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课件34PPT+教案+6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课件34PPT+教案+6素材)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教学目

新课导入:




特殊的保护 特别的关爱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迈向法治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七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一框 法律为我们护航(2课时)
教学目

新课讲解:



第一目: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教学目

课堂活动:



感受特殊的保护 特别的关爱
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封存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歌舞娱乐场所
父母和监护人要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还有哪些“特权”?
学校为未成年人提供各种保障
教学目

课堂活动:



我们享有的“特权”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还有哪些“特权”?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等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其辍学。
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享有这些“特权”?
教学目

课堂探究:



我们为何享有“特权”?
我都上初中了,爷爷每天还要接送我。
妈妈告诉我,不要随便与陌生人说话。
我在学跆拳道,要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我们在校期间,不能随意出校门……

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我们为什么享有这些“特权”?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教学目

观点巩固:



我们为何享有“特权”?
家庭暴力
沉迷网络
校园欺凌
意外伤害

说一说:
(1)这些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社会、国家都要行动起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说明未成年人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萌芽
起始
发展
推广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开始关注儿童权利。
1924年,诞生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
截止2015年,该公约已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196个国家的批准。
教学目

知识拓展:



保护儿童权利的历程






教学目

课堂探究:



保护儿童权利
小难民长眠海难
抗日战争中废墟中的儿童
叙利亚儿童艰难求学
思考:图片和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目

课堂探究:



保护儿童权利
思考:图片和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各种权利,履行好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自身原因)

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社会原因)
教学目

课堂小结: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教学目

学以致用:



以案学法

议一议:
(1)视频中小女孩“打赏”给网络主播的钱可以要回吗?
(2)如果给主播打赏的是成年人,可以把钱要回来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小女孩还是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不可以,因为成年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并且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法律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教学目

新课讲解:



第二目:感受法的关爱
教学目

新课讲授:



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

说一说:
(1)视频中介绍了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在这些法律中,有哪两部法律是直接和未成年人有关的呢?
《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的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的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
教学目

课堂活动:


结合视频材料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一说:下列表述对应的是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
作为公民,我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在我们成年之前,父母和监护人有抚养和教育我们的义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国家要对其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宪法》
《婚姻法》
《劳动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

课堂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
(2)我们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刑法》第十七条 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四条: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国家不断加强和完善立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重点强调全体公民在适用法律方面的平等,也就是全体公民“平等”地适用(遵守)法律。法律规定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那么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民平等地适用(遵守)法律,也就包括平等地适用(遵守)法律中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规定。
教学目

新课讲授: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保护未成年人,全社会在行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99相关链接,完成以下图表。
承担保护的主体 要求 地位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发展,维护人身权利,保障生命安全
学校等教育机构
(学校教职员工)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重要保障
全社会
重要作用
第一阵地

基础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父母和其他监护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司法机关)
教学目

新课讲授:



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教学目

知识巩固:



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以下图片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家庭保护
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家庭、学校、社会保护
教学目

以案学法:



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黑龙江虐童案

议一议:
(1)女童的生父和继母为何被捕?
(2)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有哪些力量参与了对孩子的保护?
医生、警察、群众、社区组织……
这是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体现
说明他们既违背了传统道德,也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相关责任。
教学目

以案学法:



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湖南“大头娃娃事件”

议一议:
(1)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此类事件,迅速成立调查小组,说明了什么?
(2)在本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有哪些力量参与了对孩子的保护?
家长、医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这也是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的体现。
说明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说明食品安全问题要警钟长鸣……
教学目

以案学法:



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说一说:
(1)什么是司法保护?
(2)结合本课所学,本视频对你的启示?
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的四个环节构筑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力防线;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

知识拓展:



与时俱进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发布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


20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


2019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


202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一步研究论证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教学目

课堂探究:



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小强7岁时父母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但实际上他一直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来不管他,母亲也很少来探望他。小强11岁时,爷爷去世了,他只能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常常打骂他,进入初中后,他常常和一帮“哥们儿”聚在一起打牌、飙歌或去网吧打游戏,经常上课迟到或者旷课,即使勉强坐进了教室,也是心不在焉。
(1)你如何看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2)针对父母的行为,你认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呢?
教学目

课堂探究:



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1)你如何看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2)针对父母的行为,你认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呢?




