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资源简介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两条最重要的对内对外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生动展现了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四、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扮演经商者、考古者等角色把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达到了解深化的意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 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
[探究]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你将从这出土文物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1、中国与罗马已经有了物质方面的来往。2、中国古代纺织业很发达,从绢的色泽、花纹、质地得到认证。3、早在汉代,东西方的往来就已经开始了。)
[提问] 你是否知道中国汉代绢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罗马的呢?(丝绸之路)
[板书] 丝绸之路
[展示]“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同学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为了同大月氏而开辟的,现在有一位考古学家,想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行一次新的探索,你认为:
1、他应该从哪里开始出发? (西安,即古代汉首都长安)
2、他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对照亚欧地图,这些地方现在属于哪些国家?(长安、敦煌、楼兰、疏勒、这些都在我国境内,蓝氏城今阿富汗境内,阿蛮今伊朗境内,埃德萨是今土耳其境内,君士坦丁堡是今伊斯坦布尔,罗马是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图片展示)
3、他沿途会经历哪些地形地貌呢?(陕西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图片展示)
4、你觉得他对自己的探索旅途感想最深的会是什么?(艰辛)那么让我们随着他的足迹去欣赏和感受下沿途的风景。(课件图片展示)
5、这个考古学家也是非常喜欢摄影,他沿途拍了很多照片,请你判断一下,下列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 (展示 “楼兰遗址”、“西安古城”、“敦煌”图片)
6、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那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展示]敦煌壁上的古代商旅图 结合敦煌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角色扮演] 扮演经商者
提示:1、你扮演哪方商人?(西方或东方)选择好你的货物(如葡萄、苜蓿、核桃、马匹、毛皮、香料、木笛、药材、珠宝、丝绸、陶瓷、锄头、漆器、小麦、水稻等)2、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进行交易?为什么?3、你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请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
[承转] 正是通过东西方商人的一次次交易,东西方之间贸易加强,交换了很多商品。
[板书] 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东西方之间相互传送了一些商品(结合图片在幻灯片中展示)
[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探究] 有人说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你认为呢?你能从教材中找到事实依据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过渡]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已消失了踪影,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今天又有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展示] 欧亚大陆桥资料片)
[提问]: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有什么优势?
(经过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交通工具更先进、货物运量更大;运输速度更快捷,运输费用更低)
[探究]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从丝路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去探讨)
[过渡]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陆上运输大动脉,而在我国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运大动脉,那就是京杭大运河。(图片展示)
[板书] 京杭大运河
[探究] (一)、我河流这么多,为什么隋炀帝要动用三百万民工,历时六年之久开凿这个巨大工程呢
(1、我国河流大都东西走向 2、陆上交通困难)
     (二)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抢答] 1、填出大运河的中心: ————   
2、填出大运河的两个端点:————、————、
3、出大运河从南往北的四个段:————、————、————、
———
4填出大运河从南到北依次经过的五大水系:——、——、——、——、——。
[承转] 我们知道由于隋炀帝暴政使隋朝迅速灭亡,故历史上对大运河的开凿,众说纷芸、褒贬不一,我们先来听听古人的见解。
[展示] 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轮功不较多。”
[思考] (1)以上两个诗人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看待开凿京杭大运河的?(请学生翻译大概的意思,然后说出诗人的观点,最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如何评级大运河。)
[总结] 历史多把隋亡的原因归之于滥用民力,开凿运河,胡曾的《汴水》诗就是这个论点的代表。但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皮日休《汴河怀古》认为隋炀帝如果不造龙舟,游览江南,竭天下的人力物力,以供其无限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与治水的大禹媲美。他的评价是客观、辨证的。
[板书] 开凿大运河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承转] 但是,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板书] 开凿大运河消极作用
[承转] 如果说古老的丝绸之路已渐渐沉寂,那么古老的运河在新的时代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图片展示)
[思维拓展] 比较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异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交通大道;沟通了东西间的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南北向沟通了国内的五大水系;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在沟通东西南北,促进中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与保护好这些古老的文明!
[布置作业] 作业本练习;上网寻找丝绸之路、大运河相关资料,思考它们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
[板书] 一、丝绸之路
1、概况:经过国家、地形
贸易通道
2、作用
文化交流桥梁
二、京杭大运河
客观原因:河流走向;陆路交通不便
1、开凿原因
主观原因:隋炀帝本人
一中心
两端点
2、概况 四段河
五大水系
积极作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城市繁华
3、评价
消极作用:增加负担 矛盾激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