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课 1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如: 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建立魔鬼部队731,对根据地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知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的过程及犯下的罪行以及右翼分子拒不承认的事实。过程与方法 通过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的学习,;归纳日本侵略的过程及罪行,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事实,运用历史知识,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知道血的教训应该永远记取。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史实;教具准备 图片、录像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导入 歌曲导入学生齐唱国歌,提问:歌中所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生:当时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1)阅读课文和图7-54、7-55,提问:“日本发动这两个事变是偶然的吗?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日本“大陆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较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创设情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东北沦陷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说说你的感受?生:略 通过国歌的导入,既贴近学生,又紧扣历史事实,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2)对比两次事变,明确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遭受了日本的局部侵略,七七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抗日战争从1931年就已经开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它拉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序幕。师:这两次事变的共同点是什么“生:蓄谋已久;寻找借口,嫁祸于人,这是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惯用的伎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7-56,明确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遭受了日本的局部侵略,七七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此后一直到1941年日军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侵华势力猖獗一时。2.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阅读课文和图片,掌握日本侵略者的几个主要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城市和“三光”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曾以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打官司的原告团团长浙江老乡王选正在浙江各地深入民间,寻找当年细菌战的幸存者、见证人,她已经很累了,你能与王选他们一起收集到了180名中国受害者的资料吗?课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还历史真相。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3.“日本教科书事件”中的有关谬论,让学生逐条反驳,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事实负隅顽抗,不愿承认,还标榜自己的行径。教科书事件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的支持态度。课堂提升:请你说说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为什么还要高唱国歌?生:让我们铭记国耻,居安思危,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奋发图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奋斗! 通过对漫画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可归纳“日本教科书事件”中的有关谬论,让学生逐条反驳,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时刻警惕悲剧的重演。作业设计 自我测评第一题作业本P-73-77:基础与巩固:1、25、6、综合与运用:第12、13、题板书设计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日本侵华的原因、过程、结果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城市、扫荡、三光政策教 学 反 思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讲评时间典型问题记录纠改措施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