小强的父母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职责。网吧老板违背了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对作为未成年人的小强进入网吧玩游戏的行为没有阻止。
向亲戚朋友、老师或学校、村委会(居委会)、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部门等求助。
在班级生活中多关心小强,让他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帮助他补习功课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等等。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FA580E17E0662CFEDAA8B523805C8502F8097F2A1B850D425FF7195227813744A53FD6CF2B2B57D748A7B5042ABFF2AC338AA28342723E5B96AEA94EED6DE12D7C9D1D2A095B283E
教学目

课堂反思:


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可谓是煞费苦心。那么,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珍惜权利 履行义务
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
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目

课堂小结:



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法律为我们护航
感受法的关爱
未成年人的定义

未成年人为何
需要特殊保护?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教学目

知识梳理:



自身原因

社会原因

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未成年人自己要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1.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处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是因为未成年人(   )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②未成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是学校的主人
③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④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已的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教学目

检测反馈:


D
怎么做
观点错误
设问角度:为什么
2.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内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做法有(   )
①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和宽容
②学校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和宣传
③执法部门要公开审理施暴者
④家长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严防死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教学目

检测反馈:


A
观点错误
观点错误
教学目

检测反馈:


3.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权”,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乘坐交通工具无需购票
②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③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观点错误
观点错误
教学目

检测反馈:


4.下列做法体现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有(  )
①爸爸带小红去养老院做志愿者,探望孤寡老人 
②全国开展整治儿童食品安全的专项行动 
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 
④民政等部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学校保护
履行道德义务
D
教学目

检测反馈:


5.下列关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家庭保护——妈妈要求小明同学每天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②学校保护——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③社会保护——全国联合开展以“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④司法保护——人民法院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 D.③④
D
履行义务
社会保护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目

结束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2课时)
课题 《法律为我们护航》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和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能力目标: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认识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作用。
重点 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难点 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对近期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新闻解读:王者荣耀官网公布《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规接入公告》;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之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各地校园做好安全防护,迎接开学 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意识到未成年人是特殊群体,需要特殊保护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活动一:感受特殊的保护 特别的爱展示生活中的相关图片,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还有哪些“特权”? 如: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等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教师小结:请思考我们为什么享有这些“特权”?活动二:情境探讨:我们为何享有“特权”①给出同学们生活中的四种情境,分析为何要这样做?我都上初中了,爷爷每天还要接送我;我们上学期间,都不能随意出校门;妈妈告诉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教师小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展示相关图片(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意外伤害、网络沉迷)思考:这些图片说明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健康成长?教师小结:未成年人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家庭、学校、社会、国家都要行动起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活动三:了解保护儿童权利的历程 ①阅读课本上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历程,补充讲解《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②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儿童生存现状,辅以视频《2019世界儿童日王源发表演讲》。思考:这给我们有何启示?教师小结: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观点巩固,以案学法。《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 议一议:(1)视频中小女孩“打赏”给网络主播的钱可以要回吗?(2)如果给主播打赏的是成年人,可以把钱要回来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法律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我们要主动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目标导学二:感受法的关爱活动四: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的成长?①通过视频了解相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②结合视频材料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一说:下列表述对应的是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 如:作为公民,我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我们成年之前,父母和监护人有抚养和教育我们的义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③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如:《刑法》第十七条 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④课堂辩论:我们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教师小结:法律规定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那么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民平等地适用(遵守)法律,也就包括平等地适用(遵守)法律中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规定。 活动五:了解对未成年人的四重保护 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未成年人四重保护的图表。②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对未成年人的不同保护对号入座。③以案学法 理解四重保护 展示三则视频案例(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小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补充拓展:与时俱进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历次修订、修改) 活动五: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结合课本上的探究材料,议一议:(1)你如何看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2)针对父母的行为,你认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呢?教师小结: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力,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到作为未成年人的确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并引发思考:为何我们要受到特殊保护? 回归生活,使同学们认识到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保护。 通过对儿童权利的历程了解,加深人人平等的观点;结合现实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现状,得出未成年人保护事关人类未来发展的结论。 学以致用,用法律的思维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具体了解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治体系建设。 拓展视野,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规定。 培养理性、辩证思维能力。 了解法律,学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学以致用,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观点。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拓展空间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未成年人保护状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