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的介绍,说明新航路开辟为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教材首先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切入点,引出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接着讲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鼓舞了更多的人开始海上探险;随后列举了其他一些当时比较有名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案例;最后点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分析问题。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培养其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历史再现,填写表格,探根问底,小组合作探究,七嘴八舌,深思熟虑,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探险资料和图片,了解这些航海家的航海历程。
板书设计 ————原因“发现新大陆” ————条件(新航路的开辟) ————经过 ————影响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说一说:地球的形状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是怎样认为的?后来又怎样从行动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出示两幅图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比较回答。
新课教学历史再现填写表格 出示图片。什么是新航路的开辟?播放动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支持国家 航海家主要航线1487——1488年 1492——150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纪录内容。
探根问底 西欧人为什么热衷于新航路的开辟? 学生讨论回答,归纳小结。
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18页,说说《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人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影响?出示资料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前往东方发财的_______。你们能从以下材料中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吗 你还知道哪些原因 出示资料二到五。归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 最早进行探险的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
七嘴八舌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你才可以远行? 学畅所欲言。
认一认,说一说 出示图5-27。桌子上有什么工具,这一情景反映当时什么情况?出示新航路的开辟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有关内容。 学生观看并回答。学生观看了解。
深思熟虑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造成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请用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练习活动。
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课后探究:环球航行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呢?
教学反思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多学科渗透又不留痕迹,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融性和互动性。在备课中,我感到本课教学与地理关系就特别密切。开辟新航路,需要有地理学上的知识:对地圆学说的认可,航海图的配备,航线的选择等;学生要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情况,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也是不行的;在小节中,我通过环球航线的比较,体现综合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觉得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在哥伦布的评价问题上和环球航海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本节课教学容量大,范围广,时间比较紧。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既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明确途经的地点、到达何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艰辛和影响;有了动画的展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