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学案一、阶梯训练(一)基础知识达标训练1.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北宋主张抗辽的宰相是( )。A.范仲淹B.王安石C.岳飞D.寇准2.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关系③ 宋辽之间开展了边界贸易④ 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有( )。① 受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② 曾与宋政权并立③ 曾与宋达成和议④ 被蒙古政权所灭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1271年,建立了元朝的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赵匡胤D.耶律德光5.今天的江南被人称为“鱼米之乡”,其实早在南宋就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那么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① 当时北方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② 南方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③ 当时江南地区出现了农业高产区④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宋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个新品种是( )。A.胡萝卜B.占城稻C.粟D.葡萄7.“瓦子”的正确含义是( )。A.城中的娱乐场所B.城中堆放货物的地方C.买卖建筑材料的铺子D.供客商暂住的地方8.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C.汴梁城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9.下面对宋代文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B.宋诗是宋朝文学的典型代表C.词是宋代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D.梅、兰、竹、菊成为画家最爱描绘的景物10.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B.《天净沙·秋思》C.《西厢记》D.《红楼梦》11.下列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B.转轮排字盘的出现C.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12.我国古代,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3.被称为“水手之友”传遍世界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14.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的是( )。① 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②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③ 宋朝百姓在过年时会挂年画,贴桃符④ 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一民谣反映了的是( )盛况。A.南宋的棉纺织业B.元朝的棉纺织业C.北宋的丝织业D.明朝的丝织业16.元朝时有一个被外国人称为刺桐港的国际性大港口是( )。A.泉州B.明州C.广州D.大都17.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也可称为( )。A.香料之路B.陶瓷之路C.象牙之路D.纸张之路18.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留居17年 ,他来到中国是在(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9.设想你回到了北宋的东京,可能遇到或经历的事件有( )。① 看到城市内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十分繁荣② 只能去商业区的“市”买东西③ 到早市上买一些喜爱的书画④ 去州桥夜市品尝风味小吃⑤ 在瓦子中看着上演的《窦娥冤》,你不禁流下了眼泪⑥ 春节来到了,门外爆竹声声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20.宋元时期,人们的服装原料也在悄然发生了变化,想一想可供当时人们选择的衣料有( )。① 兽皮 ② 棉布 ③ 麻布 ④ 丝织品 ⑤ 化纤衣料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二)综合能力训练21.阅读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后,回答问题。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靖康,宋钦宗年号,1126~1127年。读了《满江红》后,你知道“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词中的“匈奴”指的是什么?(2)“靖康”这悲剧性的年号千古流传,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讨论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有哪些。(3)听完了岳飞的故事后,小红问老师:“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在前线的岳飞时,岳飞可以不班师回朝,他为什么对那个昏君尽忠呢?”小方接着问:“我真不明白,身为一国之君的宋高宗为什么害怕岳飞打胜仗而去谋害岳飞呢?”请你当回小老师,帮助他们来解答疑问。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向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其中王选院士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彻底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术。(1)请你谈一谈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2)请你从现代环境保护的现实出发,谈谈今天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印刷术比古代的印刷术具有哪些优越性?二、课外探究假设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你不仅发现城市面貌和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人们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方面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把在东京城的所见所闻编辑一份小报,然后班级举办一次展览会,评选出同学们喜欢的小报。三、资料下载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21岁时,随父亲从意大利的威尼斯来到中国,受到忽必烈的欢迎和信任,尊称他“马可·波罗阁下”。他在元朝供职17年,足迹踏遍全中国。回国后不久,他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他向同狱的鲁思梯谦详细介绍了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并由他记录为《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行记》是最早较系统地向欧洲介绍中国的一部书。《马可·波罗行记》向欧洲人介绍了元代中国的首都大都(今北京)的宏伟规模、壮丽的宫殿、大朝宴、盛大节庆和游猎。《马可·波罗行记》还向欧洲人介绍了元代中国上都、京兆(今陕西西安)、太原、成都、大理、昆明、涿州、淮安、高邮、泰州、扬州、瓜州、镇江、苏州、福州、泉州等数十座名城及其附近地区。《马可·波罗行记》向欧洲人介绍了元代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发达的工商业和水陆交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情况,把当时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较先进完善的制度措施,如天文历算、宫殿桥梁建筑、远较欧洲先进的制盐工艺、养蚕治丝、瓷器制造工序、城市规划、市政管理、人口登记、消防火灾、纸币、驿站、急递铺、南北大运河、植树造林等介绍给欧洲人,对中西文明、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给予欧洲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了欧洲在此后数世纪中文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在《马可·波罗行记》中,有专门的篇章谈元代通行的纸钞和中国使用已久的煤。马可·波罗记述忽必烈在京城设有造币局,先以桑树皮制造纸张,然后用它制印纸币,这种纸币不但通行国内,就是在和外商贸易中也有流通。他还说到在中国北方亲自见到“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毫无疑问,这是说的我国境内蕴藏丰富的煤炭,其实我国以煤作为燃料,早在汉代便已经开始。马可·波罗在这时还当作“奇异事物”来记述,说明欧洲在13世纪用煤还不普遍,而中国在元代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马可·波罗行记》一问世,立即轰动了欧洲,各国竞相翻译出版,广为流传。人们都说这是一本“世界奇书”,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部书的内容是真实的。有人甚至送给马可·波罗一个绰号叫“百万马可”(“牛皮大王”的意思)。在马可·波罗临终前,他的亲友们为了“解救他的灵魂”,请求他否认这本书,或者声明这本书是纯属杜撰的无稽之谈。但是马可·波罗却坚决拒绝了,他郑重地说:“我书中的叙述,不仅都是真实的,而且我所见到的还没写上一半呢!”《马可·波罗行记》使欧洲人了解到东方的富庶,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东方世界的大门。航海家哥伦布就是读了《马可·波罗行记》后才产生了寻找东方的兴趣和决心,出航时还带着西班牙君主写给中国皇帝的信。结果,他没有找到东方的中国,却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至今,哥伦布读过的拉丁文《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仍保存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帝国图书馆里。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1.D2.D3.A4.B5.C6.B7.A8.C9.B10.A11.C12.D13.C14.B15.B16.A17.B18.C19.D20.A21.(1)1127年(靖康二年),金军掠走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3 000多人,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北宋灭亡,这件事史称“靖康之变”。词中的“匈奴”指的是侵犯宋朝的金军。(2)提示:宋朝政府的官僚政治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的与日俱增,使国家陷于积贫积弱之中,以至有对外军事和外交的失败。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3)略22.(1)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烧制成单个胶泥活字,雕版印刷改为活字排版印刷,书印好后,字还可以再用,这比雕版印刷节约了人力物力,加快印刷速度,提高印刷质量。元代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进一步提高了效率。(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