孔子为什么会很生气呢?
孔子非常重视周代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重视尊卑等级、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利:起到了维护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弊: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商朝和西周的疆域远比夏朝时广阔,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商朝的都城占地30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城中设有市场,商业繁荣。西周全国人口超过300万,城市、道路交通和邮驿系统更为发达。
3.周朝的灭亡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新出现的制度是( B )
A. 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种姓制
2.某地出土一些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图案,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属于甲骨文,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属于的朝代是(?B )
A.?夏朝???????????????B.?商朝???????????
C.?春秋???????????????D.?战国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反映了西周的( B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一、学习目标
知道并能列举夏、商、周三代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夏朝的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前后)

1.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____。
(3)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夏朝的统治
(1)__ __制取代__ __制:禹死后,他的儿子____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筑有城堡和__ __,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3)夏朝的灭亡
①原因:国王____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②灭亡: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夏朝被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____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灭亡。
二、商朝的兴衰(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1.建立: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灭夏建商。
2.文明成就
成就 含义/典型代表 特点 作用/意义
手工业: 发达 典型代表: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①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②使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是王公贵族象征 乃至 的代表性器物
文字: 的出现 含义:商朝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 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 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兴盛:商朝的疆域比夏朝时广阔,都城占地30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城中设有市场,商业繁荣。
4.灭亡
(1)原因:商朝末年,国王____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用酷刑,失去民心。
(2)事件:____。
①背景:生活在今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强大起来。
②时间:公元前____年。
③经过: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讨伐纣王,在__与商朝军队展开大战。
④结果:最终消灭商朝。
三、西周的兴衰(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1.建立
(1)时间:公元前____年。
(2)建立者:___。
(3)都城:____。
2.统治
(1)军队与法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周与夏、商一样都建立起强大的____,制定了严酷的____。
(2)实行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受封对象及方式 周王将直接统治的王都周围地区除外的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__ __和__ __等,封他们为____
诸侯权利 从周王处获得__ __和____,并且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
诸侯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作用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边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3)实行宗法制
含义 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依据____的亲疏来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
宗法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由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决定的,等级越高,地位越高,权利越大。这种强调社会等级、重视出身的等级制度,与现代社会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的观念等有本质的区别
(4)发展并完善古代礼乐制度
目的 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评价 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但礼乐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3.兴盛:西周疆域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西周全国人口超过300万,城市、道路交通和邮驿系统更为发达。
4.灭亡
(1)原因: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弱。
(2)时间:公元前____年,西周灭亡。

答案:一、1.禹; 2.世袭;禅让;启;大型宫殿;桀;汤
二、1.汤; 2.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甲骨文;甲骨文;成熟
4.纣;武王伐纣;1046;牧野
三、1.1046;周武王;镐京 2.军队;刑法;自己的子弟;少数的功臣;诸侯;土地;人口;血缘关系 4.771
三、问题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 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 西周前期,因为一系列新制度的实施,国家空前强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某些制度也变了质,成为西周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材料一、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材料二中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的是谁?西周定都哪里?
(2)西周前期为巩固统治实施了哪些制度?哪一制度导致了西周的逐渐衰落?该制度在实施之初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该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反而成为西周后期衰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你认为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答案:1.桀,纣。周武王。镐京。
2.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或巩固了西周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对周边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不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斗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共同原因:统治者残暴,任意刑杀,失去民心。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勤政爱民。(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具有“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了夏朝
B.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反映了西周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4.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5.出于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的需要,夏、商、西周都建立和制定了(  )
①强大的军队 ②严酷的刑法
③分封制 ④禅让制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 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 西周前期,因为一系列新制度的实施,国家空前强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某些制度也变了质,成为西周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材料一、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材料二中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的是谁?西周定都哪里?
(2)西周前期为巩固统治实施了哪些制度?哪一制度导致了西周的逐渐衰落?该制度在实施之初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该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反而成为西周后期衰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你认为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答案:1.B 2.B 3.B 4.D 5.C
6.答:(1)桀;纣;周武王;镐。
(2)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或巩固了西周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或拓展了周朝疆域),使西周成为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不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斗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共同原因:统治者残暴,任意刑杀,失去民心。认识: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