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学案(人教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学案(人教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上)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学案
一、阶梯训练
阅读以下与春节有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年”,我国古籍《春秋谷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为“年,谷熟也”。可知古人是以每收获一次庄稼为一年,过年就表示一次庄稼收获完毕。年,是古代农事的记录,是庆祝丰收的日子。
“年”的名称,也几经变易,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朝才称之为“年”。不过,周朝那时的“年”是以十一月为岁首。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造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夏代的夏历,确立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我国从汉到清两千余年一直使用夏历,其间虽有几个帝王做过改变,但为时很短。年节,就一年一度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了。
材料二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词,她唱出了春节人们贴门神,以求保护自家安宁的心态。
国人信仰门神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礼记·曲礼》就有“春祀户祭”的记载,当时的“五祀”之中,门神就在祭祀之列。汉代,门神有了具体的姓氏,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庆,成庆短衣大裤,手执长剑的画像张贴在西汉广川王刘去的殿门上。到了南北朝,门神改为神荼、郁垒两兄弟。因他们受黄帝的命令,把守在万鬼出没之处,于是,人们在每年岁首,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挂在门上,使恶鬼不得入内,保护阖家一年平安。唐代时,门神换成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敬德。他们变成门神也因打鬼有功。在打鬼英雄中,人们传说还有一位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钟馗,他是继秦琼、尉迟敬德之后,又一个被世间敬奉的门神,也始于唐王宫廷。
以后随着社会的更替,又出现了以历史上著名武将为崇拜对象的门神,诸如赵云、马超、岳飞等等。继武将门神之后,后世又出现了文官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含有迎福进财之意。这样,门神上常常添画一些吉祥物,多用谐音取其吉利,即使前面谈到的怒目圆睁、凶猛吓人的钟馗像,画面上也常配有蝙蝠或蜘蛛,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意味着“幸福来临”。门神崇拜,已由当初的驱鬼逐邪衍化为祈福求祥。形形色色的门神张贴在大门上,构成了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一道景观。
材料三 拜年是我国的传统习惯,是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人们见面都要笑容满面地拱手抱拳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古时拜年,是有先后次序的。柴萼《梵天庐丛录》称:“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这就是说,家庭内先拜长辈,然后主人带领幼小去拜谒戚友或派遣子弟去代贺。
以后,又出现了团拜即团体拜年的形式。20世纪末,又出现了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拜年等方式。拜年,不仅是欢度新春佳节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络感情、表达心愿的一种手段,更是欢乐愉悦心情的一种表示。
1.除传统的拜年方式外,请你举出现在拜年的几种方式,并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
2.《红楼梦》中有灯谜曰:“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一灯谜的谜底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说说它的来历以及它在今天所面对的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春节前夕,班级要举办一个联欢会,请你写出一副春联来衬托节日气氛,你会怎样写?
上联:
下联:
横批: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能否归纳出,传统节日中哪些因素是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5.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顿年夜饭,然而过后总有人对此贬褒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假如请你为这台晚会出谋划策,你有何高见?说说看。
二、课外探究
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上网或是上图书馆等,了解一下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然后思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哪些节日陋俗会被淘汰?哪些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和民族兴旺的优良传统节日习俗会保持下来?
三、资料下载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1.现在的拜年方式有团拜、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等。这些新的拜年形式的出现是与科技进步分不开的。
2.爆竹
3.略
4.提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传统习俗中,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与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同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就要相应变化,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否则就会被慢慢淘汰。随着文明的进步,风俗也向着文明、健康、科学的方向演变,那种带有封建性、愚昧性、陈腐性的节日风俗,逐步被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所代替。
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