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课 2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过程与方法 解读教材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结合上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目的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具准备 图片、录像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导入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发动全面内战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之后教师可提问:“如果你是1946年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但必须说出合理的理由。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共产党无论如何打不过国民党。此处可补充毛泽东当时的言论和论断。)○看图7-76,请学生思考:“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共产党制定的作战方针,即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撤离延安正是中共坚决贯彻军事原则的表现: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却在西北不断地损兵折将。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一个英明决策。)师: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只经过两年,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请学生仔细读图7-77,从图中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歼敌人数、主要战役地点、敌军起义地区等内容。通过示意图,对三大战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 战役开始 战役结束 歼敌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1948年11月 47万余人 东北地区 淮海战役 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5万余 华东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 52 万余 华北地区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看阅读卡,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研读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并作如下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依靠力量是谁?为什么这么说?[小结] 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人心的向背,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当然是有感而发。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应该打过长江的结论。然后利用图7-79和活动设计,分析内战取得胜利的各种因素。最后知道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讨论] 大规模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迅速由弱变强,直至打败国民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略师: 中共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主观方面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客观方面如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败等。 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确认蒋介石政府在发动内战之初在军事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对中国前途的忧虑。本设问的意图是要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如有必要,还可采用以下学生加深对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民战争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4页的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最后要作适当的讨论小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和主要内容。运用阅读卡,讲述新中国的诞生。教师可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结合图7-80与文字说明进行生动的描述。教师可在国歌配乐声中,充满激情地描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不懈斗争,小结: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业设计 自我测评第一、三题作业本P78-82:基础与巩固:2、3、4、7、8、9、10综合与运用:第12、13、14题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诞生1、三大战役背景、时间、影响2、渡江战役背景、时间、影响3、新中国成立教 学 反 思通过对“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和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战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蒋介石之所以失败除了不得人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军事上的失败,明确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上的较量,更是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较量,在为国民党为什么迅速兵败大陆的原因时,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寻求胜利的原因,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爱国的情操。作 业 评 批 记 录典型问题记录纠改措施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