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图片专题复习汇集-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要图片专题复习汇集-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
一、思想解放问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例题一:
材料一: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17、18世纪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有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材料三:“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是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理性之光”是指什么?材料二中体现了什么思想?
2、在该运动中还有其它几位代表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主要思想。
材料四:读下图回答问题
例题二: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和变革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士人们提出了各自的治国方略……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空前强化。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手工工场兴起,引起了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世界。新兴的资产者为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积极开拓进取…….
材料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西欧的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启蒙运动兴起。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思想的解放”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里出现的什么局面 为适合君主专制的需要,秦朝、西汉、清初在思想方面各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二:欧洲新兴的资产者“积极开拓进取”,在思想解放、科学发现和世界的相互联系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哪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这些思想?
问题四:启蒙思想对近代亚洲社会变革产生深刻影响。试举出19世纪后期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变革运动。
二、新航路开辟(常和两次工业革命一起考整体世界的形成过程、郑和下西洋)
例题1
材料一: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到:“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瓷器等,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他们抢劫商旅,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材料四:世界地图
问题一: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哪个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问题三:在上图中用字母D标出哥伦布的航线。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例题2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材料二:
问题一: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开始了“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的历史”?
问题二:在新航路的开辟中,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有两个国家,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国家名称,并在材料二中找到代表这个国家位置的字母。
问题三:在新航路的开辟中,最早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探险家是谁?在材料二中代表以他名字命名海峡的字母是什么?
问题四:在新航路的开辟中,发现美洲的航海探险家是谁?他是由哪个国家派出的?他横穿的是哪个大洋?
问题五: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航海探险家曾经到达好望角和印度,根据材料二,请分别写出代表好望角、印度这两个地点的字母。
三、资产阶级革命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
材料二:清朝初期,为了攻打郑成功后代占据的台湾,曾宣布实行禁海、迁海政策。到了乾隆年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和外国交往,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
材料三:“变则通”,世界各民族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都是最开放、最愿意接受不同新鲜事物的时期。
材料四:陈独秀说过:“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问题一: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也被称为科技革命,目前人类正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请你说说前两次科技革命分别是以什么为标志的?
问题二:材料二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为了救国救民,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说出两位代表人物。这次变法受到了邻国日本的哪次变法影响?
问题四:在欧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英国确立了什么体制?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确定了什么体制?
问题五: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进行了罗斯福新政,新政产生了什么作用?
问题六:材料三中所论述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说出这次运动的口号及代表人物。
四、台湾问题
(一)、结合中国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1、三国时,孙权派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台湾);
2、17世纪初荷兰人占领台湾,并建立殖民统治,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683年,清军入台湾,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19世纪末,台湾是怎样被日本占领的 后来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答: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占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台湾这次被日本统治长达整整50年,半个世纪。
(三)、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垮台,蒋介石退守台湾;加上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导致了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
(四)、中共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总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台湾现在要想实现和祖国大陆统一(“踏上回家的路”)还有哪些障碍?
答:台独分子(如陈水扁)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如美国)。
(六)、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谈谈两岸关系的未来(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前景)的认识。
答: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大业。虽然也有一定的阻力,但任何分裂祖国的企图终会失败。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符合共同发展的利益。
(七)、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答:宣传“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颁布);维护祖国统一,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与祖国荣辱与共;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五、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有人说,国共两党关系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国共两党几度合作又几度破裂,从历史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问题一:你赞成材料中的观点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哪几次合作?写出各次合作的起止时间和各次合作分别取得的成果。
问题二: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分裂,分别造成什么恶果
问题三:国共两党曾经有过几次分裂?写出各次分裂的时间范围。
六、长征专题
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一:请在图中找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用    表示。这是在哪一次起义后建立的?
问题二: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在哪里?它的终点又是哪里?

问题三: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一次关乎党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请在图中1-5的序号旁标注这次会议的地点。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四: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中国的第几级阶梯?这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什么?写出图中5所在高原的名称。

问题五:请在图中1-5的序号旁标注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并写出这个地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问题六:图中图片反映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艰难情景。谈谈长征的哪些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学生学习?

七、中日关系问题
材料一:为了吸取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先后十几次派出使团来中国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都城的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日本留学生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代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二: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国人,康有为提出通过日本学习西洋文化的建议,中国派遣留学生从主要派往西洋转向日本。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纷纷东渡日本,寻求强国之梦。 ——陈晓卿《百年中国》
材料三: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下旬签署了《开罗宣言》……并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言,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四:胡锦涛说,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2006年10月8日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安倍晋三
问题一:材料一说明了中日两国官方的友好历史,这段历史发生在中国哪段历史时期?当时那些派往中国学习的日本人被称为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提到“甲午战败”,当时中日双方签定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问题三: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有何不同?材料二中提到那些东渡日本寻求强国之梦的中国人后来在日本成立了一个政党,请说出其成立时间和名称?
问题四:材料三中“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段话与中国哪次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该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问题五:材料四中胡锦涛要求日本“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这些“事”主要是指什么现实事件?(要求只举一例)结合材料四的内容说说中日友好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八、工业革命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横行天下,称霸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等工业震撼了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改变了世界,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1792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他们带来了西方工业革命及近代科技的最初成果和最新信息,……沉迷于“天朝心态”中的乾隆皇帝及臣属,对马嘎尔尼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产品不屑一顾。 ——《失去的机遇》
材料四: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由此以后仅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落日的辉煌》
问题一:材料一中两种交通工具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两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意味着什么?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乾隆帝对西方科技产品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四: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中国迅速坠入落后挨打境地的主要原因吗?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救国道路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旧日辉煌不再,……民族的危亡警醒了千百万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一幅波澜壮阔的救国画卷渐次展开。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活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三:很多的史学家认为:“在向西方学习上,洋务派学习西方长技,使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变化只是停留在“器物层次”, 不变的是体制;维新变法也变了,变的是触及到了体制,要求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不单是皮毛。”
材料四: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巩固朝廷。”可见,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问题一:材料一中“英国打开了中国国门”指的是哪一次战争?“推翻清王朝,铲除了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指什么事件?其代表人物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 依据材料四,指出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什么?
问题五: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十、战争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常和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联系出题)
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刚刚给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世界却发生了剧烈的震荡,
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然而,动荡暴露出问题症结所在,危机孕育着转机,一些
国家或改革弊政,或发生革命,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问题一: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哪三次全球性的震荡?
问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开始于哪一年?结束于哪一年?
问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完全结束于哪一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着怎样的联系?
问题五:科技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应该怎样应用科技?
十一、经济危机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不是束手无策,在这个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基于这种精神,我接受他们的委托”。
材料二:“我们对未来并没有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他们需要有人好好领导他们”,“唯一可怕的就是恐惧——这种莫名的、无谓的、毫无根据的恐惧使大家瘫痪,而我们需要的是努力使后退转化为前进”。
——王春良主编《世界现代史》
问题一:这是哪位总统的就职演说?
问题二:材料中的“紧急关头”是指什么?
问题三:他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问题四:这些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五:这位总统“使后退转化为前进”了吗?你怎么评价这些措施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答:这些措施使当时的美国逐步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也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左图作品的名称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
这幅画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精神?请你概括这种精神的含义。
根据图片,写出与图片有关的运动的名称。
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写出来。
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这个运动有何深远意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HYPERLINK "http://www./Photo/ShowPhoto.asp PhotoID=1271" \o "图片名称:世界地图(黄体)
作 者:
更新时间:2004-9-24 8:20:07" \t "_blank"
B
D
C
E
A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箭”号机车
莱特兄弟试飞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