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开放性试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指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历史试卷,我们可以发现经常出现开放性试题,并且考查的力度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历史课程学业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实现均衡发展。(摘自《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今天我想就“中考开放性试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指导”和大家作一番探讨。一、什么是开放性试题凡是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要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要能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不是让考生“千人一面”、“异口同声”。2.考查学生思维的多向度。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求考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考生还必须运用多种思维: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圆满回答这类问题。3.答案设置的多元化。答案多元不惟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标志。设置了多元答案,考生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历史考试的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历史试的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4.阅卷标准的多元化。阅卷老师不须象以前那样硬套答案,现在是采意给分而不是采点给分。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目标能不能实现,能不能真正达到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能不能考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阅卷标准的多元化是一个根本保证。二、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方式1.题型开放题的考查题型有活动式、问题式、作文式、观点辨析式等。①活动式要求考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或组织策划,开展一项活动,在活动中运用书本知识,在运用知识中创新。例: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于2005年4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悼念这位伟人。假如你是当时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安排。活动行程包括:(1)欢迎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迎词。(2)安排参观3个与孙中山有关的城市。包括每个城市参观哪一个景点?(3)将在最后的城市安排一台晚会,你要安排哪5个节目?(4)欢送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送词。②问题式给出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可以设置多个问题,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课标三维要求,可能在各个问题中各有侧重,但可以均有涉及。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材料二:……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材料三:“中日关系是两千多年友好,五十年对抗” ——周恩来材料四:“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材料五: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曾经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回答:(1)、材料一、二里的记述有谬误吗?这其实是哪两件历史事件?(2)、周恩来的话有根据吗?请举出历史上中日友好往来的两件史实。(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中对日本侵略战争是持一种什么态度?(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历史,请你展望一下未来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健康发展。③作文式就某些历史现象、某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深入分析,阐述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揭示历史的启迪,展示历史的智慧,作有意义的探究和论述。此种试题对学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例: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在台湾“国安高层”会议上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不再编列预算,原负责业务人员归建”;终止“国统纲领”适用,“并依程序送交行政院查照”。……该消息在台湾分布后,引起了世人的一片震惊,认为陈水扁向台独又迈进了一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嚣张,引起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关注与焦虑。请你给台湾当局领导人写一封信,阐明我国政府的态度,表达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告诫台湾当局领导人,要识大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要求:(1)结合历史与现实 (2)观点明确 (3)语言流畅(4)书信格式正确④观点辨析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具有多重性。后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把历史上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引入习题,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个评价。让他们在探究中创新,在探究中进步,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更加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能用“忠臣”或“奸臣”、“民族英雄”或“卖国贼”、“好事”或“坏事”来简单地划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并从此叱咤风云长达22年之久,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世人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说拿破仑是进步潮流的代表,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当然考试题型是多种多样的,用什么题型考试并无一定之规。而且各题型的界限并非壁垒分明,几种题型结合,综合命题,是完全可能的。2.内容选择开放性试题命题是否成功,考点的选择很关键。开放题所选的考查内容一般都是学科的主体内容。其着眼点主要是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选取关键时期或转折时期的内容进行考查,同时也特别重视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或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考查。另外从这几年命题实践来看,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①聚焦时事首先,开放题所选的考查内容一般都具有现实意义,多会贴近社会热点和焦点,涉及时政。当今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开发、中国“入世”、中东问题、与中国澳门回归同样使世界注目的巴拿马运河回归等。几乎每年的考试都与当前社会热点、焦点或时政有关联。因此命题和教学都要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要放眼世界,留意国际风云变化,认真分析和思索,做到“眼中形势胸中策”。②学科渗透历史是一门通晓古今,纵横中外,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联系密切。这些学科渗透性的内容肯定也是出题的重点。常州市2007年中考将新增历史学科,对于中考增加历史学科是否会加重考生负担,常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严东明处长说,实际上历史的有些内容已经在政治、语文等学科中进行了渗透,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多虑,将历史学科纳入明年中考,不会另外增加考生的负担。这是否也有一些导向作用呢?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三、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开放性试题设问的开放性,绝不是漫无目的地乱问一通;考生思维的多向度,绝不是考生思维的信马由缰。答案的多元化,不是考生随心所欲想怎样答就怎样答,违背题目主旨、不符合题目要求、“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是“不受欢迎的”。要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娴熟的技巧。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可概括为三个字:审、联、发。审,就是精审题意。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意,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联,就是联系课本。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课本为基础的。根据题意和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及涉及的范围,把试题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试题与课本的哪一章哪一节内容相关联。通过联,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不会脱离课本,盲目判断,避免了东拉西扯“高谈阔论”不着边际的现象。发,就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答题时应针对开放性试题的类型,分门别类地作答。对于观点例证型的试题,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观点作答,必须有理有据!对于参与议论型的试题一定要结合史实,将自己的感想、体会等写进去。但这些办法,应是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不能空谈。对于历史作文型题应把握好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正确把握好观点。为了突出主题,首先应明确提出观点。第二层次用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历史作文题应简明扼要,无须过多展开,避免冗长,只要观点正确,理由充足,联系实际,就达到了历史作文题的基本要求。例: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于2005年4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悼念这位伟人。假如你是当时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安排。活动行程包括:(1)欢迎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迎词。(2)安排参观3个与孙中山有关的城市。包括每个城市参观哪一个景点?(3)将在最后的城市安排一台晚会,你要安排哪5个节目?(4)欢送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送词。解题指导:1、精审题意: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②审清设问,明确要求。2、联系课本:结合课文落实考查的知识点,回归课本。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台湾问题的了解以及对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了解。3、发散思维:比如第三问安排节目就是要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学生选择的节目最好是能体现爱国思想的,体现民族精粹的,反映美好愿望的……参考答案:(1)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在四月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台湾同胞。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大陆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的来访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2)南京:中山陵 广州:黄埔军校 武昌:武昌起义纪念碑(3)晚会节目:歌曲《我的中国心》; 舞蹈《千手观音》; 京剧折子戏《郑成功》;器乐表演《奇迹》; 歌曲《明天会更好》。(4) 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诚如总书记讲的,我们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民族长远的利益做目标。我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理解和信任,我相信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谢谢。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材料二:……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材料三:“中日关系是两千多年友好,五十年对抗。” ——周恩来材料四:“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材料五: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曾经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回答:(1)、材料一、二里的记述有谬误吗?这其实是哪两件历史事件?(2)、周恩来的话有根据吗?请举出历史上中日友好往来的两件史实。(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中对日本侵略战争是持一种什么态度?(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历史,请你展望一下未来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健康发展。参考答案:(1)、有,其实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事件。(2)、有,①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鉴真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3)、是持一种美化粉饰侵略战争、企图掩盖战争罪行而不肯悔改的态度。(4)、首先,日方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应采取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履行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领导互信互访,而不要做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和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样才能互信互利地加强合作。其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应在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相互合作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例: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在台湾“国安高层”会议上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不再编列预算,原负责业务人员归建”;终止“国统纲领”适用,“并依程序送交行政院查照”。……该消息在台湾分布后,引起了世人的一片震惊,认为陈水扁向台独又迈进了一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嚣张,引起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关注与焦虑。请你给台湾当局领导人写一封信,阐明我国政府的态度,表达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告诫台湾当局领导人,要识大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要求:(1)结合历史与现实 (2)观点明确 (3)语言流畅(4)书信格式正确参考答案:台湾当局领导人:您们好!我是大陆的一名中学生,我想通过这封信向你们表达我们反对分裂,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史实。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方针。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目前,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日益频繁,为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实现了台商包机直航;最近,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表明台湾一些政党和台湾人民积极发展两岸关系,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可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嚣张,一直以来都有外国势力企图干涉台湾问题,这些都引起了所有盼望祖国统一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祖国统一大业是不可阻挡的,海峡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任何人违背民心搞分裂活动都必将受到世人的强烈谴责,这也是中国政府绝不允许的。我相信,我国政府必将依据《反分裂国家法》,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搞分裂活动的人,必将成为历史罪人,难道你们要做历史罪人吗?最后,望你们正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识大局,加强两岸的沟通、交流,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此致敬礼一大陆中学生:XXXX年X 月X日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并从此叱咤风云长达22年之久,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世人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说拿破仑是进步潮流的代表,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作答时需注意以下两点:①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分析拿破仑,可以以他的对外战争作为突破口。②要选用一定的史实论据。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